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是GFS的开源实现。
HDFS架构
HDFS是一个典型的主/备(Master/Slave)架构的分布式系统,由一个名字节点Namenode(Master) +多个数据节点Datanode(Slave)组成。其中Namenode提供元数据服务,Datanode提供数据流服务,用户通过HDFS客户端与Namenode和Datanode交互访问文件系统。
如图3-1所示HDFS把文件的数据划分为若干个块(Block),每个Block存放在一组Datanode上,Namenode负责维护文件到Block的命名空间映射以及每个Block到Datanode的数据块映射。
▲图3-1 HDFS架构
HDFS客户端对文件系统进行操作时,如创建、打开、重命名等,Namenode响应请求并对命名空间进行变更,再返回相关数据块映射的Datanode,客户端按照流协议完成数据的读写。
- HDFS基本概念
HDFS架构比较简单,但涉及概念较多,其中几个重要的概念如下:
1. 块(Block)
Block是HDFS文件系统处理的最小单位,一个文件可以按照Block大小划分为多个Block,不同于Linux文件系统中的数据块,HDFS文件通常是超大文件,因此Block大小一般设置得比较大,默认为128MB。
2. 复制(Replica)
HDFS通过冗余存储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即一个Block会存放在N个Datanode中,HDFS客户端向Namenode申请新Block时,Namenode会根据Block分配策略为该Block分配相应的Datanode replica,这些Datanode组成一个流水线(pipeline),数据依次串行写入,直至Block写入完成。
3. 名字节点(Namenode)
Namenode是HDFS文件系统的管理节点,主要负责维护文件系统的命名空间(Namespace)或文件目录树(Tree)和文件数据块映射(BlockMap),以及对外提供文件服务。
HDFS文件系统遵循POXIS协议标准,与Linux文件系统类似,采用基于Tree的数据结构,以INode作为节点,实现一个目录下多个子目录和文件。INode是一个抽象类,表示File/Directory的层次关系,对于一个文件来说,INodeFile除了包含基本的文件属性信息,也包含对应的Block信息。
数据块映射信息则由BlockMap负责管理,在Datanode的心跳上报中,将向Namenode汇报负责存储的Block列表情况,BlockMap负责维护BlockID到Datanode的映射,以方便文件检索时快速找到Block对应的HDFS位置。
HDFS每一步操作都以FSEditLog的信息记录下来,一旦Namenode发生宕机重启,可以从每一个FSEditLog还原出HDFS操作以恢复整个文件目录树,如果HDFS集群发生过很多变更操作,整个过程将相当漫长。
因此HDFS会定期将Namenode的元数据以FSImage的形式写入文件中,这一操作相当于为HDFS元数据打了一个快照,在恢复时,仅恢复FSImage之后的FSEditLog即可。
由于Namenode在内存中需要存放大量的信息,且恢复过程中集群不可用,HDFS提供HA(主/备Namenode实现故障迁移Failover)以及Federation(多组Namenode提供元数据服务,以挂载表的形式对外提供统一的命名空间)特性以提高稳定性和减少元数据压力。
4. Datanode
Datanode是HDFS文件系统的数据节点,提供基于Block的本地文件读写服务。定期向Namenode发送心跳。Block在本地文件系统中由数据文件及元数据文件组成,前者为数据本身,后者则记录Block长度和校验和(checksum)等信息。扫描或读取数据文件时,HDFS即使运行在廉价的硬件上,也能通过多副本的能力保证数据一致性。
5. FileSystem
HDFS客户端实现了标准的Hadoop FileSystem接口,向上层应用程序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文件操作接口,在内部使用了DFSClient等对象并封装了较为复杂的交互逻辑,这些逻辑对客户端都是透明的。
HDFS读写流程
HDFS写流程
写详细步骤:
- 客户端向NameNode发出写文件请求。
- 检查是否已存在文件、检查权限。若通过检查,直接先将操作写入EditLog,并返回输出流对象。
(注:WAL,write ahead log,先写Log,再写内存,因为EditLog记录的是最新的HDFS客户端执行所有的写操作。如果后续真实写操作失败了,由于在真实写操作之前,操作就被写入EditLog中了,故EditLog中仍会有记录,我们不用担心后续client读不到相应的数据块,因为在第5步中DataNode收到块后会有一返回确认信息,若没写成功,发送端没收到确认信息,会一直重试,直到成功) - client端按128MB的块切分文件。
