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3《世界信息技术发展报告》(一)世界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重要动向

(一)世界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重要动向

  • [1. 概述](#1. 概述)
  • [2. 半导体技术水平持续进步,行业内部开始新一轮调整](#2. 半导体技术水平持续进步,行业内部开始新一轮调整)
    • [2.1 全球主要经济体加强半导体技术能力建设,推动厂商扩产](#2.1 全球主要经济体加强半导体技术能力建设,推动厂商扩产)
    • [2.2 先进制程技术持续发展,先进封装技术崭露头角](#2.2 先进制程技术持续发展,先进封装技术崭露头角)
    • [2.3 消费电子半导体下行周期初显,车用半导体结构性缺芯仍存](#2.3 消费电子半导体下行周期初显,车用半导体结构性缺芯仍存)
    • [2.4 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2.4 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 [3. 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行业变革,传统场景应用风险不可小觑](#3. 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行业变革,传统场景应用风险不可小觑)
    • [3.1 人工智能大模型快速崛起,多模态应用加速落地](#3.1 人工智能大模型快速崛起,多模态应用加速落地)
    • [3.2 人工智能加速嵌入传统应用场景,潜在安全风险问题陡增](#3.2 人工智能加速嵌入传统应用场景,潜在安全风险问题陡增)
    • [3.3 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3.3 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 [4. 网络安全政策聚焦关键基础设施网络防御,"零信任"安全框架受到高度重视](#4. 网络安全政策聚焦关键基础设施网络防御,“零信任”安全框架受到高度重视)
    • [4.1 全球各国聚焦关键基础设施网络防御,增强跨部门协作能力](#4.1 全球各国聚焦关键基础设施网络防御,增强跨部门协作能力)
    • [4.2 推动网络安全现代化建设,"零信任"安全框架受到各国重视](#4.2 推动网络安全现代化建设,“零信任”安全框架受到各国重视)
    • [4.3 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4.3 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 [5 量子技术热度与日俱增,抗量子加密算法呼之欲出](#5 量子技术热度与日俱增,抗量子加密算法呼之欲出)
    • [5.1 各国不断加大量子技术政策扶持力度并加强研发合作](#5.1 各国不断加大量子技术政策扶持力度并加强研发合作)
    • [5.2 量子技术投资火热,融资金额屡创新高](#5.2 量子技术投资火热,融资金额屡创新高)
    • [5.3 抗量子密码算法引起重视,美国发布首批算法](#5.3 抗量子密码算法引起重视,美国发布首批算法)
    • [5.4 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5.4 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 [6. 先进计算赋能算力增长,呈现多元融合发展态势](#6. 先进计算赋能算力增长,呈现多元融合发展态势)
    • [6.1 先进计算赋能经济增长,数据处理器、类脑芯片成为算力增长新引擎](#6.1 先进计算赋能经济增长,数据处理器、类脑芯片成为算力增长新引擎)
    • [6.2 先进计算不断优化升级,呈现多元融合态势](#6.2 先进计算不断优化升级,呈现多元融合态势)
    • [6.3 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6.3 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 [7. 各国加强加密市场监管,并探索数字资产创新](#7. 各国加强加密市场监管,并探索数字资产创新)
    • [7.1 加密货币市场波动剧烈,滋生金融风险](#7.1 加密货币市场波动剧烈,滋生金融风险)
    • [7.2 全球各国出台数字资产监管框架,规制行业发展](#7.2 全球各国出台数字资产监管框架,规制行业发展)
    • [7.3 央行数字货币实用化加速,数字金融创新多样化](#7.3 央行数字货币实用化加速,数字金融创新多样化)
    • [7.4 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7.4 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资料来自:《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3》和网络

