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定义
单例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以访问该实例。单例模式常用于需要共享资源或控制某个唯一资源的场景,例如数据库连接、线程池等。
二、作用
单例模式可以确保在整个应用程序中只有一个对象实例存在,从而方便地共享资源、管理状态或控制某些操作。
从业务概念上,有些数据在系统中只应该保存一份,就比较适合设计为单例类。比如,系统的配置信息类。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单例解决资源访问冲突的问题。
三、实现
要实现一个单例,我们需要关注的点无外乎下面几个:
- 构造函数需要是 private 访问权限的,这样才能避免外部通过 new 创建实例;
- 考虑对象创建时的线程安全问题;
- 考虑是否支持延迟加载;
- 考虑 getInstance() 性能是否高(是否加锁)。
3.1 饿汉式
饿汉式的实现方式比较简单。在类加载的时候,instance 静态实例就已经创建并初始化好了,所以,instance 实例的创建过程是线程安全的。不过,这样的实现方式不支持延迟加载(在真正用到IdGenerator 的时候,再创建实例)。
如果实例资源初始化时间长、占用资源多,那么最好是采用饿汉式,将耗时的初始化操作提前到程序启动时就完成,避免程序在运行中发生崩溃。
java
public class Hungry {
private final AtomicLong id = new AtomicLong(0);
/**
* 类加载时就初始化
*/
private static final Hungry instance = new Hungry();
private Hungry() {
}
public static Hungry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public long getId() {
return id.incrementAndGet();
}
}
3.2 懒汉式
懒汉式相对于饿汉式的优势是支持延迟加载。这种实现方式会导致频繁加锁、释放锁,以及并发度低等问题,频繁的调用会产生性能瓶颈。
java
public class Lazy {
private final AtomicLong id = new AtomicLong(0);
private static Lazy instance;
private Lazy() {
}
/**
* 获取实例的方法被synchronized关键字修饰
* @return 实例
*/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Lazy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Lazy();
}
return instance;
}
public long getId() {
return id.incrementAndGet();
}
}
3.3 双重检查
双重检测实现方式既支持延迟加载、又支持高并发的单例实现方式。**只要 instance 被创建之后,再调用 getInstance() 函数都不会进入到加锁逻辑中。**所以,这种实现方式解决了懒汉式并发度低的问题。
java
public class DoubleCheck {
private final AtomicLong id = new AtomicLong(0);
/**
* volatile关键字修饰
* CPU 指令重排序可能导致在 IdGenerator 类的对象被关键字 new 创建并赋值给 instance 之后,还没来得及初始化(执行构造函数中的代码逻辑),就被另一个线程使用了。
* 这样,另一个线程就使用了一个没有完整初始化的 IdGenerator 类的对象。
*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给 instance 成员变量添加 volatile 关键字来禁止指令重排序即可。
*/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DoubleCheck instance;
private DoubleCheck() {
}
/**
* 双重检查
* @return 实例
*/
public static DoubleCheck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 只有第一次才会执行到这里,此处为类级别锁
synchronized (DoubleCheck.class)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DoubleCheck();
}
}
}
return instance;
}
public long getId() {
return id.incrementAndGet();
}
}
3.4 静态内部类
利用 Java 的静态内部类来实现单例。这种实现方式,既支持延迟加载,也支持高并发,实现起来也比双重检测简单。
java
public class StaticInnerClass {
private AtomicLong id = new AtomicLong(0);
private StaticInnerClass() {
}
/**
* 静态内部类
* SingletonHolder 是一个静态内部类,当外部类 IdGenerator 被加载的时候,并不会创建 SingletonHolder 实例对象。
* 只有当调用 getInstance() 方法时,SingletonHolder 才会被加载,这个时候才会创建 instance。
* instance 的唯一性、创建过程的线程安全性,都由 JVM 来保证。所以,这种实现方法既保证了线程安全,又能做到延迟加载。
*/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Hold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aticInnerClass instance = new StaticInnerClass();
}
public static StaticInnerClass getInstance() {
return SingletonHolder.instance;
}
public long getId() {
return id.incrementAndGet();
}
}
3.5 枚举
最简单的实现方式,基于枚举类型的单例实现。这种实现方式通过 Java 枚举类型本身的特性,保证了实例创建的线程安全性和实例的唯一性。
java
public enum Enumm {
/**
* 实例
*/
INSTANCE;
private final AtomicLong id = new AtomicLong(0);
public long getId() {
return id.incrementAndGet();
}
}
四、总结
4.1 单例存在哪些问题?
- 单例对 OOP 特性的支持不友好
一旦你选择将某个类设计成到单例类,也就意味着放弃了继承和多态这两个强有力的面向对象特性,也就相当于损失了可以应对未来需求变化的扩展性。
- 单例会隐藏类之间的依赖关系
通过构造函数、参数传递等方式声明的类之间的依赖关系,我们通过查看函数的定义,就能很容易识别出来。但是,单例类不需要显示创建、不需要依赖参数传递,在函数中直接调用就可以了。如果代码比较复杂,这种调用关系就会非常隐蔽。在阅读代码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仔细查看每个函数的代码实现,才能知道这个类到底依赖了哪些单例类。
- 单例对代码的扩展性不友好
单例类只能有一个对象实例。如果未来某一天,我们需要在代码中创建两个实例或多个实例,那就要对代码有比较大的改动。
- 单例对代码的可测试性不友好
单例模式的使用会影响到代码的可测试性。如果单例类依赖比较重的外部资源,比如 DB,我们在写单元测试的时候,希望能通过 mock 的方式将它替换掉。而单例类这种硬编码式的使用方式,导致无法实现 mock 替换。
- 单例不支持有参数的构造函数
单例不支持有参数的构造函数,比如我们创建一个连接池的单例对象,我们没法通过参数来指定连接池的大小。
4.2 单例有什么替代解决方案?
为了保证全局唯一,除了使用单例,我们还可以用静态方法来实现。不过,静态方法这种实现思路,并不能解决我们之前提到的问题。如果要完全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能要从根上,寻找其他方式来实现全局唯一类了。比如,通过工厂模式、IOC 容器(比如 Spring IOC 容器)来保证,由程序员自己来保证(自己在编写代码的时候自己保证不要创建两个类对象)。
有人把单例当作反模式,主张杜绝在项目中使用。我个人觉得这有点极端。模式没有对错,关键看你怎么用。如果单例类并没有后续扩展的需求,并且不依赖外部系统,那设计成单例类就没有太大问题。对于一些全局的类,我们在其他地方 new 的话,还要在类之间传来传去,不如直接做成单例类,使用起来简洁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