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ase数据模型杂谈

1.概述

  • HBase是一个稀疏、多维度、排序的映射表,这张表的索引是行键、列族、列限定符和时间戳。 每个值是一个未经解释的字符串,没有数据类型。
  • 用户在表中存储数据,每一行都有一个可排序的行键和任意多的列。
  • 表在水平方向由一个或者多个列族组成,一个列族中可以包含任意多个列,同一个列族里面的数据存储在一起。
  • 列族支持动态扩展,可以很轻松地添加一个列族或列,无需预先定义列的数量以及类型,所有列均以字符串形式存储。因此对于整个映射表的每行数据而言,有些列的值是空的,所以说HBase是稀疏的。
  • HBase中执行更新操作时,并不会删除数据旧的版本,而是生成一个新的版本,旧有的版本仍然保留(这是和HDFS只允许追加不允许修改的特性相关的)。

2.相关概念

:一个表由行和列组成,列划分为若干列族
:每张表由若干行组成,每个行由行键标识
列族 :一张表是许多列族的集合,是基本的访问控制单元。表中的每个列都属于某一列族。
列限定符 :列族中的数据通过限定符或列来定位。
单元格 :单元格存储的数据没有数据类型,总被视为字节数组。通过行、列族、列限定符定位一个单元格。
时间戳 :每个单元格都保存着同一份数据的不同版本,并采用时间戳索引。

3.数据坐标

该数据库中使用行键、列族、列限定符和时间戳确定一个单元格的值,可以视为一个四维坐标:[行键, 列族, 列限定符, 时间戳]

4.概念视图

HBase是按照行键的字典序排序数据的。

可以看出,在一个HBase表的概念视图中,每个行都包含相同的列族,尽管行不需要在每个列族里存储数据。从这个角度来说,HBase表是一个稀疏的映射关系,即里面存在很多空的单元格。

5.物理视图

从概念视图层面,HBase中的每个表是许多行组成的,但是在物理存储层面,它采用基于列的存储方式,而不是像传统关系数据库那样采用基于行的存储方式,

6.实现原理

①功能组件:库函数(用于连接到每个客户端)、一个Master主服务器、许多个Region服务器。

主服务器Master:负责管理和维护HBase表的分区信息,维护Region服务器列表,分配Region,负载均衡。

Region服务器:负责存储和维护分配给自己的Region,处理来自客户端的读写请求。

客户端并不是直接从Master主服务器上读取数据,而是在获得Region的存储位置信息后,直接从Region服务器上读取数据。

客户端并不依赖Master,而是通过Zookeeper获得Region位置信息,大多数客户端甚至从来不和Master通信,这种设计方式使得Master负载很小 。

②表和region

根据行键的值对表中的行进行分区。每个行区间构成一个分区,被称为Region。Region包含了位于某个值域区间内的所有数据,是负载均衡和数据分发的基本单位

③region定位

每个Region都有一个RegionID来标识它的唯一性,这样,一个Region标识符就可以表示成表名+开始主键+RegionID。

7.运行机制

包括HBase系统架构以及Region服务器、Store和HLog的工作原理。

1.系统架构:

**客户端:**包含访问HBase的接口,同时在缓存中维护着已经访问过的Region位置信息,用来加快后续数据访问过程。

**Zookeeper服务器:**可以帮助选举出一个Master作为集群的总管,并保证在任何时刻总有唯一一个Master在运行,这就避免了Master的"单点失效"问题。

**Master服务器:**主服务器Master主要负责表和Region的管理工作。

**Region服务器:**Region服务器是HBase中最核心的模块,负责维护分配给自己的Region,并响应用户的读写请求。

2.region工作原理
①用户读写数据:

