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业务相关前沿技术应用

第一部分 区块链与博物馆业务应用系统

1. 区块链市场TOP10企业/平台(2023)

排名 企业/平台 国家/地区 核心优势 典型应用场景
1 **蚂蚁链(AntChain)**​ 中国 高性能联盟链,日均交易超10亿笔 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文博数字藏品
2 腾讯云TBaaS 中国 全栈区块链服务,支持多链架构 政务、医疗、数字版权
3 IBM Blockchain 美国 企业级Hyperledger Fabric解决方案 供应链管理、食品安全
4 Amazon Managed Blockchain 美国 托管服务,无缝集成AWS生态 物流溯源、身份认证
5 微软Azure Blockchain 美国 模块化服务,支持Quorum/Corda 金融结算、NFT平台
6 Oracle Blockchain 美国 预集成SaaS平台,低代码部署 零售、制造业溯源
7 **Ripple(XRP Ledger)**​ 美国 跨境支付协议,低延迟高并发 银行间跨境汇款
8 FISCO BCOS 中国 开源联盟链,国产信创适配 政务、文博、金融
9 **VeChain(唯链)**​ 新加坡 聚焦供应链与防伪溯源 奢侈品、商品防伪
10 Hedera Hashgraph 美国 高性能DAG共识,低能耗 碳中和追踪、物联网数据上链

中小文旅企业性价比选择建议

  1. 国内平台优先

    • 蚂蚁链/腾讯链:成熟度高,文博案例丰富(如故宫、敦煌数字藏品),接入成本可控(基础版年费10-50万元)。

    • FISCO BCOS:开源免费,适合有技术团队的企业自主部署,兼容国产芯片/操作系统(如鲲鹏、麒麟)。

  2. 场景适配性

    • 数字藏品发行:选择支持NFT标准(如ERC-721)且合规的平台(如腾讯至信链)。

    • 版权管理:蚂蚁链的版权存证服务单价低至0.1元/条。

  3. 成本优化策略

    • 联合多家中小博物馆共建联盟链,分摊底层链部署成本(如FISCO BCOS多机构节点协作)。

    • 采用SaaS化服务(如腾讯TBaaS),免去运维投入,按资源使用量付费。


关于Pigx开发平台的补充说明

经技术调研,Pigx开源框架(pigx-cloud)当前版本(v4.0)未集成原生区块链模块。若需接入区块链能力,建议:

  1. 自主集成:调用蚂蚁链或FISCO BCOS的SDK,开发定制化模块(需Java/Go技术储备)。

  2. 替代方案:采用已集成区块链的商用低代码平台(如腾讯微搭、阿里宜搭)。

2. FISCO BCOS飞梭链,国产开源区块链底层平台

FISCO BCOS(飞梭链)是微众银行牵头研发的国产区块链底层开源平台,兼具金融级高性能与开放性特色。得益于金融级的高性能与活跃的开放生态,FISCO BCOS(飞梭链)广泛应用于政务、金融、教育、公益等各个重点领域。 [1]

应用案例

机构间对账平台

机构间对账平台由微众银行与合作行运用联盟链技术构建,通过建立起透明互信的信任机制,优化对账流程,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提升了对账的时效性与准确度。 [4]通过该平台,交易数据只需秒级即可完成同步,并实现T+0日准实时对账。自2016年8月底上线,上海华瑞银行、长沙银行、洛阳银行等相继加入使用 [4]

仲裁链

仲裁链由微众银行联合广州仲裁委、杭州亦笔科技三方共同研发。 [5]2018年2月,广州仲裁委基于仲裁链出具了业内首个裁决书,这标志着区块链应用在司法领域的真正落地并完成价值验证。 [5]借助区块链技术,仲裁链将实时保全的数据通过智能合约形成证据链,满足证据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的要求,实现证据及审判的标准化,从而将传统数个月的仲裁流程缩短到7天左右,司法成本也降低至传统模式的10%。 [4]

版权存证平台

安妮股份基于金链盟区块链底层开源平台FISCO BCOS,搭建了版权存证平台和版权交易平台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可追溯特征 [6]

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

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致力于打造深港两地新型数字化跨境服务基础设施。平台基于国产开源区块链底层技术(FISCO BCOS)和分布式数据传输协议(DDTP)进行开发,运用区块链不可篡改且可追溯的技术优势,以哈希值跨境验证实现用户自主携带资料的可信验证。平台自身不做数据原文件的跨境传输和存储,仅基于哈希值为业务场景机构提供可信验证服务。

