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性能调优——1.深入理解Mysql索引数据结构和算法

本系列所说的Mysql性能调优,主要是针对开发者在实际环境中的sql调优,代码层面上的优化。不涉及到mysql底层代码的调优。

我们知道,一个mysql数据表,数据量小的时候,可能简单的查询耗时不会太久,性能也可以接受。但当数据量大的时候,查询速度会很缓慢。这时候我们会用到索引去优化查询。在我们的开发过程中,合理的索引对表操作的效率提升可能是指数级的。那我们在优化我们项目中的sql语句时,首要的就是基于索引原理进行优化。而要想有效率的,有针对性地进行mysql调优。必然要先了解其内部的一些知识,所以我们在这系列的第一篇要先聊一聊mysql索引的底层数据结构和算法。


一.什么是索引

可能我们之前听过,说索引就类似于字典的目录,或者类似书籍的目录,当你像查什么字可以根据拼音,偏旁部首等去定位到需要查看的页数,去获取相关的内容。这种说法不能说有错,但对于我们开发人员,这中层次的理解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至少你不可能就通过这个理解去做什么优化。因为这个没有说明白索引到底怎么回事儿。

先借用mysql官网的一句话来说:

•索引是帮助MySQL高效获取数据的排好序的数据结构

可能这个解释还是比较笼统,那接下来就让我们详细的研究一下索引到底是什么。

索引的数据结构

  1. 二叉树
  2. 红黑树
  3. B-Tree
  4. B+Tree

这里我罗列出来了上述的几种常见数据结构,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我们再稍微的聊一下。比如说我们有如下的一个数据表:

这个表包含两列,一共7条数据。现在比如说我这里有一条sql语句

sql 复制代码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col2 = 89

在不创建索引的情况,它应该就是走的所谓的"全表"。说白了就是从第一条逐次比对。第一个col2=34不对就下一个col2=77,一直到第6条,发现col2=89,那满足条件了将这条记录取出来,然后再继续查找。我们知道,数据库表中的数据是存储在磁盘当中的,而且这个存储位置也并非是绝对连续的(可能有连续的情况)。而当我们去磁盘中去读取一条数据,就是说做一次I/O读取交互的时候,这个效率是不高的。那当我们数据量大的时候,还使用这种全表扫描,每一条数据都要进行一次读取,这个效率是我们绝对接受不了的。那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

最简单的,我们可以想办法减少查找次数。就是说,比如这里要的col=89这条数据,我们想办法不要去全表去扫描,不要逐行的去读取数据然后比对,以减少和磁盘做I/O读取操作的次数,从而提高我们的效率。那怎么做呢?这时候我们的索引就来了。我们可以给col2这列建一个索引,以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二叉树,如上图右侧部分,我们以二叉树的方式,建立col2这一列的索引。二叉树我们都知道的,右侧大于父节点,左侧小于父节点。上图中,我们二叉树根节点为表中第一条数据的col2值,为34。这个二叉树每个节点的结构就是key-value的。key就可以存的col2的每条的对应值,value可以是这条记录的存储地址。比如上图,34对应的数据地址就是0x07这样。当建立好这个索引后,再看我们最初的sql语句,这时候,你发现它走索引后,第一个扫描根节点即34那里,发现我们要找的89大于这个节点,那ok,直接向右查询,发现是89,直接取出这个值。就我上面这个例子,你发现不建立索引的时候,至少是要扫描6次才能找到col2=89这条数据,而走了二叉树结构的索引后,2次就找到了。这里效率可以说提升了很多。之前至少要和磁盘进行6次I/O读取,而现在只需要2次。这就是索引,详细到现在我们对索引的理解应该是要比"书籍目录"深刻一点儿了。但我们都知道,MySQL使用的并不是二叉树作为索引的数据结构。至于为什么,让我们想一下这样一个问题。

现在呢,我们更改一下我们的查询sql语句,改为用col1这一列来查找,如下:

sql 复制代码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col1 = 6

现在要查询的还是col2=89的这条数据,但我们用col1=6来查找。这时候,基于上次的经验,我们要给col1创建一个索引,好的,一个二叉树索引创建完了。这个索引是什么样的的呢。大概是下面这样的:

因为二叉树的右侧永远大于父节点嘛,那当第一个数据也就是根节点的col1=1时,数据结构会如上图,这时候,想一下我们的语句,当走索引的时候,你发现,完了!又是需要查询6次才能获取到我们想要的数据。那这种情况如果数据量大的话,效率肯定也很低下,这可能也就是MySQL没有使用二叉树作为索引数据结构的原因。那我们怎么能优化一下呢?