用户写入数据时,被分配到相应Region服务器去执行

用户数据首先被写入到MemStore和Hlog中

只有当操作写入Hlog之后,调用commit() 方法才会将其返回给客户端

当用户读取数据时, Region服务器会首先访问MemStore缓存,如果找不到,再到磁盘的StoreFile中寻找

②缓存的刷新

系统会周期性地把MemStore缓存里的内容刷写到磁盘的StoreFile文件中,清空缓存,并在Hlog里面写入一个标记

每次刷写都生成一个新的StoreFile文件,因此,每个Store包含多个StoreFile文件

每个Region服务器都有一个自己的HLog文件,每次启动都检查该文件,确认最近一次执行缓存刷新操作之后是否发生新的写入操作;如果发现更新,则先写入MemStore,再刷写到StoreFile,最后删除旧的Hlog文件,开始为用户提供服务

③StoreFile的合并

每次刷写都生成一个新的StoreFile,数量太多,影响查找速度

调用Store.compact()把多个StoreFile合并成一个

合并操作比较耗费资源,只有数量达到一定阈值后才会启动合并

3.Store工作原理

Store是Region服务器的核心

多个StoreFile合并成一个StoreFile

单个StoreFile过大时,又触发分裂操作,1个父Region被分裂成两个子Region

4.HLog工作原理

HBase系统为每个Region服务器配置了一个HLog文件,它是一种预写式日志(Write Ahead Log)。

用户更新数据必须首先写入日志后,才能写入MemStore缓存,并且,直到MemStore缓存内容对应的日志已经写入磁盘后,该缓存内容才能被刷写到磁盘。

Zookeeper会实时监测每个Region服务器的状态,当某个Region服务器发生故障时,Zookeeper会通知Master。

Master首先会处理该故障Region服务器上面遗留的HLog文件,这个遗留的HLog文件中包含了来自多个Region对象的日志记录。

系统会根据每条日志记录所属的Region对象对HLog数据进行拆分,分别放到相应Region对象的目录下,然后,再将失效的Region重新分配到可用的Region服务器中,并把与该Region对象相关的HLog日志记录也发送给相应的Region服务器。

Region服务器领取到分配给自己的Region对象以及与之相关的HLog日志记录以后,会重新做一遍日志记录中的各种操作,把日志记录中的数据写入到MemStore缓存中,然后,刷新到磁盘的StoreFile文件中,完成数据恢复。

共用日志的优点是提高对表的写操作性能;其缺点是恢复时需要分拆日志。

5.HBase性能优化

行键(Row Key): 行键是按照字典序存储。因此,设计行键时,要充分利用这个排序特点,将经常一起读取的数据存储到一块,将最近可能会被访问的数据放在一块。例如:如果最近写入HBase表中的数据是最可能被访问的,可以考虑将时间戳作为行键的一部分 。

InMemory:创建表的时候,可将表放到Region服务器的缓存中,保证在读取的时候被cache命中。

Max Version:创建表的时候,可设置表中数据的最大版本,如果只需要保存最新版本的数据,那么可以设置setMaxVersions(1)。

Time To Live:创建表的时候,可设置表中数据的存储生命期,过期数据将自动被删除。

相关推荐
Casual_Lei1 小时前
Impala如何使用
大数据
小诸葛的博客2 小时前
pg入门18—如何使用pg gis
数据库
林太白2 小时前
❤Node09-用户信息token认证
数据库·后端·mysql·node.js
我爱娃哈哈2 小时前
MySQL 优化器:理解与探秘
数据库·mysql
Data 3172 小时前
Shell脚本编程基础(二)
大数据·linux·运维·数据仓库·sql·centos·bash
尘浮生2 小时前
Java项目实战II基于Java+Spring Boot+MySQL的大型商场应急预案管理系统(源码+数据库+文档)
java·开发语言·数据库·spring boot·spring·maven·intellij-idea
MXsoft6183 小时前
监控易监测对象及指标之:全面监控DB2_linux数据库
数据库·oracle
最强大神3 小时前
2025年最新大数据毕业设计选题-基于Hive分析相关
大数据·数据仓库·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选题·大数据毕业设计选题·大数据毕设·大数据毕设选题
尘浮生3 小时前
Java项目实战II基于Java+Spring Boot+MySQL的校园社团信息管理系统(源码+数据库+文档)
java·开发语言·数据库·spring boot·mysql·spring·maven
petaexpress3 小时前
分布式云化数据库的优缺点分析
数据库·分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