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笔记——查找、排序(王道408)

文章目录

查找

基本概念

查找表,其实就类似于数据库的数据表。

所谓的数据项,就是数据库的一列,而关键字就是key,是唯一的。

查找长度(SL)即key的比较次数,ASL是Average SL

线性表查找

顺序查找

基本的查找算法,如果不会写就废了,注意循环跳出条件:key匹配则跳出

哨兵可以简化代码,本质在于,哨兵和普通元素的逻辑是一致的,但是可以发挥出终止的效果

因此,for循环不需要考虑越界,最后return的时候也不需要判断是否查找成功(哨兵本身的0下标就代表失败)

其实链表里的头结点也是一种哨兵。

查找的优化思路有二:

  1. 有序情况下(假定顺序),如果key已经大于目标key了,那么后面也就没必要继续扫了,即提前终止,可以减少失败ASL
  2. 如果已知查找到的概率,那么可以将高概率的排在前面,即提前成功,可以减少成功ASL

分析ASL的时候可以用判定树来分析,将判定逻辑写成树,分析ASL的思路如下:

  1. 成功的ASL,就把n个成功节点加权和,而失败的ASL,就把n+1个失败节点加权和
  2. 单个成功节点的SL=高度,而失败节点的SL=父节点高度

折半查找(二分)

前提是有序。

low和high构成一个闭区间,目标元素只可能在闭区间内,每次要和mid对比。

和mid对比,情况有两大类:

  1. 等,则成功
  2. 不等,则代表只能在两侧区域,不包括mid,因此边界要调整为mid-1(小),mid+1(大)

此时你可能会怀疑,最后能不能收敛,如果你是以mid为新边界,下面这种情况可能就无法收敛了,但是如果你去掉mid,即以mid+1为新边界,假设能查到,最坏的情况也一定会收敛到具体的一个点上(此时low==high)

假设查不到,在收敛到具体的一个点后,low和high就要错开,构成low>high的情景,此时直接报错


整体来看这个算法,过程如下:

  1. 考察区域从全部收敛到-1
    • 极限情况:low≤high
    • 一定会不断收缩,一定可以判定完最后一个点
    • 之后继续走的话,low和high会交错,退出循环
  2. 在收敛过程中,如果成功则提前退出循环

因此这个算法是完美无缺的,可以全覆盖所有可能。

分析效率继续用判定树,这个判定树是非常的神奇好用,把成功节点(mid)逐层展开,再补上失败节点就如下图

需要注意的是,假如总结点数量为偶数个,那么考虑到mid是向下取整,就会出现右子树=左子树+1的现象,不可能更多了,也就是说,右子树-左子树=0或1,只有这两种可能。

反过来,如果mid向上取整,自然就是左-右=0或1

无论哪种方式,折半查找判定树是平衡二叉树,而且只可能有最下面一层不满,那么树高就可以用完全二叉树的算法去算,即log(n+1)向下取整

分块查找

其实分块的最佳储存结构是索引数组+n条链表,操作系统里也会有类似结构出现(比如文件索引)

分块查找=索引+顺序,索引用来缩减范围,进而使得顺序查找次数更少

值得讨论的是查找索引的过程。

首先要明白,索引中的maxValue代表索引中最大的值(包括最大),这是后面讨论的基础:

  1. mid=key,这种情况其实比较少见
  2. mid≠key,则最终一定会停在low上
    • 最终high在左,low在右
    • 因为low左边都是小于目标key的,根据前面maxValue的意义,索引的值都小于key了,那必然不存在,所以low左边是不可能的(太小),而low右边又太大了,那么最后就会卡在low上
    • 假如low越界,代表所有索引对应的块都不可能存在目标key

对于每一个节点,其SL=索引查找次数+顺序查找次数

需要注意折半情况下的索引查找次数,分析起来比较复杂,假如key≠mid,那么最后就要反复调整直到high<low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索引次数。

因为SL有两部分,而且相关联,所以算ASL比较麻烦,为了便于分析,直接把数组等分,那么这两部分的关联性就打破了,可以分别计算ASL1和ASL2,最后相加。

具体分析,顺序情况下,n=sb,因此把b=n/s带进去ASL就可以得到一个式子,进而求得极限情况的ASL


其实这才是最完美的索引顺序结构。

树查找

二叉排序树可以说是,带有伸缩功能的顺序数组,只是说不平衡会导致其效率退化

而进一步的AVL树,弥补了不平衡的问题,在保证伸缩性的前提下,最大化逼近数组的效率

可以说是比较完美的结构了。

二叉排序树(BST)

