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 - 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一线教师的13问

福州大学单红老师的软工课程总结

2020春,不一样的学期不一样的软工实践

单红⽼师在总结中,提出了13条疑惑,《构建之法》的作者邹欣⽼师就单红⽼师提出的每⼀条疑惑,给出了⾃⼰的思考,与他进⾏探讨交流。欢迎你也来参与⼀起讨论。

1.关于软件工程和软件工程实践课,安排时机的问题?目前是大三下,对于有些考研备考的同学来说,确实有些冲突。显然我给不出答案。

xinz:大学有四年,每一年都应该有足够的训练,大学本科并不是'考研复习班',我们要问的问题是:软件工程课给学生符合大学要求的训练了么? 而不是:"我们放水足够多,让部分学生可以复习考研了么"

2.关于软件工程的理论和软件工程实践的动手,明显脱节的问题?Alpha冲刺,就 涉及到测试的策略和技术,而理论课差不多只达到系统设计环节,滞后。

xinz:大学生,可以自己学习, 我们特地安排了apha 、beta 阶段,**alpha 阶段就是自己学测试方法,自己测试;**beta 阶段再提高。

3.关于组队选拔,是自由组队还是随机组队?种子队,容易造成高手汇集,低手无趣。我倾向随机组队,未来进入职场是很难选择队友的,即使与猪头相伴。若无视队员的技术方向,势必造成内伤,影响团队的协作和努力。兼而有之。

xinz:随机, 加上允许部分人换组,和强制换组

4.关于选题,是自选还是命题?我倾向命题,做出可用且实用的软件,而学生更喜欢自选,自己熟悉或者相对容易的项目。规避舒适区,命题更好,它解决的是真实的需求。比如本学期的"软件工程实践互动评价"就是真题。做真实且有用 的软件,是一以贯之的追求。

xinz:这在软件工程课中已经讨论多次。 80% 命题, 20% 的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自选,但是条件要事先说明清楚。

5.关于助教工作,如何认定的问题?学生助教,没有报酬,心系付出,如何评价助教的责任和能力,如何协同助教更好推动教学,我有困惑。需要经费。

xinz:可以用多种方式来激励助教,可以和其他老师交流一下。

6.关于老师工作,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不一样的学期,授课付出更多;不一样的实践,推动难度更大。但投票权在受众手中,怎样策动课程质量的提升?尽量无愧于心。

xinz: 可以做几个调查问卷,看看一些教学手段的效果如何。

7.关于软工实践的进度安排?Alpha冲刺前、Beta冲刺后的时间安排有些松散,或许可以更加紧凑。

xinz: 可以尽量让学生先做alpha 阶段,他们会获得宝贵经验教训

8.关于评价及评价回馈乏力的问题?评论博客,势必要细看相关内容,并提出相对真实的问题,就涉及到评价的针砭。若针砭被无视或冷落,该怎样激发呢?至今无解。

xinz:作业尽量有具体的要求, 如果达到要求,就可以得分。而不是作业要求含混, 学生博客也含混,评论中再提要求,已经晚了。 针砭博客效果一般,不如按照要求直接扣分。

9.关于团队组长如何产生以及组长能力的问题?组长,对一个团队来说,是中坚力量,技术强好沟通善组织,是理想的组长必备条件。组长怎样产生,是自荐、推荐、还是指定?组长,是强调技术底蕴还是侧重组织协调?其实,软工实践最怕成了组长或某些组员的个人表演,曾经感慨过:一个9人团队,1个前端,1个后端,1个UI,剩下的不是文案就是测试,唉!每个同学都有技术的提炼,技术强的同学则侧重沟通和组织、融合能力。全体都有,运动起来,尽量全面提升专业素养,而不是陪练。

xinz:可以组成较小的团队,例如 4-5 人, 另外别的课程也可以有类似练习,这样学生能适应这样的合作方式。

10.关于实践课的班级人数和团队人数的问题?团队规模,以5或7人为宜,而2个助教1个老师,较好照顾的团队个数合计一般不超过10个,因而班级人数,从实践的角度,以50/60个为宜,人多造成困难和浪费。

xinz:的确要考虑老师和助教的负担问题。

11.关于软工实践文档的问题?软工实践的监控,离不开软件过程文档的规范制作和适时发布,博客作业的内容,如何做到既真实又适用呢?真实,是要体现UML分析和设计的内涵;适用,就是展示自我的外在表现,即美观和好用。除了充实的博客作业,规范化的软工文档也应慎重对待。

xinz:**为何博客不能就是规范化的文档呢?**很多项目的文档也是通过博客,GitHub page,GitHub wiki 发布的。

12.关于重修生的现实问题?重修生,选修实践课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获取学分,但重修生因面临毕业,且是学姐或学长,没法要求太多,因此会被很多组排斥或无视。重修生很尴尬,努力不要重修。