FISCO BCOS飞梭链在国内博物馆行业的应用案例主要包括数字藏品发行、文物修复项目及唐卡区块链溯源等,具体如下:

数字藏品发行

  • 《物物相生》数字藏品:2022年4月,腾讯安全与川观新闻联合发布,基于三星堆IP和川籍珍稀野生动物创作,全球限量发行6000份,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唯一性,引发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 ‌1
  • 虎年春节数字藏品:2025年,厦门柠静科技推出冬奥会主题数字藏品,发行量10000份,通过微信小程序完成发行,利用区块链技术保障藏品的可信度和稀缺性。 ‌2

文物修复项目

  • 北京服装学院修复项目:2024年,该校修复8件(套)民族服饰文物,采用多学科交叉方法,结合高光谱相机、显微镜等技术进行无损检测,修复过程中注重工艺解析与活态传承,项目获"2024全国十佳文物修复项目"称号。 ‌3

唐卡区块链溯源

  • 唐卡区块链溯源平台:2025年,基于FISCO BCOS技术搭建,覆盖西藏和青海同仁县唐卡产业,实现从原料到流通的全流程溯源,消费者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查询画师信息、投诉举报及AI图像识别真伪。 ‌

3. 飞梭链条开发

https://www.fisco.com.cn/fisco_20.html

https://fisco-bcos-documentation.readthedocs.io/zh-cn/latest/docs/design/architecture/index.html

整体架构上,FISCO BCOS划分成基础层、核心层、管理层和接口层:

  • 基础层:提供区块链的基础数据结构和算法库

  • 核心层: 实现了区块链的核心逻辑,核心层分为两大部分:

    1. 链核心层: 实现区块链的链式数据结构、交易执行引擎和存储驱动

    2. 互联核心层: 实现区块链的基础P2P网络通信、共识机制和区块同步机制

  • 管理层: 实现区块链的管理功能,包括参数配置、账本管理和AMOP

  • 接口层: 面向区块链用户,提供多种协议的RPC接口、SDK和交互式控制台

FISCO BCOS基于多群组架构实现了强扩展性的群组多账本,基于清晰的模块设计,构建了稳定、健壮的区块系统。

本章重点介绍FISCO BCOS的群组架构和系统运行时的交易流(包括交易提交、打包、执行和上链)。

https://fisco-bcos-documentation.readthedocs.io/zh-cn/latest/docs/tutorial/key_concepts.html

https://fisco-bcos-doc.readthedocs.io/zh-cn/release-3.0.0-rc4/docs/develop/sdk/java_sdk/rpc_api.html

第二部分 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

文化和旅游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推广应用,加强数字演艺、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多业态集成,建设快速通行、预约预订、智能导游、客流管理、虚拟浏览相融合的数字文旅应用场景。

跨界融合消费领域。加强商业、文化、旅游、体育、健康、交通等消费跨界融合,培育互联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虚拟现实等技术融合应用场景,拓展沉浸式互动式场景,打造一批带动面广、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创建智慧街区、智慧商圈等体验式消费场所。

1.数字艺术

数字艺术是一种使用数字技术创作或呈现的,具有一定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或艺术过程。所谓数字艺术这个词通常是专门来指通过使用计算机并对原始文本数据、音频和视频数据的格式及存储、录制等所进行的各种修正或更新处理。

数字艺术以可交互性、可复制性和虚拟性为基本特征,根据数字技术的媒介与数字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大体可以分为

  • 数字影像艺术(含数字电影、视频和摄影等);
  • 数字动画艺术(含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数字特效等);
  • 数字绘画(含数字插画、漫画等);
  • 网络艺术(含网络游戏等);
  • 多媒体艺术(含互动多媒体、多媒体舞剧);
  • 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设计;数字音乐等类型。

算法艺术+数字影视+数字动画

2. 数字演艺

洛阳《寻迹洛神赋》数字行浸演艺体验

第一次观看这样的演出,真是大开眼界!《寻迹洛神赋》将历史文化、数字技术、音乐、舞蹈和灯光完美融合,堪称中国首部数字行浸演艺的典范。它既不像传统的戏剧,也不像舞台剧,全程站着观看,两腿随着剧情奔跑,体验感十足!

导演王志鸥,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效总监,将"艺术+科技"的理念巧妙地应用于这场实景演出,使其既美观又充满科技感。一楼设有博物馆,可以参观,而二楼则是演出区域,可以全程沉浸式体验洛阳神韵的千年寻迹之旅。演出地点位于洛阳市洛龙区大河荟,强烈推荐大家去体验一番!