1. 概述

2022年,全球信息技术与产业保持高速发展,同时,各国开始突出强调安全和发展的双重重要性。

一方面,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化社会的新阶段,技术进步、产业扩张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美国、欧洲分别出台芯片法案,鼓励半导体研发与扩产;超级对话人工智能模型ChatGPT走红,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落地应用;高频通信技术成果涌现,全球6G研发与合作进一步展开;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日趋实用化,商业化运行雏形初显;数字资产在推动金融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中发挥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不可避免地对经济社会和国际关系产生负面溢出效应,数字空间成为国家利益的交汇点和国家冲突新的策源地,大国围绕信息和网络安全的博弈日趋激烈,各国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关注的重心从"效率"转向"安全"。在此背景下,安全成为数字经济稳健发展的压舱石,各国越发重视科技治理,加码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和数字金融等方面的监管。在世界各国相继出台的各类法案、政策中,无一不将网络与信息安全置于战略地位。

2. 半导体技术水平持续进步,行业内部开始新一轮调整

半导体产业是21世纪人类科技领域的皇冠,其中芯片产业更是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关乎汽车、消费电子乃至国防军工等行业的兴衰。2022年,技术领域越发成为各国战略竞争的"角斗场",促使半导体行业发生重要的变化。美国、欧盟等经济体出台刺激性法案促进行业增长;先进制程技术持续发展,延续"摩尔定律";先进封装工艺热度高涨,推动半导体后道工艺价值链升级。半导体产业整体蓬勃发展,但不同类型半导体供需关系出现两极分化:车用半导体供应持续紧张,厂商营收稳定增长;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头部企业营收滑坡。不过,长期来看,先进技术进步和市场自我调节将不断推动行业在调整中发展。

2.1 全球主要经济体加强半导体技术能力建设,推动厂商扩产

为应对新一轮产业与技术竞争,提高国家和地区科技实力,全球主要经济体加大对半导体行业的补贴与投入,强化半导体行业的引领作用。美国为巩固半导体产业优势地位、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补贴本土研发制造并推进盟国合作。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拨款527亿美元用于芯片生产与研发创新,并授权对美国本土芯片产业提供巨额补贴和减税优惠。同时,美国主导组建由日本、韩国与中国台湾地区共同参与的"芯片四方联盟",加强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控制。欧盟公布《欧洲芯片法案》,提供430亿欧元补贴以增进欧洲芯片产能。该法案通过制定欧洲芯片计划、设立芯片基金等方式,全面提升欧盟在芯片研发、设计、生产、封装等关键环节的能力,同时呼吁欧盟各成员国之间建立完善的芯片供应链预警机制,以降低芯片供应短缺的风险。

日本政府加大对半导体企业的补贴,以重振半导体产业:为台积电设在日本的晶圆厂建设补贴4760亿日元(约合37.1亿美元);补贴日本铠侠公司(KIOXIA)和美国西部数据公司(Western Digital)的合资企业929亿日元(约合7.09亿美元),用于提高该合资公司在日本工厂的闪存芯片产量;为美国美光公司(Micron)广岛工厂补贴465亿日元(约合3.2亿美元),支持其扩大产能。

在各国政府的推动下,全球厂商扩大研发与生产规模。日本索尼公司在熊本市投资数千亿日元建设半导体工厂,拟于2025年投产;美国思科公司(Cisco)宣布获得欧盟补贴,将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设立新的芯片设计中心;中国台积电在美国的首家工厂举办移机仪式,预计将于2024年开始生产4纳米制程芯片、2026年开始生产3纳米制程芯片,建成后年营收将达100亿美元,终端产品价值超过400亿美元。

2.2 先进制程技术持续发展,先进封装技术崭露头角

先进制程仍在进一步发展,但随着尺寸微缩进一步逼近物理极限,研发进度有所放缓。台积电、三星等企业进军3纳米及以下制程,挑战物理极限。2022年6月,韩国三星公司首次基于全环绕栅极晶体管技术正式量产3纳米制程工艺芯片,成为全球首家量产3纳米芯片的代工厂。与5纳米芯片相比,3纳米芯片的性能提高了23%、功耗降低了45%、芯片面积减少了16%。2022年8月,日本丰田汽车、索尼、NTT等公司成立高端芯片公司Rapidus,与美国IBM公司合作开发用于人工智能与超级计算机的2纳米芯片,拟于2025年投产。2022年12月,台积电在其晶圆18厂正式启动3纳米制程芯片的商业化量产,且良品率与5纳米量产同期相当。台积电称,2纳米制程技术最早将于2025年在新竹与中部科学园区工厂量产。