这里我们可以使用红黑树进行优化,红黑树详细很多人都听说过,为了更直观了解它和单纯的二叉树的区别,我们可以看一下下面这个动图,这个展示了基于我们col1这个例子建立红黑树是什么样的:

你会发现,这个红黑树会根据数值的不同去平衡数据节点,其实红黑树就是一种特例的二叉树,它还是属于二叉树的,只不过加了平衡算法,但它又不能完全的称之为"平衡二叉树",因为它的左右可以是高度不同的,平衡二叉树是另一种叫做AVL树的数据结构,感兴趣可以自己去查一下,这里就不多说了。说会我们的例子,当我们将原来的二叉树换成红黑树后,会发现现在查询到我们想要的数据只需要三次查询,较之前的纯粹二叉树结构有了一些性能上的提升。尽管如此,我们也都知道MySQL用的也不是红黑树。因为这样的平衡二叉树,或者说红黑树,仍然有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上边的例子是因为只有七条数据,数据量很少,我们可以接受。但当数据量达到百万级别,千万级别的时候。我们平常的生产环境这个数据量很容易达到的。这个时候,红黑树的性能就没有那么高了,说白了就是它有一个"树高"的问题,当数据量很大的时候,当我们查找的数据在叶节点上时候,可能要查询很多次,几十次,因为虽然红黑树做了平衡,但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它的"树高"也在不停的增长。当我们查一条数据的时候要和磁盘交互几十次的时候,那这个性能就明显不够了。红黑树也就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了。好的,那我们继续优化,针对这种"树高"的问题,我们怎么处理呢?

其实通过上面的二叉树和红黑树,我们应该已经感觉到了,就是我们和磁盘的交互次数,或者说我们查询数据的次数,和"树"的高度是紧密相关的。那如果我们能让上边的红黑树或者说二叉树的树高,不管是存几百万还是几千万数据的时候都能保证树高在3、4层的话,这个我们和磁盘交互的次数,感觉我们还是可以接受的。性能就会相对较高一些。那怎么做呢?

我们想想一下,既然想减少树的纵向高度,那是不是可以在横向上想想办法。我们知道,这个树的每个节点,或者说索引的的节点也是存在磁盘上的。比如说上面红黑树的根节点"1"这个值,可能占用了磁盘的一个存储空间。那我们能不能在生成树的时候,直接让每个节点的存储空间扩大一些。就比如,在第一层,我现在可以存多个索引值。7个值的话,我们看红黑树是有三层,如果可以将每一层的每个节点多存储几个元素,比如说我这里设置成每个节点最多4个。整个存储过程就如下:

这种优化后,发现7条数据只需要存两层,如果我将每层设置做多可存值大于7,那就只需要一层。相对红黑树,性能应该就是又有一些提升了。而这种数据结构,就是B-Tree。为了更形象一点儿,我们再看一下下图:

上图为大致的B-Tree数据结构,其中15、56、77等可以理解为索引字段的值,而data则为对应那条记录的数据,或者说存储地址。我们观察B-Tree结构,发现它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 叶节点具有相同的深度,就是说不会像红黑树一样分支的深度不一致。
  • 所有的索引元素不重复的
  • 节点中的数据索引从左至右递增排序

虽然B-Tree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树高"的问题,但我们知道MySQL用的是叫做B+树的数据结构,那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它和B树的区别,再研究一下MySQL为什么要使用B+树。首先就我们的例子,生成一个B+Tree,看一下什么样子的:

好像粗略看去,和B-Tree很相似。没错,本来B+Tree就是B-Tree的变种,这里我们注意上面动图中,叶节点中间的那个指示箭头。这个东西代表叶节点是有存相邻节点的相关信息的,就是节点的中可能有一小块存储空间放的是相邻节点的存储地址,这样的话,方面直接快速查到相邻节点和排序等。我们再看下面的图片:

看这张图片,和B-Tree很明显的结构,你会发现除了最下层的叶节点中含有data信息,上面的每一层,包括根节点,都没有存储数据,只是存了索引值。那我们可以知道,最后的叶节点中是包含所有索引值和data的。说白了,就是最下一层叶节点中包含上面所有层的索引值,而且是从左到右逐次递增的,并且节点之间存有相邻节点的信息。这时候其实上部分的节点存的就是"冗余索引"。那Mysql为什么要在B-Tree上做这种变更呢?

