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

  • 一、OSI参考模型
  • 二、TCP/IP模型
    • [2.1 四层分法(书上)](#2.1 四层分法(书上))
    • [2.2 五层分法(实际厂商)](#2.2 五层分法(实际厂商))
    • [2.3 数据封装和解封装](#2.3 数据封装和解封装)
      • [2.3.1 封装](#2.3.1 封装)
      • [2.3.2 解封装](#2.3.2 解封装)
      • [2.3.3 TCP/IP分层封装](#2.3.3 TCP/IP分层封装)
      • [2.3.4 数据封装和解封装过程](#2.3.4 数据封装和解封装过程)

一、OSI参考模型

1.物理层 定义电压、接口、线缆标准、传输距离、传输介质等物理参数

2.数据链路层 MAC地址寻址

3.网络层 IP地址寻址、路由

4.传输层:

数据分段、建立端到端连接、维护传输可靠性

端口用于区分同一台计算机上的不同应用程序

TCP:可靠的传输

UDP:不可靠的传输

5.会话层 建立、维护、拆除应用程序间的会话;区分同一个应用程序的不同访问者

6.表示层 定义数据格式、结构;数据加密、压缩

7.应用层 为应用程序进程提供网络服务
OSI参考模型的问题

1.划分层次过多,会话层、表示层存在意义不大

2.IP协议称为事实的网络层唯一协议

二、TCP/IP模型

2.1 四层分法(书上)

1.网络接口层: 物理层 和 数据链路层

2.网络层

3.传输层

4.应用层: 会话层 、 表示层 、 应用层

2.2 五层分法(实际厂商)

1.物理层

2.数据链路层

3.网络层

4.传输层

5.应用层: 会话层 、 表示层 、 应用层

2.3 数据封装和解封装

2.3.1 封装

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加上一些额外信息形成新的格式

2.3.2 解封装

拆除掉封装的额外信息,还原成原始数据

2.3.3 TCP/IP分层封装

1.物理层:比特流

2.数据链路层:数据帧

3.网络层:数据包

4.传输层:数据段

5.应用层:数据

2.3.4 数据封装和解封装过程

1.数据发送时,从上至下逐层封装

2.数据接收时,从下至上逐层解封装

3.只有拆除外层封装,才能看到内层封装

相关推荐
liulilittle几秒前
VGW 虚拟网关用户手册 (PPP PRIVATE NETWORK 基础设施)
开发语言·网络·c++·网关·智能路由器·路由器·通信
网硕互联的小客服2 分钟前
服务器如何配置防火墙规则以阻止恶意流量和DDoS攻击?
服务器·网络·ddos
Qiq9225 分钟前
怎么分析内网ipv6和ipv4流量占比?
网络
数通Dinner16 分钟前
P/A初始化协商
网络
网安小白的进阶之路16 分钟前
A模块 系统与网络安全 第三门课 网络通信原理-3
网络·windows·安全·web安全·系统安全
HumanRisk24 分钟前
HumanRisk-自动化安全意识与合规教育平台方案
网络·安全·web安全·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网络小白不怕黑26 分钟前
华为设备 QoS 流分类与流标记深度解析及实验脚本
网络·华为
网络小白不怕黑30 分钟前
华为交换机堆叠与集群技术深度解析附带脚本
网络·华为
创小匠1 小时前
创客匠人视角下创始人 IP 打造与知识变现的底层逻辑重构
人工智能·tcp/ip·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