一、4G和5G的核心网对比
4G到5G的核心网演进,实现了从"专用封闭"到云化、开放、服务化的深刻变革。下面这个表格清晰地对比了4G EPC与5G核心网的主要区别,帮助你快速把握其演进脉络:
| 特性维度 | 4G EPC (Evolved Packet Core) | 5G Core (5GC) |
|---|---|---|
| 架构理念 | 封闭、垂直集成、基于专用硬件 | 云化、开放、服务化架构 (SBA),网络功能虚拟化(NFV)与软件定义网络(SDN)是关键。 |
| 接口方式 | 点对点接口 | 基于服务的接口 (Service-Based Interface)。 |
| 核心功能 | 主要提供移动宽带连接 | 网络切片 (Network Slicing)、控制与用户面分离 (CUPS)、边缘计算 (MEC)。 |
| 部署方式 | 集中式部署 | 云原生、用户面可下沉至边缘。 |
二、5GC的关键架构特性
基于上述变革,5G核心网的几个关键架构特性值得深入理解:
服务化架构:你可以把5GC想象成一个由许多微服务(即各个网络功能,如AMF、SMF、UPF等)构成的集合。这些服务通过标准化的接口相互通信和调用,实现了网络功能的模块化、灵活组合与快速迭代。这好比用标准化的"乐高"模块搭建网络,而NRF(网络仓库功能) 则扮演着"服务注册与发现中心"的角色,负责协调这些"乐高"模块。
网络切片:这是5G的"瑞士军刀"能力。通过网络切片,运营商能在同一套物理基础设施上,逻辑层面虚拟出多个端到端、相互隔离的专用网络,分别满足eMBB(增强移动宽带)、URLLC(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等不同场景的差异化需求(如不同的带宽、时延、连接数要求)-1。NSSF(网络切片选择功能) 负责为终端选择合适的切片。
控制与用户面分离及边缘计算:5GC将控制面(负责信令和处理)与用户面(负责数据转发)彻底分离,并将用户面功能(UPF)下沉到网络边缘。这使得数据流量不必全部迂回到遥远的中心网络,而是在靠近用户或数据源头的边缘侧完成本地转发和处理。这就像是把"物流分仓"建到了用户"家门口",大幅降低业务时延,减轻核心网传输压力。
三、5GC的主要网元功能
在5G服务化架构中,几个核心的"乐高模块"(网络功能)及其主要职责包括:
AMF(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负责终端的接入管理、移动性管理等控制面信令交互,是终端与控制面连接的关键节点。
SMF(会话管理功能):负责数据会话(PDU会话)的建立、修改和释放,以及UE的IP地址分配与管理,并控制UPF的转发行为。
UPF(用户面功能):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是数据平面的核心,也是实现边缘计算的关键。
UDM(统一数据管理):功能类似4G中的HSS,存储和管理用户订阅数据。
PCF(策略控制功能):统一策略框架,提供策略规则,控制网络行为。
四、部署实践与挑战
5GC的先进理念在实际部署中也带来新的挑战:
分布式边缘节点的挑战:将UPF等用户面功能下沉到边缘节点,虽降低了时延,但也面临性能、机房改造、能耗和运维成本等多重挑战。
探索中的解决方案:为应对上述挑战,业界在探索引入ARM架构以期降低TCO(总拥有成本),以及采用硬件加速技术来解决通用硬件在转发性能、功耗和空间占用上的瓶颈。
五、总结
4G到5G的核心网演进,是从封闭专用走向开放云化、从"一刀切"走向按需服务的重要变革。服务化架构、网络切片、控制面与用户面分离及边缘计算是5GC的核心技术支柱,它们共同使5G网络成为一个更灵活、高效并能赋能千行百业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