二.Mysql的索引

我们都知道,数据表包括索引都是存储在磁盘上的,比如MySQL如果你不更改安装配置的话,一般到它的安装目录下就能找到每个表对应的数据文件。

那是不是有这样一个问题,就像上面的B+Tree,虽然在每个节点中存储了多个索引值,减少了树高,但我查找的时候不是还要和磁盘交互么,不是还要去一条一条比对么?那这个磁盘I/O不是还是很慢么?没错,如果是直接去磁盘进行读取操作的话,那是这样的。但MySQL是这么做的:首先我们从根节点来说起,就是刚开始查询的时候,它会把整个根节点读入到RAM中,说白了就是将磁盘中的节点信息,读到内存中,然后在内存中做查询。其中会用到一些算法,比如""折半法",也就是二分查找等。当在内存中做这种查找的时候,效率是十分快速的。甚至和磁盘读取来比较的话,这个时间消耗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记的。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上面的那个B+Tree图片,一共3层,当我查找索引值为20这一记录的时候,它的查找过程大概是这样的:首先根节点从磁盘中读到内存中,然后运用二分法快速的查到20这个值所在的下一层存储位置,然后再将对应的节点整个读取到缓存中,再进行查找,最终查到我们要的值所在位置,然后读取出来。那其实我们主要耗时的地方还是和磁盘交互的过程,在这里就相当于把节点数据读取到内存中这个操作。一共就是有3次的I/O读取。这个效率就很高了。我们的例子数据比较少,可能没有直观的感受,那我们计算一下。

首先我要说的是当你用MySQL时,运行如下语句:

sql 复制代码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Innodb_page_size';

你会得到一个值,默认应该是16K,这个值是什么呢?它代表的就是每个节点的存储空间大小。就是文件页,或者说磁盘页。这个东西用根节点来说,就是这个节点的空间是16K。我们想一下,就假设一行数据1K大小(一般表格一条数据达不到),那在最下一层的叶节点中,每个节点可以存16条数据。好的,那上层我们假设我们建立主键索引的字段为ID列,算大一点bigInt类型,bigInt在MySQL中大小为8B,指针在Innodb源码中大小是6B,一共为14B。那么一页就是16K/14B = 1170(主键加指针)。如果我们这个B+Tree有3层,那数据总量就是1170117016 = 21902400。现在是不是很直观了,千万级别的数据,使用Innodb类型的表格,使用索引只有3层,这时候想一下千万级别我们走索引查询的话,只需要进行3次I/O读取操作!这就是为什么MySQL可以千万级别查询做到毫秒级别。

说到这里,那我们再想一下为什么B-Tree不行。想一下,B-Tree是每个索引后都跟着数据的,那以根节点来说,如果同样是16k的大小,B+Tree可以存1170条,而B-Tree只能16条。当数据量大的时候,树又会很高了。还一个问题是,可能会想那我们把文件页大小分配大一点不就好了,但有个问题,如果这个值大了,B-Tree虽然每个节点中的索引量可以存储的更多了,但是由于文件页很大,这时候如果像B+Tree一样将其读取到内存中操作,显然就不合适了。将及其耗费资源。如果不读取到内存,那处理速度依然很慢。这就是为什么Mysql要将B-Tree变种从而得到B+Tree。

好了,本篇就先聊到这里吧,还有很多点没有说到,下一篇再结合Mysql展开详细说一下,然后再说一些优化方法,这篇文章是要我们对B+Tree有个深入了解。因为后边索引优化,都是基于这个结构的。脑袋中有这个结构,会省力很多。

下篇会聊一下mysql的存储引擎,主要是Innodb。

相关推荐
no_play_no_games21 分钟前
[模板]树的最长路径
算法·深度优先·图论·树形结构
tan77º1 小时前
【C++】异常
c++·算法
ymchuangke1 小时前
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缺失值可视化图(竖线)
python·算法·数学建模
我要学编程(ಥ_ಥ)1 小时前
滑动窗口算法专题(1)
java·数据结构·算法·leetcode
niceffking1 小时前
JVM 一个对象是否已经死亡?
java·jvm·算法
计算机学姐1 小时前
基于python+django+vue的旅游网站系统
开发语言·vue.js·python·mysql·django·旅游·web3.py
大油头儿1 小时前
排序算法-冒泡排序
数据结构·算法·排序算法
真的很上进1 小时前
【Git必看系列】—— Git巨好用的神器之git stash篇
java·前端·javascript·数据结构·git·react.js
SZ1701102311 小时前
麒麟银河桌面版,成功安装cuda12.6,mysql
mysql·cuda·银河麒麟
Beginner_bml2 小时前
结构体---C语言
c语言·开发语言·数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