数字演艺的快速发展,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2022年,是数字演艺快速发展的一年,但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渐消退,剧场、影院等公共场所恢复运营,不少业内人士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线下复苏回暖,线上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回顾2022年,抖音直播推出"DOU有好戏"计划,面向全国戏曲院团、演员开放合作,通过产品能力、流量扶持、专业培训等措施,助力戏曲行业发展和传承,帮助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并计划在2023年,通过抖音直播帮助10个院团、1000名专业戏曲演员打造线上第二剧场,为戏曲行业"打造新舞台、带去新收入、培养新观众"。

崔健、孙燕姿、罗大佑、周杰伦、陈奕迅、李健、鹿晗、后街男孩等人的线上演唱会更是火爆出圈,掀起满满一波回忆杀,更有业内人士认为,音乐很有可能成为开启线上交互"元宇宙"的重要媒介。

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迎来70周年院庆之际,推出连续9天包括剧本朗读、经典剧目放送及导赏等在内的线上活动,院庆期间全网超过1.4亿人次点击观看。2022年6月12日话剧《茶馆》直播获5000万人次观看,北京人艺、人民日报微信视频号直播观看人次近200万。

2022年8月16日,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在微信视频号进行线上直播,以"云剧场"方式延续戏剧梦。该直播借助5G高清和多视角实时传输技术,为手机用户观剧量身定制了竖屏直播演出,打开了线上观剧的新大门。该场直播还尝试了付费模式,观众在付费前可以试看3分钟,付费后则可无限续看回放,"两元看不眠之夜"不仅让剧迷大呼过瘾,也让因各种原因未能打卡线下剧的观众,在线上也能欣赏到精彩剧目。同时,在近120分钟的视频号直播期间,用户可以在讨论区进行互动,打破线下观剧观影的单向输出,凸显了线上观剧强社交的独特属性。

"十五华年 艺心为民"直播周特别节目连续6天在线上为海内外网友播出优质艺术资源。直播周中,既有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的线上首播、新制作普契尼歌剧《托斯卡》全球首次亮相、海外大师集萃的音乐纪录片《世界指挥大师在中国III》,也有探索室内乐新形式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室内乐特别策划节目、大咖云集的原创话剧《林则徐》以及充满仪式感的吕嘉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音乐会,艺术门类多样。截至2022年12月26日13时,直播周特别节目全网总点击量累计超1.6亿次,许多网友留言称赞,从节目中能感受到"生活的欢悦和时代的变迁"。

在李爱晖看来,数字演艺之所以存在,不仅仅是观演空间的变化,打破时空的束缚,还是不同于传统演艺的新的艺术形式,同时为演艺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此外,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艺术生活,提高文化艺术素养,以及在我国文化复兴和对外文化传播与交流等方面,数字演艺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至于线下演艺的逐渐回暖是否会对数字演艺造成冲击,天津师范大学编导系教授陈立强认为,自从数字技术产生后,人们便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平行世界里,一个是现实世界,另一个就是数字构成的世界。数字演艺不仅不会对线下演艺造成冲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演艺产业的内涵,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便利,扩大了演艺行业市场份额,赋予了其新的价值和意义。

1.数字演艺发展的两种形态

  • 首先是在保留传统演艺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例如数字化舞美和舞台演出的实时直播等。这一路径目前应用最为广泛。
  • 其次是在数字技术的主导下,推动对演艺观念和模式进行重大创新的演出形式,例如沉浸式演出和虚拟人物与真人结合的演出,这类创新多出现在景区、博物馆、电视综艺节目以及新型演出空间。这种形式的创新性强,投入相对较大,代表着未来数字演艺的发展方向。同时,有观点认为,佩戴设备进行在线观看的VR演出则属于第三种形态。

(三)数字演艺应用的主要技术

1.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为演艺创作注入新的活力。在辅助剧本创作方面,ChatGPT已经成功进行了试验。首次人工智能参与编剧的戏剧作品《人工智能:当一个机器人写剧本》(AI:When a robot writes a play)于2021年2月26日首次演出。在国内,也有应用人工智能进行文学作品和人物事迹等的高效智能检索及初步整理,以及选择性摘取使用的实践,从而大大缩短了创作准备时间。

周莉副教授团队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发的智能音乐机器人"海百合"充分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演艺领域的应用潜力。该机器人运用了基于机器视觉的乐谱识别、基于深度网络的情感识别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拟人行为规划等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实现了智能识谱、智能作曲和智能演奏等功能。