- client将NameNode返回的分配的可写的DataNode列表和Data数据一同发送给最近的第一个DataNode节点,此后client端和NameNode分配的多个DataNode构成pipeline管道,client端向输出流对象中写数据。client每向第一个DataNode写入一个packet,这个packet便会直接在pipeline里传给第二个、第三个...DataNode。
(注:并不是写好一个块或一整个文件后才向后分发) - 每个DataNode写完一个块后,会返回确认信息。
(注:并不是每写完一个packet后就返回确认信息,个人觉得因为packet中的每个chunk都携带校验信息,没必要每写一个就汇报一下,这样效率太慢。正确的做法是写完一个block块后,对校验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就能得出是否有块写错的情况发生) - 写完数据,关闭输输出流。
- 发送完成信号给NameNode。
(注:发送完成信号的时机取决于集群是强一致性还是最终一致性,强一致性则需要所有DataNode写完后才向NameNode汇报。最终一致性则其中任意一个DataNode写完后就能单独向NameNode汇报,HDFS一般情况下都是强调强一致性)
HDFS客户端写流程详解
图3-2所示为客户端完成HDFS文件写入的主流程。
▲图3-2 客户端完成HDFS写入的主流程
1)创建文件并获得租约
HDFS客户端通过调用DistributedFileSystem# create来实现远程调用Namenode提供的创建文件操作,Namenode在指定的路径下创建一个空的文件并为该客户端创建一个租约(在续约期内,将只能由这一个客户端写数据至该文件),随后将这个操作记录至EditLog(编辑日志)。Namenode返回相应的信息后,客户端将使用这些信息,创建一个标准的Hadoop FSDataOutputStream输出流对象。
2)写入数据
HDFS客户端开始向HdfsData-OutputStream写入数据,由于当前没有可写的Block,DFSOutputStream根据副本数向Namenode申请若干Datanode组成一条流水线来完成数据的写入,如图3-3所示。
▲图3-3 流水线数据写入示意图
3)串行写入数据,直到写完Block
客户端的数据以字节(byte)流的形式写入chunk(以chunk为单位计算checksum(校验和))。若干个chunk组成packet,数据以packet的形式从客户端发送到第一个Datanode,再由第一个Datanode发送数据到第二个Datanode并完成本地写入,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个Datanode写入本地成功,可以从缓存中移除数据包(packet),如图3-4所示。
▲图3-4 串行写入数据示意图
4)重复步骤2和步骤3,然后写数据包和回复数据包,直到数据全部写完。
5)关闭文件并释放租约
客户端执行关闭文件后,HDFS客户端将会在缓存中的数据被发送完成后远程调用Namenode执行文件来关闭操作。
Datanode在定期的心跳上报中,以增量的信息汇报最新完成写入的Block,Namenode则会更新相应的数据块映射以及在新增Block或关闭文件时根据Block映射副本信息判断数据是否可视为完全持久化(满足最小备份因子)。
HDFS读流程
读详细步骤:
- client访问NameNode,查询元数据信息,获得这个文件的数据块位置列表,返回输入流对象。
- 就近挑选一台datanode服务器,请求建立输入流 。
- DataNode向输入流中中写数据,以packet为单位来校验。
- 关闭输入流
HDFS客户端读流程详解
相对于HDFS文件写入流程,HDFS读流程相对简单,如图3-5所示。
▲图3-5 HDFS读流程
1)HDFS客户端远程调用Namenode,查询元数据信息,获得这个文件的数据块位置列表,返回封装DFSIntputStream的HdfsDataInputStream输入流对象。
2)客户端选择一台可用Datanode服务器,请求建立输入流。
3)Datanode向输入流中写原始数据和以packet为单位的checksum。
4)客户端接收数据。如遇到异常,跳转至步骤2,直到数据全部读出,而后客户端关闭输入流。当客户端读取时,可能遇到Datanode或Block异常,导致当前读取失败。正由于HDFS的多副本保证,DFSIntputStream将会切换至下一个Datanode进行读取。与HDFS写入类似,通过checksum来保证读取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