递归和循环的思路一样:

  1. 退出条件:空,或者匹配到
  2. 否则就查左/右子树

插入,就是要找到插入点位:

  1. 有一样的,失败
  2. 没有一样的,生成新节点,令父节点链域指向该节点。
    • 父节点指针从何而来?需要注意BSTree &T,也就是说,在最后T==0的时候,这个T不仅仅是空指针,其本身还是父节点的孩子链域,因此我们直接把T指向新节点就可以了,在第一步就完成了。
    • 记得初始化左右孩子为NULL

有了插入后,给定一个T=NULL的初始链域,就可以反复插入,形成二叉树。

删除节点,这个涉及到树结构的重构,比较复杂:

  1. 叶子结点
  2. 只有单边孩子
  3. 有双边孩子,按照中序序列,上层是左根右,展开后变为(左根)根(根右),删去根后有两种顶替思路
    • 以右子树最左边的节点顶替根(大中最小),那么拆掉的这个节点又该怎么补呢?恰好最左边的节点,一定不可能有左子树,这就划归到了2情况
    • 左侧情况反过来就行

查找效率用ASL评估,这俩在查找中是等价的。

给定具体的一个例子,成功的ASL则要去计算n个成功节点的加权,而失败则要补n+1个失败节点,再加权

下图表示,二叉树查找的平均效率与其高度成正比,那么理想情况是把高度压制成平衡二叉树,这就是后面的内容了。

平衡二叉树(AVL)的插入

平衡化

平衡二叉树,任一节点的平衡因子(左-右)都只可能是-1,0,1,如果添加节点导致破坏平衡性,就要找到最小不平衡树,进行平衡化修正

以最小不平衡树根节点为A,则不平衡无非就是四种情况,LL,LR,RL,RR,这四种情况的记忆方法如下:

  1. 第一个字母代表A的左右子树
  2. 第二个字母代表子树的左右孩子

因此LL就是左子树左孩子插入,导致不平衡,到时候自己画图就好。

首先要说明,三个子树都是H高度,这个是铁定的,否则插入就不会破坏平衡性。

LL和RR比较简单,本质在于让B当根节点,因此转一下就行

看下操作,实际上是要让B当根,A当孩子,因此分三步,写旋转代码要按这三个步骤来:

  1. 替换A的左孩子,此时A成为一颗可以随意挪动的树
  2. 让A成为B的孩子
  3. 让B成为根节点

LR和RL复杂一些,对于LR,具体还要把L子树的R孩子(高度为H+1)继续展开,以便于分析,但是实际上,这两种情况是一样的,因此假定是下图情况。

但是实际上本质不变,最终的目标是让C当根节点,BA分别为左右,那么C就要转两下,先和B在和A,这样C就可以变成根节点,两次旋转沿用前面的思路即可。

RL也是如此,最终要让C当根节点。


最后再整体总结一下,你会发现4类情况,最小不平衡子树本来都是H+2高度,然后插入新节点变成H+3,破坏平衡性,调整以后重归H+2,同时平衡性保持住了

之所以只调整最小不平衡树就可以保证整体平衡性,是因为这一通调整将多出来的高度抹平了,更上面的节点的平衡因子自然就退回到平衡状态了。

我们把眼光落实在做题上:你要盯一眼,从下往上找到第一个不平衡的节点,代表最小不平衡树的根节点,然后回忆4种情况,标上ABC,剩下步骤就很简单了,如此就秒杀了。

复杂度分析

无论是插入还是删除,费时间的其实还是查找目标位置,说白了ASL和查找是一样的,调平衡度不影响。

再有就是复杂度分析,ASL=层数,即O(h)效率,关键在于如何通过节点数量n计算h的上界(或者通过h计算n的下界)

这是个数学问题,根本在于AVL的特性,即平衡因子最多为1,那么极限情况就是高度为h的树,一颗子树高度为h-1,另一颗为h-2,因此这颗树的节点数 n h = n h − 1 + n h − 2 + 1 n_h=n_{h-1}+n{h-2}+1 nh=nh−1+nh−2+1=左子树+右子树+根

考虑初始情况,高度为012,最少节点也是012,按照递推就可以计算出任何高度的节点数下界。

反过来,已知n,就可以知道h上界

最后算ASL,经过一通推导,结果就是O(logN)

平衡二叉树的删除

第一步是按照二叉排序树删除,这一步本身就挺麻烦

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熟悉流程

  1. 从删去点向上找,找到第一个不平衡节点,这就是最小不平衡树的根
  2. 从根开始,找个头最高的儿子和孙子,其实就是从上往下,找到不平衡的传导链条
  3. 判断4类不平衡情况,进行旋转
    • 这一步可以使得不平衡部分的H减小1,这样可能会导致树的另一侧过高失衡,要二次调整,回到1步开始

