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每天穿梭于医院,我们是否对那些习以为常的场景放松了警惕?真正的风险,往往藏匿于视线之外。本期,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后端安全隐患,每一个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安全无小事,防微杜渐是关键。
1.医院配电箱
#堵塞消防通道 #电气安全 #应急操作失效
风险隐患点:
-
紧急情况下无法快速断电: 一旦发生电气火灾或设备故障,救援人员难以接近配电箱进行断电操作,延误最佳处置时机。
-
散热不良引发火灾: 杂物堆积影响配电箱散热,可能导致内部元件过热,增大短路和火灾风险。
-
日常巡检和维护困难: 遮挡物使巡检人员无法进行日常的巡视检查,如发现松动、异响、烧焦痕迹等。
防范点:
-
划定"安全警戒红线": 在所有配电箱、消防栓前用黄色地标线划出明确的禁止占用区域。
-
落实"门前三包": 将区域管理责任到人,确保通道畅通,无杂物堆积。
-
定期专项检查: 将此类检查纳入日常巡检清单。
2.病房天花板隐患
#基础设施老化 #高空坠物 #漏水隐患
风险隐患点:
-
天花板坍塌风险: 长期渗水或结构老化导致吊顶构件强度下降,存在整体或局部坍塌的风险,直接威胁下方的患者和医护人员。
-
设备损害: 坍塌会砸坏下方的医疗设备,且渗水源头可能是消防或空调水管,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系统故障。
防范点:
-
建立天花板巡检制度: 将天花板状况检查纳入定期巡检范围,特别是老旧院区。
-
及时维修与预警: 发现水渍、变形等隐患立即报修,并在下方设置临时围挡区域,追溯并修复漏水源头。
3.医院设备电源
#用电安全 #医疗设备 #感控风险
风险隐患点:
-
电路过载与火灾: 插线板负荷过大、质量不佳或使用年限过长,易发热、短路,引发火灾。
-
电源连接不可靠:插线板接触不良可能导致生命支持设备意外断电,造成严重医疗事故。
-
感控死角: 地面上的插线板难以彻底清洁消毒,积尘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
防范点:
-
强制使用医疗级UPS(不间断电源)和专用墙插: 对于生命支持类设备,严禁使用普通插线板。
-
规范布线: 由医工科与后勤(总务)部门协作,采用线槽、线管等方式固定线路,避免缠绕和踩踏。
-
定期检查与更换: 对全院(不限于医疗设备)供电线路与设备进行专项安全检查。
4.医用气体终端
风险隐患点:
-
直接污染生命气体: 当需要紧急使用该接口时,灰尘和污染物会直接进入患者的呼吸道或血管系统,可能引发严重感染或栓塞,致命风险极高。
-
接口损坏: 暴露的接口容易受到物理损坏,导致漏气或无法连接。
防范点:
-
强制使用防尘帽: 确保所有闲置医用气体终端佩戴原装防尘帽。
-
纳入预防性维护(PM)计划: 医工部门在定期巡检医疗设备时,必须同时检查气体终端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
员工培训: 提醒医护人员,发现防尘帽缺失应立即报修,不得自行用胶布等物品遮盖。
5.医疗垃圾管理、医废处理
风险隐患点:
-
未授权人员接触: 门锁失效或管理疏漏,可能导致无关人员(如儿童、拾荒者)进入,接触带有感染性的医疗废物,造成疾病传播和人身伤害。
-
医疗废物流失: 存在医疗废物(如一次性注射器等)被非法回收并重新流入市场的极端风险,造成巨大的公共卫生安全隐患。
-
动物侵入: 为老鼠、昆虫等病媒生物提供了滋生和传播疾病的场所。
防范点:
-
严格执行"双锁"制度: 医疗垃圾暂存点应时刻保持锁闭状态,钥匙由专人管理。
-
明确标识与监控覆盖: 门口张贴醒目的危险警示标识,并安装监控摄像头。
-
规范交接流程: 严格规定垃圾转运的交接时间和流程,做到"门开人在,人走门锁"。
-
定期审计检查: 后勤、院感部门联合进行不定期检查,确保制度落实。
6.医院消防栓
风险隐患点:
-
应急时无法快速启用: 火灾发生时,安保或消防员需要额外的时间寻找工具剪断扎带或开锁,严重延误灭火时机。
-
管理上的"一刀切": 为防止无关人员触碰,采取了"一刀切"的封锁方式,却违背了消防设施"随时可用"的根本原则。
防范点:
-
立即清除非法锁定: 全面排查全院消防栓,拆除所有非标准的锁具和扎带。
-
