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卷云舒:云原生业务应用成熟度模型

笔者最近学习了信通院发布的《云原生应用成熟度的评估模型》,做如下解读:

一、概述

云原生业务应用成熟度模型从企业业务应用基础设施域、应用研发域以及服务治理域等三个能力域二十个过程域综合评估企业业务应用在弹性、高可用、自愈性、可观测性以及自动化等五个维度的云原生能力成熟度水平。

**1、基础设施域:**评估企业业务应用底层计算、存储以及网络等基础设施资源的云原生化程度以及基础设施层运维方式和能力;

**2、应用研发域:**从架构设计、开发构建、部署发布以及质量管理等企业业务应用研发关键环节能力水平;

**3、服务治理域:**从企业业务应用发布上线后,评估云原生业务应用在应用层面运维运营支撑能力水平。

二、云原生业务应用特性成熟度评估方法

云原生业务应用特性包括弹性、高可用、自愈性、可观测性以及自动化等,其成熟度评估以及对 应能力域与过程域成熟度等级综合计算,具体对应关系如下:

表1 云原生业务应用特性成熟度

|-------------|-------------|------------|-------------|-------------|--------------|-------------|
| 能力域 | 过程域 | 云原生业务应用特性 |||||
| 能力域 | 过程域 | 弹性 | 高可用 | 自愈性 | 可观测性 | 自动化 |
| 基础设施域(C) | 基础设施资源(I1) | √ | √ | | | √ |
| 基础设施域(C) | 基础设施资源(I1) | | | √ | √ | √ |
| 应用研发域(D) | 架构设计(D1) | | | √ | | √ |
| 应用研发域(D) | 开发构建(D2) | √ | √ | | | √ |
| 应用研发域(D) | 测试管理(D3) | | √ | | | √ |
| 应用研发域(D) | 部署发布(D4) | | | √ | | |
| 服务治理域(G) | 注册发现(G1) | √ | | | √ | |
| 服务治理域(G) | 流量管理(G2) | √ | | | | |
| 服务治理域(G) | 服务容错(G3) | | | √ | | √ |
| 服务治理域(G) | 服务降级(G4) | √ | | | | √ |
| 服务治理域(G) | 故障注入(G5) | √ | | | | √ |
| 服务治理域(G) | 链路追踪(G6) | √ | | | | |
| 服务治理域(G) | 应用监控(G7) | | | | √ | √ |
| 服务治理域(G) | 日志管理(G8) | | √ | | | |
| 服务治理域(G) | 配置管理(G9) | | √ | √ | √ | √ |

根据云原生业务应用特性成熟度对照表(表1),云原生业务应用特性成熟度计算方法如下:

弹性能力成熟度 = ⌊(I1+D1+D2+D4+G1+G2+G5+G6+G7+G8)/10⌋

高可用能力成熟度 = ⌊(I1+D1+G1+G2+G3+G5+G7+G8+G9)/9⌋

自愈性能力成熟度 = ⌊(I1+G1+G2+G3+G4+G5+G9)/7⌋

可观测性能力成熟度 = ⌊(I2+G6+G7+G8)/4⌋

自动化能力成熟度 = ⌊(I1+I2+D2+D3+D4+G1+G2+G3+G4+G5+G6+G7+G8+G9)/14⌋

三、云原生业务应用综合成熟度评估方法

云原生业务应用综合成熟度根据基础设施域、应用研发域以及服务治理域成熟度综合计算,共分 为五级,具体如下:

表2 云原生业务应用综合成熟度定义:

|------------|---------------------|------------|------------------------------------------------------------|
| 级别 | 英文 | 中文 | 定义 |
| 1级 | Initial Level | 初始级 | 未实现任何云化改造,完全基于传统应用架构 |
| 2级 | Fundamental Level | 基础级 | 基础设施层基本完成云化改造,但仍基于传统应 用架构,应用服务具备有限的弹性和容灾能力 |
| 3级 | Comprehensive Level | 全面级 | 基础设施层完成云化改造,应用架构层服务化改 造持续进行,应用具备一定的弹性和高可用,实 现多维度的应用监控 |
| 4级 | Excellent Level | 优秀级 | 基础设施层探索无服务器化改造,应用架构层服 务化,应用具备弹性、高可用,基本实现服务自 愈,可观测以及自动化 |
| 5级 | Fabulous Level | 卓越级 | 基础设施层逐步实现无服务器化,应用架构层持 续演进,应用全面实现弹性、高可用、服务自愈、可观测以及自动化和智能化交付 |

云原生业务应用综合成熟度计算方法如下:

云原生业务应用综合成熟度=

⌊∑(弹性能力成熟度+高可用成熟度+自愈性成熟度+可观测性成 熟度+自动化成熟度)/5⌋

云原生业务应用综合成熟度= ⌊∑(∑I/2+∑D/4+∑G/9)/3⌋

参考:软件架构设计经验

注:本文借鉴信通院云原生应用成熟度模型,进行解析。

相关推荐
Dobby_0530 分钟前
【Docker】容器网络探索(二):实战理解 host 网络
网络·docker·云原生
九河云2 小时前
数字化转型中的网络安全风险与零信任架构实践
运维·科技·安全·web安全·架构
木木子99992 小时前
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
java·开发语言·架构
橙色云-智橙协同研发5 小时前
从 CAD 图纸到 Excel 数据:橙色云智橙 PLM 打造制造企业数字化协同新模式
大数据·功能测试·云原生·cad·plm·云plm·bom提取
鼓掌MVP5 小时前
Java框架的发展历程体现了软件工程思想的持续进化
java·spring·架构
小马哥编程7 小时前
【软考架构】案例分析-Web应用设计(应用服务器概念)
前端·架构
花姐夫Jun7 小时前
在 Ubuntu ARM 架构系统中安装并使用花生壳实现内网穿透
arm开发·ubuntu·架构
Wang's Blog9 小时前
Nestjs框架: 微服务事件驱动通信与超时处理机制优化基于Event-Based 通信及异常捕获实践
微服务·云原生·架构·nestjs
brzhang9 小时前
读懂 MiniMax Agent 的设计逻辑,然后我复刻了一个MiniMax Agent
前端·后端·架构
YXWik69 小时前
新版若依微服务增强swagger增强集成knife4j
微服务·云原生·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