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Tony Bai。
欢迎来到《Go 测试之道:从测试金字塔到高级实践》的第三讲。
在上一讲中,我们深入了项目的"心脏"------service 业务逻辑层。通过"白盒测试"的视角,并借助我们亲手打造的 FakeRepository,我们对核心业务逻辑进行了精雕细琢,确保了其内部的正确性。
现在,是时候将我们的视线向上移动,来到系统的"门户"------handler HTTP 接口层。这一层是我们的服务与外部世界对话的唯一窗口。它的职责清晰而关键:正确地"听懂"HTTP 请求,并礼貌地"说出"HTTP 响应。
对于这扇"门",我们应该如何测试它?我们不关心门里面(service 层)是如何工作的,只关心这扇门本身是否坚固、是否符合"设计图纸"(API 约定)。这就引出了本讲的核心视角------黑盒单元测试 ,以及实现它的"神兵利器"------net/http/httptest 标准库。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我们需要建立起正确的测试哲学。

Handler 的测试哲学 ------ 把它当作一个"黑盒"
当我们测试 handler 层时,我们的心态应该从"创造者"转变为"使用者"。我们不应该关心 handler 内部的 if/else 逻辑,我们只关心一件事:
给定一个特定的 HTTP 请求,它能否返回一个符合预期的 HTTP 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