先进封装技术在2022年迎来爆发,以小芯片互连(Chiplet)、3D封装、背面布线技术等为代表的先进封装技术有望提高芯片的集成度,促进设备小型化与性能提高。先进封装工艺提高了半导体后道工艺的附加值,将带动芯片测试技术升级,推动组装与封装供应链逐渐融合,促使设备转向专业化、自动化。预计到2024年先进封装市场产值将达到482亿美元,占封装市场总产值的50%。主要国家与地区持续关注这一新兴领域,展开激烈竞争。2022年3月,英特尔、微软(Microsoft)和台积电等头部企业宣布成立小芯片互连(Universal Chiplet InterconnectExpress, UCIe)联盟,以建立小芯片生态系统、制定行业规范,这将有助于行业厂商实现高性能、低功耗的芯片设计。

2022年6月,美国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Center for Security andEmerging Technology, CSET)发布《先进半导体封装回流------维护美国半导体工业创新、供应链安全和领先地位》(Re-Shoring Advanced Semiductor Packing-Innovation, SupplyChain Security, and U. S. Leadership in the SemiconductorIndustry)报告,建言美国政府大力加强先进封装技术研究与产业化。2022年6月,英特尔公司开发出新型全集成电压控制器,可有效改善芯片3D封装,优化小芯片互连设计。2022年10月,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研究团队设计出小芯片硅桥互连结构,通过精细的"微柱"实现芯片之间的宽带通信,可有效降低芯片集成复杂度。

2022年12月,中国首个由集成电路企业和专家共同主导制定的《小芯片接口总线技术要求》团体标准正式通过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的审定并发布。这是中国首个原生小芯片技术标准,描述了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 C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GPU)、人工智能芯片、网络处理器和网络交换芯片等应用场景的小芯片接口总线技术要求,包括总体概述、接口要求、链路层、适配层、物理层和封装要求等。

2.3 消费电子半导体下行周期初显,车用半导体结构性缺芯仍存

2022年,芯片产能逐步恢复与扩张,然而受地缘冲突、新冠疫情反复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全球范围内通胀飙升、利率走高,导致消费者和企业收紧支出,对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急剧减弱,进而影响消费电子行业公司营收。美国英特尔、英伟达、超微半导体(Advanced Micro Devices, AMD)、美光等公司在2022年年中时下调财务预期。2022年10月,韩国存储芯片制造商SK海力士公司(SK Hynix)警告称,存储芯片需求出现"前所未有"的恶化,表示拟将2023年的投资削减50%以上,并暂缓清州工厂的扩产投资。根据美国英特尔公司公布的财报,该公司2022年全年营收为631亿美元,与2021年的790亿美元相比下降20%;全年净利润为80亿美元,与2021年的199亿美元相比下降60%。美国苹果公司(Apple)发布的财报显示,该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2023财年首季度收入为1172亿美元,同比下降5%,并承认主要是受供应链和经济环境的影响。

美国高通公司(Qualcomm)公布截至2022年12月25日的2023财年首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营收为94.63亿美元,同比下降12%;净利润为22.35亿美元,同比下降34%。

与消费电子行业厂商不同,智能汽车、数据中心等需求逐渐回暖,芯片代工商及车用半导体制造商的收入实现逆势增长。2022年,台积电、格芯(Global Foundries)和联华电子等公司发布的季度财务报表中均报告了营收增长,这得益于高性能计算和强劲的汽车与工业应用需求。德国车用半导体大厂英飞凌公司(Infineon)2022财年(截至2022年9月30日)营收达142.18亿欧元,同比增长29%;营业利润达33.78亿欧元,同比增长63%。欧洲芯片制造商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2022年营收达到161.3亿美元,同比增长26.4%;营业利润达44.39亿美元,同比增长83.5%。

