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的数据类型有哪些?
- 字符串(String):最基本的数据结构。用于缓存、分布式锁等。
- 哈希表(Hash):存储字段和值的映射。用于存储对象。
- 列表(List):存储有序的列表。
- 集合(Set):存储不重复的元素集合。
- 有序集合(Zset):也是存储不重复的元素集合,但每个元素关联了一个分数,可根据分数进行排序。常用于排行榜等。
后来的版本新增:
- BitMap:用于位运算。
- HyperLogLog:基于基数运算。用于统计元素出现次数
- Geo:存储地理位置数据。
- Stream:用于消息队列。
Redis是单线程的还是多线程的,为什么?
Redis 在接收客户端命令、解析命令、进行数据读写操作、发送数据给客户端这一过程是单线程的。但是 Redis 程序是多线程的。会启动一些像关闭文件、AOF 刷盘、释放内存的线程。这些操作由于耗时较长,如果都放在主线程中容易阻塞主线程。
Redis 使用单线程来处理所有客户端请求的原因:
- 简化并发控制,避免多线程的同步问题。
- 避免了多线程导致的上下文切换带来的开销和 CPU 的消耗,避免了锁竞争。
- 保证了请求的顺序执行,天然具有分布式锁等特性。
此外,在 Redis 6.0 之后,Redis 引入了多线程来处理网络 I/O 这部分,用于减少网络 I/O 阻塞带来的性能消耗。
Redis 的主要工作(网络 I/O 和执行命令)一直是单线程模型,6.0 之后,网络 I/O 引入了多线程。
说一说Redis持久化机制有哪些?
- AOF:Redis 每执行一条写操作命令,就将该命令追加写入到一个文件中。
- RDB:Redis 会定时地将内存中的数据以二进制的形式写入磁盘中。
AOF 的优点是数据丢失得比较少,最多只有 1 秒的数据丢失;缺点是数据恢复速度比较慢。
RDB 的优点是数据恢复速度快;缺点是快照的频率不好把握,如果频率过低,数据可能丢失得比较多。如果频率过高,又会对性能产生影响。
所以在 4.0 之后 Redis 推出了混合持久化机制。它集成了 RDB 和 AOF 的优点。既能保证恢复速度,又能使数据尽可能丢失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