xinz:要明确说明,得到'及格' 这个分数需要多少努力,不能放水。

13.关于课程的付出?对教师,如果超课时太多的付出,如果回馈的互动有限,无力感油然而生,如何有激情的迭代付出的过程真的很难。对秉承"混学分,及格就好"的学生,如何甄别对待呢?这样的学生占三分之一左右。软工学生的软工实践,不能降低课业的要求,如何平衡兴趣爱好和专业方向呢?停留在及格就好的同学,最低标准是承担某一部分代码和某一部分文档,前者以Github可以展示的issue和commit部分为准,后者以博客个人作业和团队中个人部分为证。

xinz:正视事实,的确有不少学生就是为了混及格, 那就要明确及格的标准, 混也要流汗才能混到及格。

综上,2020春学期的确经历了一次不一样的软工实践课,新冠病毒带来不一样的疫情教学,收获一段不一样的人生财富。这次经历中,留下如许深刻的印记:个人作业,比较有特色的就是2次结对编程和1次技术总结,而团队合作过程比较紧张的时间段:Github实训、Alpha冲刺、Beta冲刺,是软工实践团队过程的3个亮点。而与新冠病毒有关的结对编程,给我深刻印象:**运用所学,解决现实应用问题,是对软工学生最好的专业检验。**所以在文末,附上整理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设计过程。

xinz:赞,希望看到不断地逐步提高,另外,这一门课是整个培养体系的一部分, 希望改进培养体系,例如: github ,Github desktop、IDEA、Jprofiler、Axure rp、墨刀等平台或工具软件的实训可以放到先修课程中,这对先修课程也很有用处的。

同样,习惯了学校教室授课方式的指导老师,线上的实践授课也是陌生和有点新奇,然而在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作为教师同样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脚步。借助博客园公开学生开发情况,利用Github收集存储学生程序,并利用它管理学生分派任务,也是一种勇敢的尝试:公开透明,接受各方面监督。

xinz:请让助教不断把工作自动化, 减少手工的部分,这样也可以提高效率。

正如一个学生写到:不同的两个同学结对编程,经历了一次次想要放弃,却看到旁边正注视自己的结对同学,只好丢下放弃的念头,坚持!坚持,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坚持下:查找资料,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一步步推动系统模型的构建。

xinz:**结对编程也可以推广到先修课程中,**让同学从中获益。

**附:**2020春《软件工程实践》教学设计1例

一、问题陈述: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到了非常关键的时期,社会各界都严阵以待。网上有一家疫情统计网站,每天会提供一个疫情数据的日志文本,记录着国内各省前一天的感染情况。但是,疫情统计结果只提供文字,不够直观、具体,对用户来说不够友好,希望这次结对编程作业,能通过地图的形式来直观显示疫情的大致分布情况,而且可以查看具体省份的疫情统计及发展等信息。

二、作业布置

结对编程第一次作业--原型设计(2020.2.22-2020.2.29),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结对编程,从网上获取文本数据,进行转化,使之符合原型开发工具的需要。结对编程第二次作业--编码实现(2020.3.7 - 2020.3.14),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原型开发工具,利用第一阶段获取的规格数据,从而形成可视化的疫情统计系统模型。结对编程第二次作业(编码实现)是在结对编程第一次作业(原型设计)的基础,使得文本文件能通过可视化的图像直观展示给用户。

三、教学过程

(1)作业回顾

两次作业,明确作业的解题思路。首先, 从网上得到 日志文本 。遵守日志文件的命名和对应的日期规范,特别注意要读取信息的限制规则。其次, 学习使用相关 命令 。需要先学习和理解原型工具的命令和参数,并进行详细说明。接着 ,输出 可视化的 文件 。对日志文本进行加工, 输出文件中要列出全国和各省份的各类型患者人数,同时要对日志文本中各个信息进行提取并保存。最后,借助原型模型的工具,构建可视化的疫情统计模型。疫情模型,不仅直观呈现全国、各省的昨天 **24小时疫情数据,而且可以动态展示一段时间的疫情变化,**让人们对疫情有较好的认知。

(2)NABCD模型

疫情统计的可视化模型是基于NABCD模型给出的解决方案。N(Need):该模型是为了解决互联网用户无法及时直观获取疫情数据分布、把握疫情走势的痛点。A(Approach):该模型需要直观的地图、图表、趋势图向他们展示疫情的形态,但是现有的产品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些需求,还可以扩展诸如查询等功能。B(Benefit):不仅能给用户带来实时跟踪疫情情况的好处,而且能获取关于疫情更全面的信息。C(Competitor):借助微信、QQ等宣传方法,能很快地让目标用户知道该系统。D(deliver):借助校园网,进一步推广。