随着先进制程产能的进一步释放,芯片代工商将实现营收继续增长。从生产端视角看,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conductor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International,SEMI)发布的《至2025年的200毫米晶圆厂展望报告》(200mmFab Outlook Report to 2025),预计从2021年至2025年,全球200毫米(8英寸)晶圆厂产能有望提高20%,超过每月700万片,从而缓解部分行业的供需失衡。同时,SEMI还测算,2022年全球晶圆厂设备支出同比增长约20%,达到1090亿美元,2023年则基本持平。这标志着在总体需求放缓的情况下,前端设备的投资也将趋于平稳,但依旧有很高的需求。

2.4 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半导体行业是一个强周期性行业,特别是在不确定的外部冲击下,行业周期正在缩短。短期来看,供需关系变化影响了消费电子领域的芯片库存和价格。而长期来看,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和云计算等行业对芯片的需求仍在提升;加上出于供应链安全的政治考虑,各国倾向于鼓励芯片本土生产。因此,主要国家、厂商规划的产能将在未来几年逐渐释放,主要国家处于设备更新的高峰期,会产生较多固定资产投资,从而带动经济增长。芯片技术的创新,也将促进科技行业繁荣发展。

3. 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行业变革,传统场景应用风险不可小觑

2022年,人工智能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迅速崛起,加速渗入传统场景,引导行业变革,正不断展现出可观的商业价值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其发展已从"大炼模型"逐步迈向"炼大模型"的阶段,同时也为相关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随着大模型在传统场景的加速部署,人工智能在落地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数据、隐私、知识产权和技术伦理等风险和挑战,引发了政界、业界和学界的高度关注。

3.1 人工智能大模型快速崛起,多模态应用加速落地

2022年,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迅猛发展,并迅速激发了市场热度,其背后所代表的是人工智能大模型进入了一个新的技术范式。同时,这也是第三波人工智能浪潮经过十几年发展之后一个非常重要的拐点。2022年4月,美国谷歌公司发布大型语言模型PaLM,该模型在语言和推理类的测评中超过了人类。2022年9月,美国英伟达公司发布大型语言模型NVIDIANeMo,以帮助开发者定制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可用于内容生成、聊天机器人、蛋白质结构和生物分子特性预测等。2022年11月,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推出超级对话模型ChatGPT,可完成代码开发、修改代码错误、翻译文献等一系列常见文本输出型任务。ChatGPT一经推出,在两个月内就积累了1亿用户,并引发全球科技企业跟进研发。2022年12月,美国Meta公司发布多模态人工智能框架data2vec 2.0,可实现更快、更高效的视觉、语音和文本的自监督学习。

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断推动人工智能部署迈入高应用阶段,同时也为传统产业带来深刻的变革。人工智能大模型有望演化为类似于电网的基础设施,赋能产业体系。未来,人工智能将从以参数量和数据集的规模为研发重点,转向深度融合应用场景,聚焦大模型产业化。

3.2 人工智能加速嵌入传统应用场景,潜在安全风险问题陡增

人工智能正在快速走向场景化、实用化,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代表的多模态人工智能技术更是在传统场景应用中迈入新阶段。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日趋广泛,使得潜在风险会随着应用深度的增加而不断扩大、加剧。2022年8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发布了《人工智能风险管理框架》(ArtificialIntelligenc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草案,旨在提高将可信性考虑因素纳入人工智能产品、服务及系统的设计、开发、使用及评估各阶段的能力。NIST同时指出,人工智能系统有可能会延续或加剧不公平的结果。目前,驱动人工智能系统行为的数据交互数学表示尚不完全可知,这使目前衡量风险和驾驭风险收益权衡的方法不足。而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部署过程中,也已经暴露出数据垄断、隐私损害、偏见和侵犯知识产权等风险。