2.虚拟现实和全息技术

虚拟现实和全息技术正在为线上演播带来全新的观赏体验。抖音集团使用PICO VR终端设备,充分应用虚拟现实和全息技术,通过将用户的视角设置在与表演者近距离面对面的位置,让用户仿佛置身于现场前排,还原了用户参与线下演出的全方位视觉和听觉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所创造的沉浸性和交互性观演环境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和趣味性,而全息投影、高清投影等技术则丰富了舞台美术的呈现方式。上海机遇星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爱奇艺共同打造的VR·全感跨次元互动娱乐项目《风起洛阳》VR全感剧场,将实景演艺与VR全感互动有机融合。通过升级无线串流技术、优化开源方案,以及借助VR重定向技术,使得在百平方米场地内的观众能够体验到仿佛行走在万平方米空间的感觉。

3.5G传输技术

5G传输技术为演艺传播打开新的路径。通过借助5G技术的大通量、高速率、低延迟等特点,线上观演得以实现实时、同步的传输。同时,超高清视频(4K/8K)借助其超高的清晰度和还原度,提供了线上观演的高清体验和身临其境的感觉。线下演出通过录播和直播的方式,"搬到"线上演播平台,从而拓展了演艺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4.仿真技术

仿真技术在演艺创作和排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理工大学丁刚毅教授团队研发的"大型表演智能化创编排演一体化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仿真技术,提升了大型演出的排练效率。该系统包括活动策划与智能创意系统、训练彩排方案生成系统、表演预演系统、装备协同控制系统以及仿真转播关键技术,形成了新一代表演全流程技术解决方案。这一平台在国家重大文化活动中取得了成功的应用。

5.机电声光技术

机电声光技术为观演创造了全新的空间体验。例如,王潮歌团队的"只有"系列戏剧幻城实景演出、浙江大丰实业的《今夕共西溪》以及武汉旅游体育集团的《知音号》等沉浸式文旅演出项目,充分利用了机电声光技术的助力。这些演出项目运用了升降台、旋转升降台、吊杆、激光投影、透视多面屏、定制灯具、旋转移动看台、多媒体艺术装置、全息投影、集成控制系统等先进的舞台设备和技术手段。通过智能化高度协同的方式,舞台的"声、光、电、画"得以完美融合,实现了舞台、景观、建筑的整体融合以及视觉呈现和文化内涵的高度融合。这些技术手段不仅拓展了舞台空间和观演空间,也创造了沉浸式文旅演艺的全新观感体验。

6.虚拟制片技术

虚拟制片技术为演出制作模式带来了创新。其中,苏州蓝海彤翔系统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vLive虚拟直播系统成为一项引领性技术。该系统集视频采集、高质量抠像、三维虚拟演播、多信号源输出、直播录制于一体,构建了超级虚拟直播系统。通过高效的实时光影算法,该系统能在虚拟场景中生成高精度的互动光影效果,极大增强了演员与虚拟场景的融合度。同时,结合发丝级抠像技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图像细节,实现了演员与虚拟场景的实时融合,呈现出逼真的现场沉浸感。利用"5G+实时渲染"技术,该系统依托Studio Bridge系统和云端GPU算力,实现了抠像、渲染与合成的实时处理。这项技术在演艺行业的应用使真实演员能够与虚拟舞台美术相协作,实现在绿幕环境下的舞台演出录制和直播。这不仅提高了演出的视觉效果,还有效降低了影视制作和演出的成本。

7.云计算和雾计算技术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以全域数字化为数据基础,以"云""雾"计算系统为架构基础,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数据中台、基于AI技术的新型决策系统和基于事件联动的应急系统的一体化融合引擎,为剧院管理提供面向多元服务构架的服务融合平台。

相关推荐
GIS学姐嘉欣1 小时前
地信、测绘、遥感等专业免费学习网站推荐
学习·gis开发·webgis
今天你TLE了吗4 小时前
Stream流学习总结
java·学习
周全全7 小时前
基于ElasticSearch的语义检索学习-向量化数据、向量化相似度、向量化检索
大数据·学习·elasticsearch
4***72138 小时前
网络爬虫学习:借助DeepSeek完善爬虫软件,实现模拟鼠标右键点击,将链接另存为本地文件
爬虫·学习·计算机外设
t***31658 小时前
爬虫学习案例3
爬虫·python·学习
hhcccchh8 小时前
学习vue第七天 从单页面应用(SPA)进化为后台管理系统架构
vue.js·学习·系统架构
文涛是个小白呀8 小时前
Java集合大调研
java·学习·链表·面试
hd51cc8 小时前
MFC多线程学习笔记三:线程间的通信
笔记·学习
hd51cc8 小时前
MFC多线程学习笔记四:线程间的同步
笔记·学习·m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