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关实现的缓存基本都是用临时缓存 + TTL 方式实现的。当用户请求服务端时,被缓存的 API 如果之前已经被请求过,并且缓存还没有过期的话,就会直接返回缓存内容给客户端。这个方式能大大降低后端的数据服务压力。 不过每一种技术选择,都是反复权衡的结果,这个方式是牺牲了数据的强一致性才实现的。另外,这个方式对缓存能力的性能要求比较高,必须保证网关缓存可以扛得住外网流量的 QPS。 如果想预防穿透流量过多,也可以通过脚本定期刷新缓存数据,网关查到相关缓存就直接返回,如果没有命中,才会将真正请求到服务器后端服务上并缓存结果。这样实现的方式更加灵活,数据的一致性会更好,只是实现起来需要人力去写好维护代码。
相关推荐
Java中文社群9 分钟前
Coze开源版?别吹了!懂得节能嘛.13 分钟前
【SpringAI实战】ChatPDF实现RAG知识库站大爷IP34 分钟前
Python爬虫库性能与选型实战指南:从需求到落地的全链路解析小杰来搬砖38 分钟前
在 Java 的 MyBatis 框架中,# 和 $ 的区别wenb1n1 小时前
【安全漏洞】隐藏在HTTP请求中的“隐形杀手”:Host头攻击漏洞深度剖析snakeshe10101 小时前
Java开发中的最佳实践与代码优化技巧不失者1 小时前
关于AI时代的一点思考好奇心笔记1 小时前
D1数据库实战:SQLite在云端的华丽转身Ray661 小时前
es-plugin:lock:mmap+mlocksnakeshe10101 小时前
H2数据库入门指南:从建库到操作的全流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