3.3 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政策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在一些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位居世界前列。荷兰学术信息企业爱思唯尔(Elsevier)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在人工智能研究论文领域已成为全球领导者,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已超过了美国。然而,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和国际封锁日趋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人工智能的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

4. 网络安全政策聚焦关键基础设施网络防御,"零信任"安全框架受到高度重视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快,5G、云计算、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发展,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步伐持续加速,互联网及基于网络技术应用创造的网络空间已经与现实空间深度整合、"泛在"存在。同时,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已从最初单纯的"技术问题"不断演进为具有高度整体性与独立性的安全问题,关键数字基础设施、政府平台、工业控制系统和金融信息系统等成为网络攻击的重点目标。主要国家为应对当今网络安全面临的新变化和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环境,聚焦关键基础设施,积极进行网络防御,推动零信任安全架构部署。

4.1 全球各国聚焦关键基础设施网络防御,增强跨部门协作能力

关键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发挥着基础性、全局性、支撑性作用,因此保护关键基础设施也成为各国网络安全建设的重中之重。2022年3月,美国《2022年关键基础设施网络事件报告法案》(The Cyber Incident Reporting forCritical Infrastructure Act of 2022)正式生效,该法案要求关键基础设施相关公司在发生网络事件后必须向美国国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DHS)上报。2022年7月,美国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 DOJ)发布《2022---2026年战略规划》(2022-2026 Strategic Plan),旨在将提升美国网络安全和打击勒索软件作为保护美国国家安全的战略目标。2022年9月,美国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发布《2023---2025年战略规划》(2023-2025 Strategic Plan),其中确定了网络防御、减少风险和增强韧性、业务协作、统一机构四个网络安全目标,以及确保CISA实施该战略规划的组织地位。

2022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37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共同召开第二届国际反勒索软件倡议(Counter-Ransomware Initiative, CRI)峰会。与会各方同意组建国际反勒索软件特别工作组(International CounterRansomware Task Force, ICRTF)来打击勒索软件犯罪活动,进行信息和能力共享,以及在建立韧性、抗击非法金融活动等涉勒索软件威胁的所有要素上持续开展联合行动和国际合作。2022年11月,七国集团(Group of Seven, G7)发布《七国集团外长声明》(G7 Foreign Ministers'Statement),指出G7国家将加强在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方面的配合与防御,共同打击混合威胁、外国信息操纵和干扰,阻止外国的恶意投资和收购等。

4.2 推动网络安全现代化建设,"零信任"安全框架受到各国重视

在网络攻击的数量和复杂性持续加剧,关键资产运营模式上云的背景下,零信任安全架构在风险管理中正发挥关键作用,受到各国重视。零信任是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网络技术发展背景下诞生的新型安全架构,以"永不信任,始终验证"为核心思想,一旦部署成功,将大幅提高网络防御能力与安全水平。2022年1月,美国白宫发布《联邦零信任战略》(Federal ZeroTrust Strategy),要求美国政府在未来两年内逐步采用零信任架构,满足必要网络安全标准,实现零信任防护体系,抵御现有威胁并增强整个政府层面的网络防御能力。2022年11月,欧盟理事会(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通过《关于在欧盟全境实现高度统一网络安全措施的指令》(Directive onMeasures for a High Common level of Cybersecurity acrossthe Union, NIS2 Directive),该指令将零信任作为其基本要求,旨在进一步提高公共和私营部门以及整个欧盟的网络安全、韧性及事件响应能力。

4.3 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在当前网络安全形势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安全成为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一环,中国应全面统筹网络安全工作,助力网络强国建设。于内,为了有效防范网络攻击、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中国需要从全局的视野出发,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应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制定方面下大力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强化网络安全监管和执法力度;其次,应紧跟技术与应用发展新动向,不断加大对网络安全技术和人才的投入,切实提升网络防御和应对能力;最后,应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网络安全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于外,中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国际网络安全规范标准制定,合理借鉴他国有益经验与措施。

