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卷云舒:云原生业务应用成熟度模型

笔者最近学习了信通院发布的《云原生应用成熟度的评估模型》,做如下解读:

一、概述

云原生业务应用成熟度模型从企业业务应用基础设施域、应用研发域以及服务治理域等三个能力域二十个过程域综合评估企业业务应用在弹性、高可用、自愈性、可观测性以及自动化等五个维度的云原生能力成熟度水平。

**1、基础设施域:**评估企业业务应用底层计算、存储以及网络等基础设施资源的云原生化程度以及基础设施层运维方式和能力;

**2、应用研发域:**从架构设计、开发构建、部署发布以及质量管理等企业业务应用研发关键环节能力水平;

**3、服务治理域:**从企业业务应用发布上线后,评估云原生业务应用在应用层面运维运营支撑能力水平。

二、云原生业务应用特性成熟度评估方法

云原生业务应用特性包括弹性、高可用、自愈性、可观测性以及自动化等,其成熟度评估以及对 应能力域与过程域成熟度等级综合计算,具体对应关系如下:

表1 云原生业务应用特性成熟度

|-------------|-------------|------------|-------------|-------------|--------------|-------------|
| 能力域 | 过程域 | 云原生业务应用特性 |||||
| 能力域 | 过程域 | 弹性 | 高可用 | 自愈性 | 可观测性 | 自动化 |
| 基础设施域(C) | 基础设施资源(I1) | √ | √ | | | √ |
| 基础设施域(C) | 基础设施资源(I1) | | | √ | √ | √ |
| 应用研发域(D) | 架构设计(D1) | | | √ | | √ |
| 应用研发域(D) | 开发构建(D2) | √ | √ | | | √ |
| 应用研发域(D) | 测试管理(D3) | | √ | | | √ |
| 应用研发域(D) | 部署发布(D4) | | | √ | | |
| 服务治理域(G) | 注册发现(G1) | √ | | | √ | |
| 服务治理域(G) | 流量管理(G2) | √ | | | | |
| 服务治理域(G) | 服务容错(G3) | | | √ | | √ |
| 服务治理域(G) | 服务降级(G4) | √ | | | | √ |
| 服务治理域(G) | 故障注入(G5) | √ | | | | √ |
| 服务治理域(G) | 链路追踪(G6) | √ | | | | |
| 服务治理域(G) | 应用监控(G7) | | | | √ | √ |
| 服务治理域(G) | 日志管理(G8) | | √ | | | |
| 服务治理域(G) | 配置管理(G9) | | √ | √ | √ | √ |

根据云原生业务应用特性成熟度对照表(表1),云原生业务应用特性成熟度计算方法如下:

弹性能力成熟度 = ⌊(I1+D1+D2+D4+G1+G2+G5+G6+G7+G8)/10⌋

高可用能力成熟度 = ⌊(I1+D1+G1+G2+G3+G5+G7+G8+G9)/9⌋

自愈性能力成熟度 = ⌊(I1+G1+G2+G3+G4+G5+G9)/7⌋

可观测性能力成熟度 = ⌊(I2+G6+G7+G8)/4⌋

自动化能力成熟度 = ⌊(I1+I2+D2+D3+D4+G1+G2+G3+G4+G5+G6+G7+G8+G9)/14⌋

三、云原生业务应用综合成熟度评估方法

云原生业务应用综合成熟度根据基础设施域、应用研发域以及服务治理域成熟度综合计算,共分 为五级,具体如下:

表2 云原生业务应用综合成熟度定义:

|------------|---------------------|------------|------------------------------------------------------------|
| 级别 | 英文 | 中文 | 定义 |
| 1级 | Initial Level | 初始级 | 未实现任何云化改造,完全基于传统应用架构 |
| 2级 | Fundamental Level | 基础级 | 基础设施层基本完成云化改造,但仍基于传统应 用架构,应用服务具备有限的弹性和容灾能力 |
| 3级 | Comprehensive Level | 全面级 | 基础设施层完成云化改造,应用架构层服务化改 造持续进行,应用具备一定的弹性和高可用,实 现多维度的应用监控 |
| 4级 | Excellent Level | 优秀级 | 基础设施层探索无服务器化改造,应用架构层服 务化,应用具备弹性、高可用,基本实现服务自 愈,可观测以及自动化 |
| 5级 | Fabulous Level | 卓越级 | 基础设施层逐步实现无服务器化,应用架构层持 续演进,应用全面实现弹性、高可用、服务自愈、可观测以及自动化和智能化交付 |

云原生业务应用综合成熟度计算方法如下:

云原生业务应用综合成熟度=

⌊∑(弹性能力成熟度+高可用成熟度+自愈性成熟度+可观测性成 熟度+自动化成熟度)/5⌋

云原生业务应用综合成熟度= ⌊∑(∑I/2+∑D/4+∑G/9)/3⌋

参考:软件架构设计经验

注:本文借鉴信通院云原生应用成熟度模型,进行解析。

相关推荐
稻草人222223 分钟前
java Excel 导出 ,如何实现八倍效率优化,以及代码分层,方法封装
后端·架构
数据智能老司机2 小时前
精通 Python 设计模式——创建型设计模式
python·设计模式·架构
数据智能老司机3 小时前
精通 Python 设计模式——SOLID 原则
python·设计模式·架构
bobz9656 小时前
k8s svc 实现的技术演化:iptables --> ipvs --> cilium
架构
云舟吖6 小时前
基于 electron-vite 实现一个 RPA 网页自动化工具
前端·架构
brzhang8 小时前
当AI接管80%的执行,你“不可替代”的价值,藏在这20%里
前端·后端·架构
Lei活在当下18 小时前
【业务场景架构实战】4. 支付状态分层流转的设计和实现
架构·android jetpack·响应式设计
架构师沉默21 小时前
设计多租户 SaaS 系统,如何做到数据隔离 & 资源配额?
java·后端·架构
阿里云云原生1 天前
【云栖大会】AI原生、AI可观测、AI Serverless、AI中间件,4场论坛20+议题公布!
云原生
容器魔方1 天前
Bloomberg 正式加入 Karmada 用户组!
云原生·容器·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