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

  • 一、OSI参考模型
  • 二、TCP/IP模型
    • [2.1 四层分法(书上)](#2.1 四层分法(书上))
    • [2.2 五层分法(实际厂商)](#2.2 五层分法(实际厂商))
    • [2.3 数据封装和解封装](#2.3 数据封装和解封装)
      • [2.3.1 封装](#2.3.1 封装)
      • [2.3.2 解封装](#2.3.2 解封装)
      • [2.3.3 TCP/IP分层封装](#2.3.3 TCP/IP分层封装)
      • [2.3.4 数据封装和解封装过程](#2.3.4 数据封装和解封装过程)

一、OSI参考模型

1.物理层 定义电压、接口、线缆标准、传输距离、传输介质等物理参数

2.数据链路层 MAC地址寻址

3.网络层 IP地址寻址、路由

4.传输层:

数据分段、建立端到端连接、维护传输可靠性

端口用于区分同一台计算机上的不同应用程序

TCP:可靠的传输

UDP:不可靠的传输

5.会话层 建立、维护、拆除应用程序间的会话;区分同一个应用程序的不同访问者

6.表示层 定义数据格式、结构;数据加密、压缩

7.应用层 为应用程序进程提供网络服务
OSI参考模型的问题

1.划分层次过多,会话层、表示层存在意义不大

2.IP协议称为事实的网络层唯一协议

二、TCP/IP模型

2.1 四层分法(书上)

1.网络接口层: 物理层 和 数据链路层

2.网络层

3.传输层

4.应用层: 会话层 、 表示层 、 应用层

2.2 五层分法(实际厂商)

1.物理层

2.数据链路层

3.网络层

4.传输层

5.应用层: 会话层 、 表示层 、 应用层

2.3 数据封装和解封装

2.3.1 封装

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加上一些额外信息形成新的格式

2.3.2 解封装

拆除掉封装的额外信息,还原成原始数据

2.3.3 TCP/IP分层封装

1.物理层:比特流

2.数据链路层:数据帧

3.网络层:数据包

4.传输层:数据段

5.应用层:数据

2.3.4 数据封装和解封装过程

1.数据发送时,从上至下逐层封装

2.数据接收时,从下至上逐层解封装

3.只有拆除外层封装,才能看到内层封装

相关推荐
【云轩】1 小时前
《混沌钟的RISC-V指令集重构》
网络·安全
EasyGBS1 小时前
视频设备轨迹回放平台EasyCVR打造视频智能融合新平台,驱动智慧机场迈向数字新时代
网络·人工智能·安全·音视频
EasyGBS2 小时前
视频设备轨迹回放平台EasyCVR综合智能化,搭建运动场体育赛事直播方案
网络·安全·音视频
低头不见4 小时前
tcp的粘包拆包问题,如何解决?
网络·网络协议·tcp/ip
SKYDROID云卓小助手5 小时前
三轴云台之相机技术篇
运维·服务器·网络·数码相机·音视频
yuzhangfeng8 小时前
【云计算物理网络】从传统网络到SDN:云计算的网络演进之路
网络·云计算
TDengine (老段)8 小时前
TDengine 中的关联查询
大数据·javascript·网络·物联网·时序数据库·tdengine·iotdb
zhu12893035569 小时前
网络安全的现状与防护措施
网络·安全·web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