5 量子技术热度与日俱增,抗量子加密算法呼之欲出

量子技术在前沿科技中的热度日渐提升,也不断曝光于公众视野。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John Clauser)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蔡林格(Anton Zeilinger),以表彰他们在纠缠光子实验、证伪贝尔不等式和开创量子信息科学方面作出的贡献。这是国际科学界对量子信息科学的认可,也将鼓舞全球研究机构进一步深入探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传感等技术将逐步实用化,为科学技术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也成为各国科技竞争的新焦点。

5.1 各国不断加大量子技术政策扶持力度并加强研发合作

尽管量子技术距离实际应用尚待时日,各国现阶段已予以充分重视,逐步加大量子技术研发投入,扶持技术创新。各国政府与科研机构在战略制定、研发合作方面动作频频。2022年2月,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The White House Office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OSTP)发布《量子信息科学和技术劳动力发展国家战略规划》(The National StrategicPlan for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Workforce Development),旨在促进先进技术教育和推广,培养下一代量子信息科学人才。

5.2 量子技术投资火热,融资金额屡创新高

各国与商业机构对量子技术的投资持续增长,助推行业发展。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量子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报告(2022年)》,截至2022年9月,全球量子信息领域的国家级规划与投资已达160亿美元以上。2022年,全球量子企业新增77笔融资,合计21.29亿美元,超过了2020年和2021年相关投资金额的总和。美国全球数据公司(GlobalData)数据显示,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间,约有11亿美元的资金投资于量子计算初创企业,投资额同比增长13.5%。美国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IDC)预计,到2027年年底,全球对量子计算领域的投资将达到近164亿美元,而全球客户用于量子计算的支出将增长到86亿美元。

5.3 抗量子密码算法引起重视,美国发布首批算法

量子计算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计算技术,通过利用量子力学的特性来实现更快、更强大的计算。然而,这也对密码安全构成风险。量子计算机具有高效破解常规密码系统的能力,因此目前的密码机制可能需要重新设计,以防御量子计算机的攻击。为防范量子计算对经典密码学带来的冲击,美国大力推动抗量子密码学算法的开发与推广。2022年3月,《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期刊与阿布扎比技术创新研究所(Abu Dhabi's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stitute, TII)合作发布《现在起面对明天的量子黑客》(Facing Tomorrow's QuantumHackers Today)研究报告,认为在量子计算足以破解现在的加密技术前,各国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以防御未来的量子黑客。

5.4 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在量子技术这一研究领域,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研究机构持续取得进展,竞争者少但竞争烈度高。在量子技术的研究中,理论物理、实验物理、控制工程、计算科学及数学等学科高度交叉,中国在开展相关研究时,亟须加强研究项目与研究资源的统筹与规划。未来,基础研究取得的更多突破性成果将促进量子信息科学的进一步实用化。目前,美国、欧洲量子技术行业已有较多公司开展商业化运营,这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推动技术应用落地。中国也应加快量子技术行业公司的孵化与商业化运作,促进现有研究成果向市场转化。

现阶段,清华大学与山东大学等研究机构在抗量子密码学领域的研究水平处于世界前沿。为应对潜在的量子攻击风险,中国应强化前瞻研究,加强统筹布局、研发应用和风险应对,防范网络安全风险和关键技术"卡脖子"风险。中国应积极抢夺抗量子密码技术话语权,增进国际合作和标准推广。一旦美国主导了抗量子密码的国际标准,中国将面临采用美国标准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巨额专利费用,以及丧失国际话语权等问题。为此,中国应尽早推出自主的抗量子密码学标准,并大力推进国际合作和相关标准的推广。

