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关实现的缓存基本都是用临时缓存 + TTL 方式实现的。当用户请求服务端时,被缓存的 API 如果之前已经被请求过,并且缓存还没有过期的话,就会直接返回缓存内容给客户端。这个方式能大大降低后端的数据服务压力。 不过每一种技术选择,都是反复权衡的结果,这个方式是牺牲了数据的强一致性才实现的。另外,这个方式对缓存能力的性能要求比较高,必须保证网关缓存可以扛得住外网流量的 QPS。 如果想预防穿透流量过多,也可以通过脚本定期刷新缓存数据,网关查到相关缓存就直接返回,如果没有命中,才会将真正请求到服务器后端服务上并缓存结果。这样实现的方式更加灵活,数据的一致性会更好,只是实现起来需要人力去写好维护代码。
相关推荐
金色天际线-2 小时前
Nginx 优化与防盗链配置指南weixin_456904279 小时前
Spring Boot 用户管理系统cyforkk10 小时前
Spring 异常处理器:从混乱到有序,优雅处理所有异常程序员爱钓鱼10 小时前
Go语言实战案例-开发一个Markdown转HTML工具桦说编程11 小时前
爆赞!完全认同!《软件设计的哲学》这本书深得我心thinktik11 小时前
还在手把手教AI写代码么? 让你的AWS Kiro AI IDE直接读飞书需求文档给你打工吧!老青蛙13 小时前
权限系统设计-用户设计echoyu.13 小时前
消息队列-初识kafkayuluo_YX13 小时前
Go Style 代码风格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