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前言:什么是 "Claude Code Hooks"?
在 Anthropic Claude 的生态下,"Code Hooks" 代表一种用于拦截、扩展、或自定义执行逻辑 的机制。
它常被用于:
- 拦截 Claude 输出(例如生成代码片段时的内容审查)
- 动态修改输入(Prompt Engineering Hook)
- 运行前/后逻辑(如日志、缓存、统计)
- 与外部系统联动(例如自动将 Claude 生成的代码推送到 GitHub)
简单说:
Claude Code Hook 就像是一对"数字反射弧",让你在 Claude 的每个生成周期中注入人类的控制感。
⚙️ 二、基本架构思维图
scss
用户请求 → Hook(Preprocess) → Claude 生成 → Hook(Postprocess) → 输出结果
Hook 的执行逻辑类似于拦截器(interceptor)或中间件(middleware)。
每个 Hook 通常承担以下职责:
| Hook 类型 | 典型职责 |
|---|---|
| BeforeGenerateHook | 修改输入、预处理上下文 |
| AfterGenerateHook | 处理 Claude 输出、做结构化封装 |
| ErrorHook | 捕获错误、做降级与容错处理 |
🪝 三、JS 实现示例:自定义 Claude Hooks 框架
我们用 Node.js (ESM) 的思路实现一个简化版的 Claude Hook 系统👇
typescript
class ClaudeEngine {
constructor() {
this.hooks = {
before: [],
after: [],
error: []
};
}
useHook(type, fn) {
if (!this.hooks[type]) throw new Error("Invalid hook type");
this.hooks[type].push(fn);
}
async runHooks(type, context) {
for (const hook of this.hooks[type]) {
await hook(context);
}
}
async generate(context) {
try {
await this.runHooks("before", context);
// 模拟调用Claude模型
context.output = `Claude生成的代码示例:function hello(){console.log("Hi Claude!");}`;
await this.runHooks("after", context);
return context.output;
} catch (err) {
context.error = err;
await this.runHooks("error", context);
throw err;
}
}
}
使用方式👇
ini
const engine = new ClaudeEngine();
// 添加前置Hook
engine.useHook("before", async ctx => {
ctx.input = ctx.input.trim();
console.log("🪝 Before Hook: 清理输入完毕");
});
// 添加后置Hook
engine.useHook("after", async ctx => {
ctx.output = `${ctx.output}\n// ✅ 已通过Claude Code Hook处理`;
console.log("🪝 After Hook: 输出强化完毕");
});
// 添加错误Hook
engine.useHook("error", async ctx => {
console.error("❌ Error caught in Hook:", ctx.error);
});
engine.generate({ input: "生成一段问候代码" })
.then(console.log)
.catch(console.error);
🧠 四、设计哲学:为什么 Hooks 比「回调地狱」更优雅
在传统回调或事件系统中,可扩展性很容易碎片化。
Hooks 提供了一个统一的 时序点 管理机制,使你能够:
- 在 Claude 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插入控制逻辑;
- 更容易对流程做"分层职责";
- 避免到处分散的事件监听器。
可参考"三层金字塔原型"👇
css
底层:Claude Core ---
中层:Code Hooks Engine ---
上层:插件(日志 / Prompt 改写 / 格式化)
⚖️ 五、最佳实践清单 💡
| 维度 | 最佳实践 | 说明 |
|---|---|---|
| 命名规范 | 使用 useBeforeGenerate / useAfterGenerate |
让代码语义可读 |
| 幂等性 | Hook 应保证重复调用不会影响逻辑 | 便于断点续执行 |
| 异步安全 | 所有 Hook 应支持 Promise / async | 避免 race condition |
| Debug 模式 | 为每类 Hook 添加独立的日志 | 快速排查链路瓶颈 |
| 性能监控 | 在 Hook 中统计耗时信息 | 避免过多嵌套造成延迟 |
| 容错策略 | 在 ErrorHook 中允许"自动恢复" | 例如跳过单个出错Hook |
🧩 六、进阶玩法:Hook 链组合 🔗
想象我们有三个用途不同的 Hook:
- PromptSanitizer:过滤危险指令;
- OutputFormatter:美化 Claude 生成的 JS;
- TelemetryLogger:上报生成耗时。
我们可以用组合链的形式注册它们👇
dart
engine
.useHook("before", async ctx => sanitizePrompt(ctx))
.useHook("after", async ctx => formatOutput(ctx))
.useHook("after", async ctx => logTelemetry(ctx));
💬 这就像函数式编程中的
pipe概念------每个Hook只负责一件事,但组合后让Claude的行为更"有性格"。
🧱 七、安全与合规层面的考虑
- 输入Hook要设限:不要让Hook动态执行未经验证的字符串。
- 输出Hook要脱敏:保留日志,但掩码掉隐私字段。
- 监控Hook要轻量:收集指标,而非窃取数据。
Claude 在团队版 API 模式中提供了 sandbox 执行区,所有 Hook 在其中应是纯函数式,无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