接下来举一个需要二次平衡的例子,下图进行第一次平衡后,右子树高度减一,导致左子树太高。

跳回到1步:

  1. 从调整点位开始向上找,找到第一个不平衡点,即33
  2. 然后从根节点开始向下找不平衡链条,为33-10-20
  3. 进行翻转,即可平衡

有没有可能出现第三次不平衡?有可能,因为我们这次找到根恰好也是整个树的根,因此一步到位,假设我们找到的根上面还有东西,那么这一层降低高度后还有可能导致另一侧失衡,总之是一定要向上找是否失衡

考试中可能出现的最极限的情况是,删除的节点同时有左右孩子,那么这个时候就有两种删除方案。

后面仍然按照我们的流程来进行调整

但是这其实就有歧义了,408不太可能出这种,最后提一嘴,复杂度同查找,O(logN)

红黑树

红黑树的定义和性质

虽说AVL的复杂度是logN,但是实际上,每次找最小不平衡树比较费时间,实际消耗时间会有一个常数级别的放大,如果要频繁改变结构,就比较慢,红黑树应运而生。

首先明白,红黑树是从BST,AVL一脉相承过来的,所以本身也具有BST性质:左<根<右

或者说,AVL和红黑树都是BST的改进,AVL和红黑树严格来说是并列关系,但是性能是要碾压的

红黑树相比于BST来说,有两点改变:

  1. 使用三叉链表结构
  2. 增加了节点的红黑特性(对标AVL的平衡因子,但是有所不同)
红黑树定义

多出来的两个信息,可以为操作带来诸多方便,理解一下下面的规律:

  1. 左根右。这告诉我们红黑树的本质还是BST
  2. 根叶黑。根节点和叶节点都是黑色的
    • 叶节点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叶节点,而是代表(外部,NULL,失败),这三个说法是等同的,也就是我们之前判定树计算失败ASL时补上的节点。
    • 与叶节点对应的就是内部节点,就是有具体意义的节点,可以成功的节点。
  3. 不红红。不存在相邻的红节点
    • 这是对红节点的限制,但是黑节点无所谓,可以相邻
  4. 黑路同。任意节点(不一定只是根节点)到任一叶节点的通路上,路过的黑节点数量相同
    • 这是对黑节点的限制,同理红节点无所谓

一个基本功就是判断红黑树是否符合定义,大致思路如下:

  1. 根叶黑。先看根节点和叶节点
  2. 不红红。扫一眼看看有没有红节点相邻
  3. 黑路同。这个就比较复杂了,你在看一眼黑色聚集的比较多的地方,那些地方极有可能会出现黑色路径过长,黑节点太多的问题
  4. 左根右。这个也容易埋坑,你要知道红黑树首先是一颗BST,所以如果出题很阴,会出在这里。

下面这道题很阴,看哪个7,好在这种情况一般是出现在前三条都失效的时候,此时选择题里估计最多剩俩选项,硬着头皮细心对比就行

红黑树性质

性质清单:

  1. 黑高定义,h
  2. 给定h,内部节点下界
  3. 给定h,内部节点上界(红节点上界)
  4. 最长路径最多是最短路径的两倍
  5. 给定n,设H为总高度(非黑高),则高度上界 H ≤ 2 l o g 2 ( n + 1 ) H≤2log_2(n+1) H≤2log2(n+1)

前面铺垫一大堆,都是规定,通过这些复杂的规定,可以产生很多有趣的性质,这才是红黑树高效率的开始。

首先从"黑路同"里衍生一个概念:

黑高,即从这个节点开始,走到任意一个叶节点经过的黑节点个数(不包括自己)

根据黑路同逻辑,一个节点的黑高一定是一个具体的值,从一个特定节点开始,无论是从那条路走,黑高都是一致的,因此用统一的值描述。

其实我们更深地考虑一下,黑路同这个特性很好玩,如果不考虑红节点的话,纯黑情况下一定是满二叉树,黑高就是内部节点的层数,因此黑高为h的红黑树,内部节点至少是 2 h − 1 2^h-1 2h−1

而红黑树是什么东西呢?其实就是在一个满二叉黑树之间,尽可能塞入不重复的红节点,那么给定黑高为h,极限情况下,可以塞入 2 h + 1 − 2 2^{h+1}-2 2h+1−2个红节点,

这个的计算如下图,给定h为黑高,算上最顶上的那个×,总共可以塞h+1层红节点,即 2 h + 1 − 1 2^{h+1}-1 2h+1−1个,然后你再去掉顶部×这个不能加的节点,因此就是-2

其次再论两个性质:

  1. 根节点到叶节点的极限路径长,最多为两倍关系
    • 最短路径为纯黑
    • 最长路径为从黑(根节点)开始:红-黑-红-黑,实际上路径就是一红一黑,插入尽可能多的红节点,也就是最短路径的两倍
  2. 给定内部节点N,则极限高度为2log(N+1),因此查找操作的ASL和AVL一致

红黑树的插入

如何构建一颗红黑树?

