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问题
为什么需要多线程?
我在网上搜索为什么需要多线程?大概归类一下就是:
- 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能。
- 改善用户体验。
- 提高资源利用率。
- 支持异步操作。
- 实现复杂的业务逻辑。
说的好像都对,但是好像又太笼统了。
到底为什么我们需要多线程呢?
我的回答是: 多线程的出现就是要将计算机性能发挥到极致,计算机的发展目标之一就是更快。所以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就是:
- 1 程序和算法,将程序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降到最低。
- 2 硬件设备CPU频率、内存大小和速度、I/O总线的宽度和速度的提升。
- 3 直接颠覆性的模型和设计。
第2点硬件设备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材料、工艺、设计等等,会产生很多差异,并且这些差异是不可改变的。所以计算机的设计中CPU、内存、I/O 设备的速度是有极大差异,系统的性能往往受限于最慢的组件,当CPU需要等待内存读取数据时,它将不能继续执行其他指令,这就是所谓的"内存瓶颈"。为了充分利用系统资源,所以我们需要多线程来合理利用 CPU 的高性能,平衡这三者的速度差异。让计算机的效率达到最高、让计算机的速度达到最快。
多线程会带来什么问题?
为了平衡CPU、内存、I/O 设备的速度差异。
可见性
每个核心都增加了缓存,线程在不同的核心上执行时,缓存不能及时同步到主存,可能读取到不同的缓存值。
原子性
操作系统层面增加了线程、进程的概念。操作系统可以在多个任务之间进行调度和切换,分时复用就会导致原子性问题。
有序性
在程序编译阶段,编译器会进行指令的重排,可能会导致有序性问题。
这三种问题就是我们常见的并发问题。
如何解决并发问题
JVM层面
为了解决并发问题,JVM层面制定了Happens-Before 规则,你可以理解为前后原则,列出常见的规则(如果你懒的看原理,光看黑体字就够了):
- 程序次序规则:在同一个线程中,按照程序的书写顺序,前面的操作Happens-Before后面的操作(前面的操作 在 后面的操作 之前)。这个规则确保了线程内操作的顺序性,即代码的执行顺序按照编写的顺序执行。
- 锁定规则:一个解锁操作Happens-Before后续的对同一个锁的加锁操作(一个解锁操作 在 后续的对同一个锁的加锁操作 之前)。这个规则确保了在多线程环境下,一个线程对共享资源的修改对其他线程是可见的。
- volatile变量规则:对一个volatile变量的写操作Happens-Before后续对该变量的读操作(对一个volatile变量的写操作 在 后续对该变量的读操作 之前)。这个规则确保了对volatile变量的修改对其他线程可见。
- 传递性规则:如果操作A Happens-Before操作B,操作B Happens-Before操作C,那么操作A Happens-Before操作C。(A 在 B 之前,B 在 C 之前,那么 A 在 C 之前)这个规则允许我们通过一系列的Happens-Before关系来推断操作之间的顺序关系。
JDK层面
三个关键字volatile 、synchronized 和 final
volatile
用于修饰变量,当一个变量被volatile修饰时,表示该变量是一个共享变量。
- 保证可见性:当一个线程对volatile变量进行写操作后,其他线程可以立即看到最新的值,即对volatile变量的写操作对其他线程是可见的。
- 保证有序性:禁止指令重排序,volatile变量的读写操作具有禁止指令重排序的作用。普通的变量在编译器或处理器优化时可能会进行指令重排序,而volatile变量不会被重排序。这样可以确保对volatile变量的操作按照代码的执行顺序进行。
- 不保证原子性:volatile变量并不能保证操作的原子性。如果一个操作涉及到多次读写volatile变量,那么这个操作仍然可能不是原子操作。如果需要保证操作的原子性,可以使用synchronized或者java.util.concurrent.atomic包中的原子类。
synchronized
用于实现线程的互斥访问。当一个方法或一个代码块被synchronized修饰时,表示该方法或代码块是一个临界区,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线程进入临界区执行。synchronized可以修饰实例方法、静态方法和代码块。
- 保证原子性: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线程进入synchronized临界区执行,其他线程需要等待锁释放后才能进入临界区。
- 保证可见性:当一个线程进入synchronized临界区修改共享变量的值后,其他线程可以立即看到最新的值,即对共享变量的写操作对其他线程是可见的。
- 保证有序性:synchronized关键字可以保证临界区内的操作按照代码的执行顺序进行,防止指令重排序。
那是不是说就可以无脑synchronized,并不是synchronized关键字属于重量级锁,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性能问题。还是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业务代码合理使用。
final
final可以用来修饰变量、方法、类、参数、引用类型。
- final修饰变量:被final修饰的变量表示常量,一旦被赋值后就不能再改变其值。final修饰的变量必须在声明时或构造函数中初始化。
- final修饰方法:被final修饰的方法不能被子类重写,即该方法为最终版本,子类只能继承该方法,但不能修改其实现。
- final修饰类:被final修饰的类是最终类,不能被其他类继承。
- final修饰参数:在方法的参数上使用final关键字,表示该参数值在方法内部不能被修改。
- final修饰引用类型:final修饰引用类型变量,表示该变量引用的对象地址不可变,但对象本身的值可以修改。
不可变性决定了它可以保证 原子性、有序性和可见性。
线程
线程的生命周期
概括图
线程的五种状态:
创建(New)
当一个Thread对象被创建时,线程处于新建状态。此时线程已经分配了必要的资源,但还没有开始执行。
就绪(Runnable)
当线程调用start()方法后,线程进入就绪状态。此时,线程已经准备好运行,等待获取CPU时间片来执行。
运行(Running)
当线程被调度并获取到CPU时间片后,线程进入运行状态。此时,线程开始执行run()方法中的代码。
阻塞(Blocked)*重要
线程可能会进入阻塞状态,暂时停止执行。有多种情况会导致线程进入阻塞状态,比如调用了sleep()方法、wait()方法、join()方法,或者因为获取不到某个对象的锁而被阻塞。 根据阻塞类型的不同,阻塞可以分为三种:
1、等待阻塞(WAITING)
线程在调用了Object类的wait()、join()、sleep()方法后,会进入等待阻塞状态。在等待阻塞状态下,线程会释放持有的锁,并且等待被唤醒。
2、同步阻塞(BLOCKED)
