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测试

先说说测试为啥非搞不可。咱们写代码的,谁没经历过"本地跑得好好的,一上线就炸"的尴尬?测试说白了就是给代码买保险,提前把雷排了。Python里测试分好几类:单元测试盯单个函数,集成测试查模块协作,端到端测试模拟用户操作。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只盯着功能实现,测试随便糊弄两下。结果迭代两轮后,改行代码都得提心吊胆,生怕把祖传逻辑搞崩了。

现在主流的测试框架主要是unittest和pytest。unittest是Python自带的,用面向对象那套,写起来得继承TestCase类,setup/teardown的套路比较固定。比如测个字符串处理函数:

这套写法优点是规范,适合团队协作,但缺点也明显:代码量大一截,灵活性差。

后来pytest横空出世,简直测试界的瑞士军刀。不用写类,普通函数加个assert就能跑,还自动收集test_开头的函数。同样测反转字符串:

命令行敲个pytest,它能智能匹配测试文件,输出颜色标记失败用例。更香的是fixture机制,比如测数据库操作时,用@pytest.fixture搞个临时数据库,每个测试用例自动复用,比unittest的setUp干净利落。

实际项目中我强烈推荐用参数化测试。比如要测一个价格计算函数,得验证各种边界值:

参数化把测试数据抽离出来,一条用例覆盖多种场景,比写十个单独函数清爽多了。

Mock技术也是必杀技。比如你写个发邮件的功能,总不可能真发测试邮件吧?用unittest.mock截获调用:

这样既验证了业务逻辑,又不会污染真实环境。

测试覆盖率工具也得配齐。装个pytest-cov,跑完测试直接生成报告:

不过别盲目追求100%覆盖率------有些边界条件硬测反而浪费时间,重点保证核心逻辑和易错点就行。

最后分享几个血泪教训:第一,测试用例命名要有意义,别再用test1、test2这种了,改成test_user_login_with_invalid_password这种一目了然的。第二,避免测试依赖,每个用例必须独立运行。曾经有个同事写的测试必须按顺序跑,一乱序就报错,debug到怀疑人生。第三,慢测试单独标记,用@pytest.mark.slow过滤,不然每次跑测试都得泡杯茶等半天。

现在我们的CI流水线配置了自动测试,提交代码自动触发pytest,覆盖率低于85%直接卡合并。虽然前期多花时间写测试,但后期维护效率翻倍,再也不用当人肉debug机了。记住,好代码是测出来的,不是调出来的!

相关推荐
金色熊族2 小时前
win11安装matplotlib过程
python·matplotlib
yi碗汤园2 小时前
Visual Studio常用的快捷键
开发语言·ide·c#·编辑器·visual studio
Elias不吃糖2 小时前
NebulaChat:C++ 高并发聊天室服务端
开发语言·c++·redis·sql·项目文档
haofafa2 小时前
JavaScript性能优化实战
开发语言·javascript·性能优化
帅中的小灰灰2 小时前
C++编程策略设计模式
开发语言·c++·设计模式
O***p6042 小时前
JavaScript增强现实开发
开发语言·javascript·ar
Antonio9152 小时前
【Swift】Swift基础语法:函数、闭包、枚举、结构体、类与属性
开发语言·swift
csbysj20202 小时前
Vue3 事件处理
开发语言
databook2 小时前
让你的动画“活”过来:Manim 节奏控制指南 (Rate Functions)
后端·python·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