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型模式-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理论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目标接口。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适配器模式案例

cpp 复制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适配器模式 就是将已经写好的接口,但是这个接口不符合需求
//将写好的接口转换成目标接口

//这函数我已经写好
struct Myprint{
	void operator()(int v1,int v2) {
		cout << v1 + v2 << endl;
	}
};

//定义目标接口 我要是配偶 适配成什么样的,
//要适配成只能传一个参数的,适配for_each第三个参数的适用
class Target {
public:
	virtual void operator()(int v) = 0;

};

//写适配器
class Adapater :public Target {
public:
	Adapater(int param) {
		this->param = param;
	}
	virtual void operator() (int v) {
		print(v,param);
	}
public:
	Myprint print;
	int param;
};

//MyBind2nd,原来param固定的10,现在提供一个方法改
Adapater MyBind2nd(int v) {
	return Adapater(v);
}


int main(void) {
	vector<int> v;
	for (int i = 0; i < 10; i++) {
		v.push_back(i);
	}
	
	//适配器模式的运用
	//for_each()的第三个参数是个带一个参数的函数,但是Myprint需要两个参数
	for_each(v.begin(),v.end(), MyBind2nd(10));

	return 0;
}

适配器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

(1)将目标类和适配者类解耦,通过引入一个适配器类来重用现有的适配者类,无须修改原有结构。

(2)增加了类的透明性和复用性,将具体的业务实现过程封装在适配者类中,对于客户端类而言是透明的,而且提高了适配者的复用性,同一个适配者类可以在多个不同的系统中复用。

(3)灵活性和扩展性都非常好,可以很方便地更换适配器,也可以在不修改原有代码的基础上增加新的适配器类,完全符合"开闭原则"。

缺点:

适配器中置换适配者类的某些方法比较麻烦。

适配器模式的适用场景

(1) 系统需要使用一些现有的类,而这些类的接口(如方法名)不符合系统的需要,甚至没有这些类的源代码。

(2) 想创建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类,用于与一些彼此之间没有太大关联的一些类,包括一些可能在将来引进的类一起工作。

相关推荐
合作小小程序员小小店34 分钟前
桌面安全开发,桌面二进制%恶意行为拦截查杀%系统安全开发3.0,基于c/c++语言,mfc,win32,ring3,dll,hook,inject,无数据库
c语言·开发语言·c++·安全·系统安全
Codeking__37 分钟前
C++ 11 atomic 原子性操作
开发语言·c++
crescent_悦40 分钟前
PTA L1-020 帅到没朋友 C++
数据结构·c++·算法
卡提西亚1 小时前
C++笔记-34-map/multimap容器
开发语言·c++·笔记
2***B4492 小时前
C++在金融中的QuantLibXL
开发语言·c++·金融
A***07172 小时前
C++在游戏中的阴影渲染
开发语言·c++·游戏
今天你TLE了吗2 小时前
Stream流学习总结
java·学习
一个平凡而乐于分享的小比特3 小时前
UCOSIII笔记(十三)CPU利用率及栈检测统计与同时等待多个内核对象
笔记·ucosiii
Q***l6873 小时前
C++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渲染
开发语言·c++
oioihoii3 小时前
C++语言演进之路:从“C with Classes”到现代编程基石
java·c语言·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