当线程在获取synchronized锁时,如果锁已经被其他线程持有,那么该线程就会进入同步阻塞状态。在同步阻塞状态下,线程会等待其他线程释放锁才能继续执行。
3、其他阻塞(TIMED_WAITING)
线程在调用了Thread类的sleep()方法、join()方法指定了超时时间、LockSupport类的parkNanos()、parkUntil()方法后,会进入其他阻塞状态。在其他阻塞状态下,线程会等待指定的时间之后才能继续执行。
这三种阻塞状态都属于阻塞状态,线程在这些状态下暂停执行,不参与CPU的调度。当满足特定条件时,线程会从阻塞状态转换到就绪状态,等待CPU的调度重新执行。
死亡(Terminated)
线程进入终止状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run()方法执行完毕,线程自然终止;第二种是调用了stop()方法,强制终止线程的执行。一旦线程进入终止状态,它将不会再转换到其他状态,最后一种是线程出现异常,强行终止。
线程的创建
一般情况下创建线程有三种方式:(记住一句话:所有创建方式都是通过Thread.start()方法调用的)
实现Runnable接口
- 无返回值
java
/**
* 实现Runnable接口
*/
public class ThreadDemo implements Runnable{
/**
* 实现run方法
*/
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thread creation successful");
}
/**
* 测试
*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Demo threadDemo = new ThreadDemo();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threadDemo);
thread.start();
System.out.println("main is running");
}
}
实现Callable接口
- 有返回值
java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allabl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ionException;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FutureTask;
/**
* <Integer> 泛型规定返回的值的类型
*
* 实现Callable的方式来创建线程
*/
public class ThreadDemo implements Callable<Integer> {
/**
* 实现方法 call()
* @return
* @throws Exception
*/
@Override
public Integer call()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1;
}
/**
* 测试
*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ecution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
ThreadDemo threadDemo = new ThreadDemo();
FutureTask<Integer> ft = new FutureTask<>(threadDemo);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ft);
thread.start();
System.out.println("main is running");
System.out.println(ft.get());
}
}
继承Thread类
java
/**
* 继承Thread类的方式
*/
public class ThreadDemo extends Thread{
/**
* 实现run方法,因为Thread也实现了Runnable接口
*/
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thread creation successful");
}
/**
* 测试
*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Demo threadDemo = new ThreadDemo();
threadDemo.start();
System.out.println("main is running");
}
}
线程类的使用
设置守护线程 ThreadDemo.setDaemon(true);
java
public class ThreadDemo extends Thread{
/**
* 实现run方法,因为Thread也实现了Runnable接口
*/
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thread creation successful");
}
/**
* 测试
*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Demo threadDemo = new ThreadDemo();
threadDemo.start();
/**
* 将此线程设置为守护线程
*/
threadDemo.setDaemon(true);
System.out.println("main is running");
}
}
线程休眠 Thread.sleep(millisec);
- 休眠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
- millisec 单位为毫秒。
java
public class ThreadDemo extends Thread{
/**
* 实现run方法,因为Thread也实现了Runnable接口
*/
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thread creation successful");
try {
/**
* 线程休眠5秒
*/
Thread.sleep(5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Sleep ended");
}
/**
* 测试
*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Demo threadDemo = new ThreadDemo();
threadDemo.start();
System.out.println("main is running");
}
}
线程调度 Thread.yield();
java
public class ThreadDemo extends Threa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 -> {
for (int i = 0; i < 5; i++) {
/**
* cpu让出资源
*/
Thread.yield();
System.out.println("线程1执行中");
