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型模式-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理论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目标接口。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适配器模式案例

cpp 复制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适配器模式 就是将已经写好的接口,但是这个接口不符合需求
//将写好的接口转换成目标接口

//这函数我已经写好
struct Myprint{
	void operator()(int v1,int v2) {
		cout << v1 + v2 << endl;
	}
};

//定义目标接口 我要是配偶 适配成什么样的,
//要适配成只能传一个参数的,适配for_each第三个参数的适用
class Target {
public:
	virtual void operator()(int v) = 0;

};

//写适配器
class Adapater :public Target {
public:
	Adapater(int param) {
		this->param = param;
	}
	virtual void operator() (int v) {
		print(v,param);
	}
public:
	Myprint print;
	int param;
};

//MyBind2nd,原来param固定的10,现在提供一个方法改
Adapater MyBind2nd(int v) {
	return Adapater(v);
}


int main(void) {
	vector<int> v;
	for (int i = 0; i < 10; i++) {
		v.push_back(i);
	}
	
	//适配器模式的运用
	//for_each()的第三个参数是个带一个参数的函数,但是Myprint需要两个参数
	for_each(v.begin(),v.end(), MyBind2nd(10));

	return 0;
}

适配器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

(1)将目标类和适配者类解耦,通过引入一个适配器类来重用现有的适配者类,无须修改原有结构。

(2)增加了类的透明性和复用性,将具体的业务实现过程封装在适配者类中,对于客户端类而言是透明的,而且提高了适配者的复用性,同一个适配者类可以在多个不同的系统中复用。

(3)灵活性和扩展性都非常好,可以很方便地更换适配器,也可以在不修改原有代码的基础上增加新的适配器类,完全符合"开闭原则"。

缺点:

适配器中置换适配者类的某些方法比较麻烦。

适配器模式的适用场景

(1) 系统需要使用一些现有的类,而这些类的接口(如方法名)不符合系统的需要,甚至没有这些类的源代码。

(2) 想创建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类,用于与一些彼此之间没有太大关联的一些类,包括一些可能在将来引进的类一起工作。

相关推荐
easy20203 分钟前
机器学习的本质:从跑模型到真正解决问题
笔记·学习·机器学习
小柯J桑_7 分钟前
Linux:线程封装
linux·运维·c++
汇能感知1 小时前
摄像头模组在智能家居设备中的应用
经验分享·笔记·科技
doll ~CJ1 小时前
基于QVTKOpenGLNativeWidget的三维点云可视化实现
c++·qt·软件开发·三维点云可视化
shizidushu1 小时前
Graph RAG论文阅读笔记
论文阅读·笔记·graphrag
42fourtytoo2 小时前
天津大学智算2026预推免机试第二批题目及代码c++
开发语言·c++·面试
子豪-中国机器人2 小时前
枚举算法和排序算法能力测试
开发语言·c++·算法
1白天的黑夜13 小时前
栈-844.比较含退格的字符串-力扣(LeetCode)
c++·leetcode·
普蓝机器人3 小时前
AutoTrack-IR-DR200仿真导航实验详解:为高校打造的机器人学习实践平台
人工智能·学习·机器人·移动机器人·三维仿真导航
0_0梅伊阁诗人3 小时前
Django ORM 模型
开发语言·数据库·笔记·python·oracle·djan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