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纯属个人碎碎念,想到哪写到哪,不喜勿喷,也请不要上升到"公司员工文笔水平"这种维度。
一些概括
接触前端也两年了。还记得 23 年初跟着 B 站黑马的课程学 HTML、CSS,从 <div />、<span /> 这些最基础的标签开始,一点点摸索,再到后来接触 JavaScript、Vue、React。
学习的过程中,也在网上加入了不少学习群,认识了许多同路人、前辈和朋友。
当时写下这篇 👉 《快手 ks 前端实习小记》
还是我在快手的 last day。转眼 9 个多月过去,现在我又来到小红书,只能说------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

关于秋招
其实秋招我没投很多公司,一方面是在字节实习,另一方面很多公司也确实不太想去。当然,说实话,也没有几家公司来约我面试😄。

我在字节待过两个部门:直播和生服。
在直播待了半年,但因为 HC 的原因,连答辩流程都没推进。后来转去杭州的生服,两个月提前答辩通过了,但因为薪资和业务方向原因,最后还是没有过去,选择离职。
离职后,TT 直播连续给我发了 5 次面试邀请。虽然我说明了拒绝原因,但 HR 和老板还是希望我再面一下。于是 3 天推进了 3 轮。
记得 3 面老板问我最后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你都过了,还离职拒了?"
我如实说是薪资原因(但是没说业务原因)。老板说他下播后会跟另外两个面试官聊聊。
第二天我就收到了感谢信。
聊聊面试
关于面试,我真的想说一句:
双非同学完全没必要太自卑。
在字节、快手、小红书,我遇到的双非同事真的很多。能见到面试官这一关,学历的劣势基本就过去了;
真正会被卡掉的学历问题,大多都发生在简历筛选阶段。如果两个人技术能力差不多,HR 是会优先看学历的,这是现实;但只要你已经走到技术面了,那就只比实力。



结尾
"红黄蓝"三家公司进进出出,一年多了。虽然我还是大四学生,但更多时候已经把自己当成一个刚踏入职场一年的年轻人。
以前在掘金看到那些感慨文,说不上不理解,但也没太有共鸣。那时候我以为掘金应该是讨论技术的地方。但现在逐渐理解了:工作占据了我们绝大多数时间,程序员要终身学习,而学习往往发生在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里,投入和产出常常不成正比,还伴随着所谓"中年危机",于是,大家自然就会有更多感慨。
我也慢慢明白了(特别是在直播没转正、秋招又不算顺利的那段时间):
生活没有那么多必须烦恼的事。
把工作做好,不要过度焦虑未来。
把握当下------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
不要因为浪费了时间、花了点钱而懊恼。
我们应该感受生活,而不是被生活推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