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要说Kotlin在后端的生态,头号玩家还得是Ktor。这框架轻量得像个匕首,装依赖时都不用像Spring Boot那样吭哧吭哧拉几百兆的包。写个路由跟写作文似的:
配合协程的,处理10万个并发连接时内存稳得一批。不过要注意的是,Ktor的自定义组件得手搓,比如认证模块就得自己实现,适合那些被Spring注解惯坏的老哥来治治懒病。
(三)
Spring Boot党也别慌,现在用Kotlin写Spring应用简直像开了挂。比如Bean定义直接用DSL搞定:
更狠的是Spring WebFlux配协程,以前Flux.map()链式调用看得眼晕,现在直接挂起函数走起:
连RedisTemplate都出了协程版本,执行时不会阻塞线程池,这性能提升堪比把自行车升级成磁悬浮。
(四)
数据库操作这块,Exposed框架简直是为Kotlin量身定做的ORM。它有两种模式:傻白甜的DSL模式和对象式的DAO模式。比如批量插入用户数据:
连复杂的联表查询都能用类型安全的DSL描述,比MyBatis写XML舒坦多了。不过要注意事务管理得用块包住,不然抛的异常能让你debug到凌晨三点。
(五)
微服务场景下,gRPC+Kotlin的组合拳更带劲。用Kroto+Proto插件时,连文件都能转成Kotlin DSL:
配合协程的流式API,实现双向流通信就像在写流水账作文。最近我们还用这个做了个实时日志采集系统,JVM内存占用比Java版本少了30%,老板看完演示直接批了团建经费。
(六)
踩坑总结几个血泪教训:
协程用不好容易爆内存,记得给CoroutineScope配个SupervisorJob
和Java代码互调时,空安全会失效,得在接口边界疯狂加或
序列化框架别用Jackson,kotlinx.serialization配合才是亲儿子
调试时记得开,不然找不着协程栈能急死人
现在团队里以前嚷嚷"Java再战十年"的老油条,现在天天在工位念叨"suspend真香"。说真的,当你在Kotlin里用五分之一的代码量实现Java同样的功能,还能顺带把QPS提升40%的时候,就知道这波技术选型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