}
System.out.println("线程1执行结束");
});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 -> {
for (int i = 0; i < 5; i++) {
System.out.println("线程2执行中");
}
System.out.println("线程2执行结束");
});
thread1.start();
thread2.start();
}
}
执行结果
线程1执行中
线程1执行中
线程1执行中
线程1执行中
线程1执行中
线程1执行结束
线程2执行中
线程2执行中
线程2执行中
线程2执行中
线程2执行中
线程2执行结束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Thread.yield()方法可以在多线程程序中有效控制线程的执行顺序,但过度使用它可能会导致线程之间的竞争变得复杂,从而影响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通常情况下,我们不需要手动调用Thread.yield()方法,而是依靠操作系统的调度机制来合理分配CPU资源。
中断线程 Thread.interrupt()
检查当前线程是否被中断Thread.interrupted();
java
public class ThreadDemo extends Threa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 -> {
for (int i = 0; i < 5; i++) {
if (Thread.interrupted()) {
System.out.println("线程被中断");
} else {
System.out.println("线程未被中断");
}
}
});
thread.start();
thread.interrupt(); // 中断线程
System.out.println("主线程执行中");
}
}
执行结果
主线程执行中
线程被中断
线程未被中断
线程未被中断
线程未被中断
线程未被中断
线程之间交互 Thread.join();
三种重载方式
- Thread.join():等待被调用线程执行完毕。
- Thread.join(long millis):等待被调用线程指定的毫秒数,如果在指定时间内被调用线程未执行完毕,则当前线程继续执行。
- Thread.join(long millis, int nanos):等待被调用线程指定的毫秒数和纳秒数,如果在指定时间内被调用线程未执行完毕,则当前线程继续执行。
java
public class ThreadDemo extends Threa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 -> {
System.out.println("线程1开始执行");
try {
Thread.sleep(2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线程1执行完毕");
});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 -> {
System.out.println("线程2开始执行");
try {
Thread.sleep(3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线程2执行完毕");
});
thread1.start();
thread2.start();
try {
/**
* 等待线程1执行完毕
*/
thread1.join();
thread2.join();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主线程执行中");
}
}
结果
线程1开始执行
线程2开始执行
线程1执行完毕
线程2执行完毕
主线程执行中
线程等待 Object.wait();
线程唤醒 Object.notify()、Object.notifyAll();
注意是Object方法,必须在同步方法中使用
三种重载方法:
- wait():让当前线程进入等待状态,直到其他线程调用该对象的notify()或notifyAll()方法来唤醒它。
- wait(long timeout):让当前线程进入等待状态,最长等待指定的毫秒数,超过指定时间仍未被唤醒则自动苏醒。
- wait(long timeout, int nanos):让当前线程进入等待状态,最长等待指定的毫秒数和纳秒数,超过指定时间仍未被唤醒则自动苏醒。
java
public class ThreadDemo extends Threa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inal Object lock = new Object();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 -> {
synchronized (lock) {
System.out.println("线程1开始执行");
try {
lock.wait(); // 线程1进入等待状态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线程1被唤醒");
}
});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 -> {
synchronized (lock) {
System.out.println("线程2开始执行");
lock.notify(); // 唤醒线程1
System.out.println("线程2执行完毕");
}
});
thread1.start();
thread2.start();
}
}
执行结果
线程1开始执行
线程2开始执行
线程2执行完毕
线程1被唤醒
线程池(目的就是防止资源的消耗)
池线程(Thread pool)是一种线程管理的机制,在应用程序启动时就会创建一组固定数量的线程,这些线程被放入一个线程池中,可以被重复使用来执行多个任务。
使用线程池的好处是可以避免频繁地创建和销毁线程的开销,提高了线程的利用率。线程池中的线程可以被多个任务共享,而不是为每个任务创建一个新的线程。当一个任务提交给线程池时,线程池会选择一个空闲的线程来执行任务,如果没有空闲线程,任务会被放入等待队列中,等待有空闲线程时再执行。
线程池还可以控制并发执行的线程数量,可以设置最大线程数来限制线程的数量,防止系统资源被过度消耗。当任务执行完毕后,线程会返回线程池中等待下一个任务的到来。
Java中的线程池通过Executor框架来实现,提供了ThreadPoolExecutor类来创建和管理线程池。可以使用ThreadPoolExecutor类或者Executors工具类来创建线程池。通过配置线程池的大小、等待队列长度、线程工厂、拒绝策略等参数,可以根据应用的需求来灵活地使用线程池。
Executor框架(jdk1.5之后管理和执行线程的框架)
Executor是Java中用于管理和执行线程的框架。它提供了一种简化线程使用的方式,使得开发者能够更方便地管理线程的生命周期和执行任务。
