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orch官网demo解读——第一个神经网络(2)

上一篇:PyTorch官网demo解读------第一个神经网络(1)

继上一篇文章我们展示了第一个神经网络的完整代码,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神经网络的模型设计。

这个demo实际上只使用了一个简单的线性模型:y = wx + b;

手写数字识别最后其实只输出10个结果(0~9),所以我们可以将结果表示为包含十个数的一维矩阵 [10],矩阵中的每个值是预测的概率值,表示索引代表的数字的概率。

我们的图片是28*28=784像素的,我们用一维矩阵[784]来表示,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将784 => 10。因为这个demo中只使用了一层神经网络,于是我们将我们的权重参数设计成784x10的二维矩阵[784, 10],这样每张图片的像素值乘以权重矩阵就得出10个数的一维矩阵[10],再加上10个数的偏差值bias就是我们预测的结果了。是不是很简单:=))

每个权重参数其实就是一个神经元,那么我们总共只使用了7840个神经元,就可以识别数字了。

每个神经元执行的计算也很简单,就是进行了一次 y = wx + b 的函数运算,结果y再进行一次激活函数运算(log_softmax)

模型运行简化流程如下图:
对应demo中的关键代码:
python 复制代码
# 初始化权重和偏差值,权重是随机出来的784*10的矩阵,偏差初始化为0
weights = torch.randn(784, 10) / math.sqrt(784)
weights.requires_grad_()
bias = torch.zeros(10, requires_grad=True)

# 激活函数
def log_softmax(x):
    return x - x.exp().sum(-1).log().unsqueeze(-1)

# 定义模型:y = wx + b
# 实际上就是单层的Linear模型
def model(xb):
    return log_softmax(xb @ weights + bias)

ok,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吧!

原来数学如此的美,代码的尽头是数学?

相关推荐
孤狼灬笑5 分钟前
自然语言处理(NLP)—发展历程(背景、技术、优缺点、未来方向)
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nlp
特拉熊5 分钟前
Windows上使用Docker Desktop部署GPUStack
人工智能·程序员
LLM大模型6 分钟前
DeepSeek V3.2 AI辅助-构建可视化多维知识立方体展示知识体系
人工智能
Zyx20077 分钟前
用 OpenAI SDK 快速搭建你的第一个 AIGC 应用:从零开始生成文本
人工智能·node.js
大模型知识官7 分钟前
一位淘宝工程同学的大模型LoRA微调尝试
人工智能
杰克船长有烦恼9 分钟前
基于深度学习计算s21参数,在射频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射频工程
大模型知识营地9 分钟前
怎么使用 LLM 图转换器构建知识图谱
人工智能
Miku1613 分钟前
从0到1,构建你的专属AI知识库:My-Chat-LangChain项目深度解析
人工智能·langchain
智启七月17 分钟前
Dexbotic 开源深度解析:重构具身智能 VLA 研发的技术基石与实现路径
人工智能·python
Miku1617 分钟前
吴恩达Agentic AI课程Module1学习笔记
人工智能·设计模式·ag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