6. 先进计算赋能算力增长,呈现多元融合发展态势

先进计算作为在计算理论、计算架构、计算系统等方面产生的新兴技术的统称,是指利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算法和软件工具,解决复杂问题和挑战的一种先进计算方法,具有先进性、泛在性和多样性。以先进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引发产业模式、运营模式和思维模式发生深刻变革。2022年2月,美国白宫发布新版《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涵盖先进计算等14个关键技术和5个新兴技术领域,旨在巩固其在算力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目前,先进计算已成为世界大国间科技竞争与产业革命的主战场,是重大科技创新领域的必争之地。

6.1 先进计算赋能经济增长,数据处理器、类脑芯片成为算力增长新引擎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力要素,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力和驱动力。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化新事物、新业态、新模式正推动应用场景向多元化发展,算力规模不断扩大,算力需求持续攀升。数据处理器(DataProcessing Unit, DPU)、类脑芯片等先进计算新一代硬件的快速发展,大幅提升了计算效率,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算力增长新引擎。2022年3月,美国能源部主导的橡树岭领先计算设施(Oak Ridge Leadership Computing Facility, OLCF)下首台E级(百亿亿级)超级计算机Crusher已上线试运行,相比于美国在2013年推出的Titan超算,Crusher只用百分之一的体积就得到了更好的性能。

6.2 先进计算不断优化升级,呈现多元融合态势

在数据爆发式增长与算力单点性能极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先进计算架构不断迭代,呈现出多元融合的新态势。信息产业面对海量数据、实时响应、泛在多元、绿色安全等场景的信息处理需求,正通过计算理论、器件、部件、系统平台等多元融合性创新和颠覆性重构,形成更高算力、更高能效、更加多样、更加灵活的先进计算体系,以突破单点计算性能提升的瓶颈。2022年11月,中国信通院发布《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2年)》,其中指出需求多元化正加速多样化算力升级,新型计算系统结构与系统、新型存储系统、领域专用软硬协同计算系统等成为创新热点方向,华为等企业推出多样性计算融合架构,大大降低了多样性算力的开发部署难度,提升了多样性算力的应用效能。

6.3 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先进计算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科技竞争的前沿领域,是重大科技创新领域的必争之地。先进计算核心技术是高效处理海量数据资源的关键。在数据已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及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先进计算技术,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重塑产业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全球主要国家不断深化先进计算的发展路径,纷纷加快战略布局进度。同时,发展以先进计算为核心的算力基础设施逐渐成为各国抢占产业主导权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国先进计算产业正处于一个破除短板、厚植基础、蓄力爆发的阶段。

鉴于此,中国应从国情、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出发,综合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科学认识先进计算的发展趋势,积极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在"东数西算"工程和多元化数字场景的牵引下,大力推进计算产业生态构建,抢占全球先进计算产业制高点。

7. 各国加强加密市场监管,并探索数字资产创新

2022年,数字资产市场激烈动荡、风云迭起。一方面,加密货币市场自身崩溃产生了金融风险新一轮强力监管。以比特币(Bitcoin)为例,其价格在2022年曾屡屡跌破1.6万美元/枚,较2022年高点4.8万美元/枚下跌了近70%。根据欧洲加密市场分析公司Glassnode的分析,2022年剧烈波动的加密货币价格使大量投资者被迫退出长期头寸。美国、欧洲监管机构警告了加密市场的风险,并加紧制定监管措施。在风险尚未消除、市场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加密货币市场此前百花齐放、市值节节攀升的繁荣景象短期内恐难再现。另一方面,全球各国洞察到央行数字货币、数字债券有望在提高金融服务便捷性、丰富支付手段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开始探索数字资产创新。

7.1 加密货币市场波动剧烈,滋生金融风险

加密货币市场风险频发,坐实了各国监管部门此前对数字资产风险的担忧。首先,加密货币投资的不确定性造成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巨大损失,其中不乏热门加密货币及交易所"爆雷"。2022年5月,算法稳定币TerraUSD崩盘,与其相关联的Luna代币价值暴跌99%,给投资者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2022年11月,总部位于加勒比地区巴哈马的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交易所FTX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宣布破产,导致900万客户求偿无门。FTX创始人山姆·班克曼-弗莱德(Sam Bankman-Fried)也被美国检方以欺诈罪名起诉。在FTX破产事件中,三星、淡马锡投资(Temasek)等多家公司损失金额超过20亿美元,美国投资者的损失超过110亿美元。其次,2022年全球加密货币犯罪活动也有所加剧。根据美国区块链分析公司Chainalysis的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加密货币犯罪事件涉案金额激增,达到创纪录的201亿美元。