或者说如何在插入的时候保持红黑特性?

这就是本章研究的问题

插入一个节点操作如下:

  1. 根节点染黑,根叶黑
  2. 非根节点染红,能够保证黑路同
    • 可能不平衡,1,2条可以保证根叶黑,黑路同,而找节点的过程也满足BST特性,因此唯一可能不满足定义的地方就是红节点连续,而且不平衡只可能在非根节点时候发生
    • 因此不平衡=红节点连续,调整要看
    • 叔黑,旋转+染色
      • 首先要找到旋转的极大不平衡根节点,从下面插入的儿往上,上层为父,上上层为爷,爷其实就对应AVL里面极大不平衡树的根节点
      • 对于LL,RR型,父爷换,之后令交换的两个节点反色
      • 对于LR,RL型,把儿换到爷位,之后令交换的两个节点(爷儿)反色,父节点不反色
    • 叔红,反色+判新(不用调整结构)
      • 反色部分为父叔爷,其实就是把上面两层反色
      • 判新,指把爷当做新节点,跳到第1步

下面这个例子是:不平衡+黑叔+LL/RR型,先单旋再反色

下面这个例子是:不平衡+红叔,则反色上两层

然后以爷为新节点,再判断一轮,此时为:根,染黑

当红黑树逐渐变大,你会发现红黑树有一个有趣的特性,就是大部分情况下是不需要调整的(其实AVL和红黑树的最终目标都是平衡,那么AVL其实也差不了太多,关键在于AVL需要去向上找最大不平衡根,而红黑树的爷就是最大不平衡根,寻根效率更高,这才是红黑树碾压AVL的本质)

下图是一种连锁反应,这种连锁反应只可能在不平衡+红叔时发生,因为爷要当做新节点,跳回1,会触发连锁反应。

再来看一个LR的例子:不平衡+黑叔+LR=旋转+反色

  1. 先旋转两下
  2. 然后进行反色,注意只反爷儿,父不管

红黑树的删除

虽然视频没说,但是我脑子里已经有一个大致的思路了,因为删除的思路和插入其实一样。

首先按照BST删除思路,进行删除

之后必然面对结构破坏的问题,就要进行调整,我们可以利用一个逆向思维,假设自己是在进行插入操作,就当他是插入操作导致的结构破坏,然后我们用插入的思路来调整结构。

而这个思路的关键在于,你要明确儿子节点到底是哪个,又或者干脆就利用红黑树定义去修改颜色和位置

到时候凭感觉就行了,真考出来咱们就大难临头各自飞,我自己也不知道(乐)

B树

B树基础

B树插入和删除

B+树

散列查找

相关推荐
青椒大仙KI1114 分钟前
24/9/19 算法笔记 kaggle BankChurn数据分类
笔记·算法·分类
^^为欢几何^^18 分钟前
lodash中_.difference如何过滤数组
javascript·数据结构·算法
liangbm31 小时前
数学建模笔记——动态规划
笔记·python·算法·数学建模·动态规划·背包问题·优化问题
GoppViper1 小时前
golang学习笔记29——golang 中如何将 GitHub 最新提交的版本设置为 v1.0.0
笔记·git·后端·学习·golang·github·源代码管理
ahauedu1 小时前
案例分析-Stream List 中取出值最大的前 5 个和最小的 5 个值
数据结构·list
Charles Ray2 小时前
C++学习笔记 —— 内存分配 new
c++·笔记·学习
重生之我在20年代敲代码2 小时前
strncpy函数的使用和模拟实现
c语言·开发语言·c++·经验分享·笔记
我要吐泡泡了哦3 小时前
GAMES104:15 游戏引擎的玩法系统基础-学习笔记
笔记·学习·游戏引擎
骑鱼过海的猫1233 小时前
【tomcat】tomcat学习笔记
笔记·学习·tomcat
X同学的开始3 小时前
数据结构之二叉树遍历
数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