Executor框架的核心接口是Executor,它定义了一个用于执行任务的方法execute(Runnable command)。通过将任务(Runnable对象)提交给Executor,线程的创建和管理都交给Executor来处理,开发者无需手动创建和管理线程。
Executor框架包含五部分
1、ThreadPoolExecutor实现类(线程池的创建和使用)
ThreadPoolExecutor是Executor接口的一个实现类,用于创建一个线程池。可以通过构造方法指定线程池的核心线程数、最大线程数、线程空闲时间等参数,以及线程池的工作队列。ThreadPoolExecutor提供了灵活的线程池配置和管理功能。
ThreadPoolExecutor一般有三个子类比较常用。
FixedThreadPool(固定线程池)
FixedThreadPool是一个固定大小的线程池,它会一直保持指定数量的线程在工作状态,即使它们是空闲的。如果提交的任务数大于线程池的大小,任务会被放入一个无界队列中等待执行。适合处理长时间的任务,可以限制线程的数量,避免资源被过度消耗。
java
public class ThreadDemo implements Runn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test succes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 固定大小为5的线程池
*/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5);
/**
* 循环提交10个任务到线程池
*/
for (int i = 0; i < 10; i++) {
Runnable worker = new ThreadDemo();
/**
* 执行
*/
executor.execute(worker);
}
/**
* 关闭线程池,释放资源
*/
executor.shutdown();
}
}
SingleThreadExecutor(单线程池)
SingleThreadExecutor是一个只有一个工作线程的线程池,它可以保证任务按照提交的顺序依次执行。如果该线程因为异常而终止,会创建一个新的线程来替代。适合需要顺序执行任务,并且在任务执行过程中需要保持某种状态的场景。
java
public class ThreadDemo implements Runn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test succes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 单线程池
*/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SingleThreadExecutor();
/**
* 循环提交10个任务到线程池
*/
for (int i = 0; i < 10; i++) {
Runnable worker = new ThreadDemo();
/**
* 执行
*/
executor.execute(worker);
}
/**
* 关闭线程池,释放资源
*/
executor.shutdown();
}
}
CachedThreadPool(缓存线程池) *推荐
CachedThreadPool是一个可以根据需要动态调整线程池大小的线程池。当提交的任务数大于当前线程数时,会创建新的线程执行任务。当线程空闲一段时间后,会被销毁。适合处理大量短时间的任务,可以根据任务的数量自动调整线程池的大小。
java
public class ThreadDemo implements Runn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test succes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 缓存线程池
*/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CachedThreadPool();
/**
* 循环提交10个任务到线程池
*/
for (int i = 0; i < 10; i++) {
Runnable worker = new ThreadDemo();
/**
* 执行
*/
executor.execute(worker);
}
/**
* 关闭线程池,释放资源
*/
executor.shutdown();
}
}
2、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实现类(定时任务线程池)
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是ThreadPoolExecutor的子类,用于创建一个可以执行定时任务的线程池。它可以在固定的延迟时间或固定的时间间隔内执行任务。
java
public class ThreadDemo implements Runn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test succes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 3表示核心数
*/
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 executor = new 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3);
/**
* task 执行的任务
* 2L 时间
* TimeUnit.SECONDS 时间单位
*/
ThreadDemo task = new ThreadDemo();
executor.schedule(task, 2L, TimeUnit.SECONDS);
/**
* task 是要执行的任务,
* 10 是第一次执行的延迟时间
* 2 是任务执行的周期
* TimeUnit.SECONDS 是时间单位
*/
executor.scheduleAtFixedRate(task, 10, 2, TimeUnit.SECONDS);
/**
* 关闭线程池
*/
executor.shutdown();
}
}
3、Future接口(Callable异步任务返回值的接收接口)
Future接口表示一个异步计算的结果。它提供了方法来检查计算是否完成、等待计算完成并获取结果。可以通过Executor.submit()方法提交一个Callable对象或Runnable对象给线程池执行,并返回一个代表计算结果的Future对象。
boolean cancel(boolean mayInterruptIfRunning)
: 取消任务。如果任务还没有开始执行,或者已经完成,或者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取消,则返回false;否则尝试取消任务,并返回true。boolean isCancelled()
: 判断任务是否已被取消。boolean isDone()
: 判断任务是否已经完成。V ge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ExecutionException