7.2 全球各国出台数字资产监管框架,规制行业发展

为应对行业波动,降低风险及保障投资者权益,各国纷纷构建数字资产监管框架,压实发行方与交易平台的责任。2022年,美国国会(United States Congress)举行了超过15场听证会,重点关注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政策。2022年3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关于确保负责任地开发数字资产的行政命令》(ExecutiveOrder on Ensuring Responsible Development of DigitalAssets),发布了一套加密货币监管的综合性方法,希望在加密货币带来的机遇及风险之间取得平衡。2022年6月,美国参议院推出《负责任金融创新法案》(The Responsible FinancialInnovation Act),旨在解决加密货币监管的多个方面问题,如数字资产、稳定币和机构管辖权的税收处理。

7.3 央行数字货币实用化加速,数字金融创新多样化

多国央行联合推进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跨区测试,央行数字货币外汇交易实用化加速推进。2022年1月,瑞士国家银行(SwissNational Bank)、瑞士信贷银行(Credit Suisse Group AG)、美国高盛公司(The Goldman Sachs Group)及花旗银行(Citibank)等共同进行了将央行数字货币整合到支付系统的测试,试验项目涵盖银行同业业务、跨境交易系统、银行间清算系统及核心银行系统等交易测试,为央行数字货币的跨机构、跨境交易奠定了基础。2022年9月,中国"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参与的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项目------"货币桥"(m-CBDC-Bridge)正式落地。该平台首次成功完成了基于4个国家或地区央行数字货币的真实交易试点测试,来自4地的20家商业银行基于该平台为客户完成了以跨境贸易为主的多场景支付结算业务。

7.4 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金融基础设施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关键,每次技术变革都会推动金融基础设施产生巨大飞跃。其中,广泛采用的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具有防止篡改、易于审计、透明度高、可靠性强、智能合约可自动执行等优势,被认为是新一代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技术雏形。未来,全球数字资产生态将继续朝着"央行数字货币+实体经济数字资产化"方向发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型金融基础设施将成为发展的核心。目前,多国已开始重视并发力建设新型金融基础设施,以期能够获得先发优势。在全球数字资产生态建设的竞赛中,中国应加强数字资产生态顶层设计,提高包容性,有序推进新型金融基础设施试点,打造数字资产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样板。为此,中国应不断探索数字人民币的底层技术创新,丰富数字人民币的落地场景。

相关推荐
知识分享小能手1 小时前
React学习教程,从入门到精通, React 属性(Props)语法知识点与案例详解(14)
前端·javascript·vue.js·学习·react.js·vue·react
汇能感知3 小时前
摄像头模块在运动相机中的特殊应用
经验分享·笔记·科技
阿巴Jun3 小时前
【数学】线性代数知识点总结
笔记·线性代数·矩阵
茯苓gao4 小时前
STM32G4 速度环开环,电流环闭环 IF模式建模
笔记·stm32·单片机·嵌入式硬件·学习
是誰萆微了承諾4 小时前
【golang学习笔记 gin 】1.2 redis 的使用
笔记·学习·golang
DKPT4 小时前
Java内存区域与内存溢出
java·开发语言·jvm·笔记·学习
aaaweiaaaaaa5 小时前
HTML和CSS学习
前端·css·学习·html
ST.J5 小时前
前端笔记2025
前端·javascript·css·vue.js·笔记
Suckerbin5 小时前
LAMPSecurity: CTF5靶场渗透
笔记·安全·web安全·网络安全
看海天一色听风起雨落6 小时前
Python学习之装饰器
开发语言·python·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