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出现?一句话:科技应该造福人类!

原创 | 文 BFT机器人

01

引言

今年5月1日当天,第一波AI失业潮到来。科技巨头IBM公司宣布暂停7800人的招聘,这些人的工作岗位将由AI取代。

此前3月底,高盛集团发布报告,预计全球将有3亿个工作岗位会被生成式AI取代,其中律师和行政人员受影响较大。

未来3-5年,什么样的工作会被取代?哪些行业是相对安全的?

02

ChatGPT:智能对话的未来

ChatGPT的出现是相当令人震惊的,不仅会颠覆我们以往的一些职业,很多互联网的人才需求还会被压缩。它的运作原理是基于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先进算法,通过对话的方式让用户找到准确的内容。

ChatGPT的发展经历了多个版本的改进,每个版本都在语言生成质量和理解能力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它的早期版本仅能够生成一些基本的回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ChatGPT的出现吸引了全球研究者和工程师的关注,推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然而,伴随着ChatGPT的扩展,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出现了:ChatGPT干掉了它的"母亲"(也就是做出ChatGPT的人)。那么,我们也会被干掉吗?

03

复旦大学人工智能教授:简单的、重复性高的容易被取代

复旦大学人工智能教授张军平说,ChatGPT的标识数据是Billion级以上的,数据量少的工种,例如银行、气象部门、医疗、生物这些行业的数据涉及到了隐私,AI进不来,相对来说比较安全,而数据量多的工作,就比较容易被取代。除此以外,驾驶员、护工在未来12年内,也不容易被取代掉。

目前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每个行业都可能会需要到一个人做人工智能方向。不过,这个的门槛就没有那么高,只要英语水平、数学基础、编程能力足够就可以从事此方向工作。张军平还说:现在做研究大部分情况都是模块化,一些模型就像积木一样在搭,把这个代码拉下来自己跑一跑就够了。

04

科技为人类服务

从整个历史阶段来看的话,人类对智能的理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的乐趣就在于探索未知。

AI的未来还是需要乐观看待,它取代掉的本来就是资本家希望底层永远奉献的工作。底层不能认为自己只能做那些没有技术的、重复性的工作,应该从这个圈中跳出来,重新定义自己。

人工智能的出现显然目的是为了造福人类,而非是让部分人陷入困境。《大仁》著作中,就提出了"人至上"的理念,科技应该为人服务。在推动人工智能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关注其对人的影响,确保技术的普及能让所有人受益。

相关推荐
andyguo3 分钟前
AI模型测评平台工程化实战十二讲(第五讲:大模型测评分享功能:安全、高效的结果展示与协作)
人工智能·安全·c#
ACEEE122212 分钟前
解读DeepSeek-V3.2-Exp:基于MLA架构的Lightning Index如何重塑长上下文效率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架构·deep
用户51914958484514 分钟前
全面解析DoS攻击防护与应对策略
人工智能·aigc
程序员大雄学编程17 分钟前
「机器学习笔记2」机器学习系统设计:从理论到实践
人工智能·笔记·机器学习
金井PRATHAMA1 小时前
框架系统的多维赋能——论其对自然语言处理深层语义分析的影响与启示
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
面壁的熊猫1 小时前
目标检测概述
人工智能·目标检测·计算机视觉
Learn Beyond Limits1 小时前
Using per-item Features|使用每项特征
人工智能·python·神经网络·算法·机器学习·ai·吴恩达
石臻臻的杂货铺1 小时前
如何让AI实现自动化 —— PlayWright MCP 实测
运维·人工智能·自动化
之墨_1 小时前
【大语言模型】—— Transformer的QKV及多头注意力机制图解解析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transformer
我的offer在哪里1 小时前
九月技术奇点观察:当量子算力与 AI 认知同时突破临界点
人工智能·量子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