: 获取计算结果。如果任务还没有完成,则阻塞等待直到任务完成,并返回计算结果。如果任务被取消,则抛出CancellationException。如果任务执行过程中抛出了异常,则抛出ExecutionException。V get(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ExecutionException, TimeoutException
: 在指定的时间内获取计算结果。如果任务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则返回计算结果。如果任务还没有完成,则阻塞等待直到任务完成,并返回计算结果。如果任务被取消,则抛出CancellationException。如果任务执行过程中抛出了异常,则抛出ExecutionException。如果在指定时间内任务仍未完成,则抛出TimeoutException。
java
public class ThreadDem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ecution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
/**
* 创建单线程池
*/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SingleThreadExecutor();
/**
* executor.submit(task) 如果有返回值只能用submit
* executor.execute(task) 如果没有返回值可以用execute 也可以用 submit
*/
Future<Integer> future = executor.submit(new Callable<Integer>() {
public Integer call() throws Exception {
Thread.sleep(5000);
return 42;
}
});
/**
* future.isDone() 判断任务是否已经执行完成
* future.get() 获取计算结果
* future.cancel(true) 取消任务
*/
if (future.isDone()) {
Integer result = future.get();
System.out.println("Result: " + result);
} else {
future.cancel(true);
}
/**
* 关闭线程池
*/
executor.shutdown();
}
}
4、Runnable和Callable接口(任务)
不多解释。
5、Executors工厂类(线程池的工厂类)
Executors是一个工厂类,提供了创建各种类型Executor的静态工厂方法。
简化写法: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0)
newFixedThreadPool(int nThreads)
: 创建一个固定大小的线程池,该线程池中的线程数量固定不变。newCachedThreadPool()
: 创建一个可缓存的线程池,该线程池中的线程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自动增长或减少。newSingleThreadExecutor()
: 创建一个单线程的线程池,该线程池中只有一个线程在执行任务。newScheduledThreadPool(int corePoolSize)
: 创建一个可调度的线程池,该线程池中的线程可以按指定的延迟或周期执行任务。
锁
synchronized关键字
java
public class ThreadDemo{
publ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单线程池
*/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SingleThreadExecutor();
/**
* synchronized 关键字
*/
executor.execute(()->{
synchronized (this){
System.out.println("synchronized success");
}
});
/**
* 关闭线程池
*/
executor.shutdown();
}
}
synchronized (this) 里边的this才是关键。锁主要分为三种:
- 对象锁(内置锁)
当synchronized
修饰实例方法或实例代码块时,锁定的是当前实例对象,只有获取到该对象的锁的线程才能执行被锁定的代码块或方法。
- 类锁(静态锁)
当synchronized
修饰静态方法或静态代码块时,锁定的是当前类的Class对象,只有获取到该Class对象的锁的线程才能执行被锁定的代码块或方法。
- 锁定指定对象
可以使用synchronized
关键字锁定指定的对象,多个线程在访问同一个对象时,只有一个线程能够获取到该对象的锁,其他线程必须等待锁的释放。
ReentrantLock
java.util.concurrent
包中的锁,是Java中提供的一种可重入的独占锁。
java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Lock;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entrantLock;
public class ThreadDemo implements Runnable{
private 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
* task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 上锁
*/
lock.lock();
try {
for (int i = 0; i < 10; i++) {
System.out.print(i + " ");
}
} finally {
/**
* 释放
*/
lock.unlock();
}
}
publ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线程池
*/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0);
ThreadDemo threadDemo = new ThreadDemo();
for(int i = 0 ; i < 10 ; i++){
executor.execute(threadDemo);
}
/**
* 关闭线程池
*/
executor.shutdown();
}
}
使用ReentrantLock
一般需要手动进行加锁和解锁的操作,可以通过lock()
方法获取锁,通过unlock()
方法释放锁。使用ReentrantLock
时,需要确保在获取锁后一定要释放锁,否则可能会导致死锁问题。
相比于synchronized
关键字,ReentrantLock
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功能,可以在一些复杂的线程同步场景中使用。但是,使用ReentrantLock
也需要更加小心地处理锁的释放,避免出现死锁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