加强教育与巡检: 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明确消防栓的正确管理方法,并通过加强巡检来防止误动,而非物理锁死。
-
张贴规范标识: 确保消防栓玻璃门上的封条和操作说明清晰完好。
7.地下车库与排水系统
风险隐患点:
-
车辆打滑失控: 内部运输车辆、救护车或员工私家车在潮湿地面易打滑,可能导致车辆碰撞墙壁、立柱或其他车辆,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受伤。
-
人员滑倒摔伤: 员工和患者家属在车库内行走,容易在湿滑区域摔倒。
-
设备损坏: 运送精密设备或药品的推车在经过积水时可能发生颠簸倾倒。
防范点:
-
完善排水系统: 定期清理地库排水沟,确保排水畅通。
-
及时处理积水: 后勤保洁部门发现积水或返潮后,应立即设置警示牌并拖干地面。
-
防滑地面处理: 在坡道、转弯等关键区域使用防滑地坪。
-
控制车速: 在医院地库内明确限速标志,并加强对内部车辆驾驶员的培训。
8.儿童诊区防范
风险隐患点:
-
儿童磕碰伤害: 儿童天性活泼好动,且身高恰好与这些家具的尖角平行,奔跑玩耍时极易撞上,导致头部、眼部等关键部位严重挫伤甚至撕裂伤。
-
家属纠纷源头: 这类本可轻易避免的伤害是引发医患纠纷的常见原因。
防范点:
-
全面安装防撞角/防撞条: 对儿科区域所有高度在1.2米以下的家具、墙体阳角、柱子的尖锐边缘,统一安装柔软、易清洁的防撞角。
-
采购圆角设计家具: 在后续采购家具时(特别是儿童区域家具)应考虑到环境友好原则,优先选择边角经过圆滑处理的产品。
-
纳入日常巡查: 将防撞设施的完好性作为儿科区域后勤巡查的必检项。
9.高层走廊窗户与高空抛物
风险隐患点:
-
患者坠楼风险: 对于有过激行为、精神异常或因药物作用而行动不稳的患者,过大的开窗角度构成了极大的坠楼隐患。
-
高空抛物风险: 为个别人员从窗户丢弃物品提供了条件,高空坠物威胁楼下人员安全。
防范点:
-
安装物理限位器: 为所有高层病房窗户加装不可拆卸的、坚固的限位器,将开启角度严格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
-
加强特殊患者监护: 对高风险患者,除硬件防范外,更应加强护理巡查和心理疏导。
-
定期巡检维护: 将窗户限位器的完好性纳入后勤/总务部门的定期巡检清单,防止人为破坏或自然老化。
安全管理思考:隐患一目了然,构建"预防型"管理闭环
回顾以上这些场景,其核心管理难点在于:风险点分散且隐蔽,传统的人工巡检、纸质记录方式,难以实现前置化、系统化、痕迹化的安全闭环管理。
想有效打破"事后补救"的被动局面,许多医院管理者都开始探索一种全新的 "双重预防" 数字化工作模式!中科医信「安全生产双重预防管理系统」,正是为您量身定做的智慧安全管理抓手。我们提供的不仅是一个平台,更是一套与医院实际工作场景深度契合的安全管理新范式:

-
让风险"看得见"------ 文中的消防栓锁死、高空窗户、湿滑地库...这些风险点,在系统被精准标记为可视化的"四色风险图"。全院安全状况,一屏掌控,一目了然。
-
让巡检"真落地"------ 针对消防栓被锁、医疗垃圾门未关等具体隐患,系统可生成定制化巡检清单,推送至管理者的手机。发现隐患,支持"随手拍"一键上报,彻底告别纸笔记录和事后遗忘。
-
让整改"闭环管"------ 隐患上报后,系统自动派单至具体责任人,并实时跟踪整改进度。从发现到解决,全程留痕,形成管理闭环,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能落实"。
-
让责任"能厘清"------ 通过平台数据,清晰呈现各区域、各科室的安全绩效,有效落实安全主体责任,让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警"。
中科医信,聚焦医院安全管理数字化,这种将"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的模式,有效实现将安全管理变被动为主动,安全责任贯穿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于细微处见真章!希望能助您重新审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建立更敏锐的安全洞察力。
欢迎您在评论区分享更多安全管理方法,期待与您共同筑牢医院安全运营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