(3)教学过程

一上午4节课,每节课45分钟,这45分钟分成3部分。在15分钟中,前5分钟由学生讲解作业的完成过程,中间5分钟由学生演示,最后5分钟是问与答,每个组要针对老师、助教或有其他组的提问作出相应回答。这样每节课3组,4节课11组,安排是这样的,具体操作往往超过一些。

每个组在展示时,首先是讲述自己的学习和实现的过程 ,然后展示实现了的疫情统计可视化原型 :整体视图、趋势变化,接着突出所使用的技术,最后通过在线讨论表达些许开发过程的互动。下面从几个课堂片段的截图,展示3个团队进行疫情统计的可视化模型的不同侧面。说明2017级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线上实践课的具体实施过程。

1. 整体视图

**第一组:**104、116的疫情统计可视化原型,见图1。

图1

**第二组:**423 、 404的疫情统计可视化原型,见图2。

图2

**第三组:**150、434的疫情统计可视化原型,见图3。

图3

通过这3组,可以看出他们各具特色。第一组UI美观、功能丰富,第二组UI清新、相对单薄,第三组UI基于安卓,信息集中。

2. 趋势变化

**第一组:**104、116的疫情统计可视化原型,见图4。

图4

**第二组:**423 、 404的疫情统计可视化原型,见图5。

图5

**第三组:**150、434的疫情统计可视化原型,见图6。

图6

通过这3组,可以看出他们各具特色。第一组和第二组的趋势图线条流畅,第三组的趋势线条比较质朴。

3.技术依托

**第一组:**104、116的疫情统计可视化原型,借助的是Axure rp,结合Echarts和Axure,运用JS。

**第二组:**423 、 404的疫情统计可视化原型,借助的是Axure rp,基于Flask框架实现的web应用。用python网络爬虫获取丁香园的实时数据。

**第三组:**150、434的疫情统计可视化原型,借助的是Axure rp,结合spring boot框架。

通过这3组,可以看出各组使用的数据获取技术各不相同,每一组都有较好的完成度,亮点鲜明。

4.交流互动

**第一组:**104、116的疫情统计可视化原型,见图7。

图7

**第二组:**423 、 404的疫情统计可视化原型,见图8。

图8

**第三组:**150、434的疫情统计可视化原型,见图9。

图9

通过这3组,可以看出各组的交流也是各不相同,真实而富有成效。

四、教学感悟

**教学相长,是线上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的最大体会。**因为在进行结对编程构建系统模型之前,我们的学生基本并未接触多少原型化开发的内容。学生以前并未使用过Github desktop、IDEA、Jprofiler、Axure rp、墨刀等平台或工具软件,因此在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正如一个学生写到:不同的两个同学结对编程,经历了一次次想要放弃,却看到旁边正注视自己的结对同学,只好丢下放弃的念头,坚持!坚持,就这样一次有一次的坚持下:查找资料,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一步步推动系统模型的构建。

同样,习惯了学校教室授课方式的指导老师,线上的实践授课也是陌生和有点新奇,然而在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作为教师同样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脚步。借助博客园公开学生开发情况,利用Github收集存储学生程序,并利用它管理学生分派任务,也是一种勇敢的尝试:公开透明,接受各方面监督。

在疫情依然严峻的日子,尝试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编码技术,借助软件工程开发实践的思想,完成贴近生活的软件项目内容,突出了实用性价值,对老师和学生的提升都很有现实意义的。

单红老师所在班级-班级博客

历届优秀助教的博客

kofyou2020春S班 kofyou
2020春S班 chenyuu
2021春软件工程实践 Grey Zeng

小黄衫得主博客

胡X浩
朱X昊
洪X强
梁X键
彭X浩
相关推荐
雨颜纸伞(hzs)11 小时前
C语言介绍
c语言·开发语言·软件工程
不止会JS2 天前
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教材笔记(持续更新中)
系统架构·软件工程·软考
Theodore_10222 天前
4 软件工程——总体设计
java·开发语言·数据库·算法·java-ee·软件工程·设计
Theodore_10222 天前
1 软件工程——概述
java·开发语言·算法·设计模式·java-ee·软件工程·个人开发
shinelord明3 天前
【再谈设计模式】享元模式~对象共享的优化妙手
开发语言·数据结构·算法·设计模式·软件工程
人才程序员4 天前
QML z轴(z-order)前后层级
c语言·前端·c++·qt·软件工程·用户界面·界面
Theodore_10224 天前
3 需求分析
java·开发语言·算法·java-ee·软件工程·需求分析·需求
做人求其滴4 天前
GDPU软件工程习题(挖空版)
软件工程
MrFlySand_飞沙4 天前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
jokr_4 天前
【软件工程复习】
软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