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机器学习中的 K-均值聚类算法及其优缺点。

K-均值聚类算法是一种常见的无监督学习算法,用于将数据集中的观测点分成 K 个不同的组或簇。它是一种迭代算法,通过计算每个观测点与 K 个中心点的距离,并将每个观测点分配到距离最近的中心点所属的簇中。

算法步骤如下:

  1. 初始化 K 个中心点,可以是数据集中的随机点或通过其他方式选择。
  2. 将每个观测点分配给离它最近的中心点所属的簇。
  3. 对每个簇,重新计算中心点,将其设为簇中所有观测点的平均值。
  4. 重复步骤 2 和步骤 3,直到簇分配稳定或达到预定的迭代次数。

K-均值聚类算法的优点包括:

  1. 简单易实现:算法简单直观,易于理解和实现。
  2. 可扩展性: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K d),其中 n 是数据点的数量,K 是簇的数量,d 是数据点的特征维度。因此,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3. 可解释性:算法结果是一组划分好的簇,每个簇都有一个中心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据的内在结构。

然而,K-均值聚类算法也有一些缺点:

  1. 对初始聚类中心点的选择敏感:不同的初始聚类中心点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最终结果,因此,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点的选择非常敏感。
  2. 对异常值敏感:算法的结果受到异常值的影响,异常值可能会被错误地分配到某个簇中,导致簇的质量下降。
  3. 需要指定簇的数量:算法需要预先指定簇的数量 K,但实际应用中很难事先确定一个合适的 K 值。
  4. 对数据分布的假设:算法假设所有簇具有相同的方差,并且簇的形状是球形的。如果数据的分布不符合这些假设,算法的效果可能会下降。

综上所述,K-均值聚类算法是一种简单、易于理解和实现的聚类算法,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但它对初始聚类中心点的选择敏感,对异常值敏感,并且需要预先指定簇的数量。因此,在应用时需要谨慎选择合适的参数和输入数据。

相关推荐
dundunmm18 分钟前
【论文阅读】SIMBA: single-cell embedding along with features(2)
论文阅读·人工智能·embedding·生物信息·单细胞·多组学·细胞类型识别
金井PRATHAMA39 分钟前
意象框架:连接感知与认知的统一信息结构分析——基于上古汉语同源词意义系统的词源学与认知语言学探索
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
聚客AI1 小时前
🧠深度解析模型压缩革命:减枝、量化、知识蒸馏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llm
SHIPKING3931 小时前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Ollama、vLLM、LMDeploy对比:选择适合你的 LLM 推理框架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
zzywxc7871 小时前
AI 行业应用:金融、医疗、教育、制造业领域的落地案例与技术实现
android·前端·人工智能·chrome·金融·rxjava
新智元1 小时前
刚刚,GPT-5 Pro 自证全新数学定理!OpenAI 总裁直呼颠覆,大佬们集体转发
人工智能·openai
新智元1 小时前
28 岁华人执掌 1.85 万亿科技巨头 AI 大权!一觉醒来,图灵奖得主也要向他汇报
人工智能·openai
居然JuRan2 小时前
从LoRA到QLoRA再到全量微调
人工智能
腾讯云开发者2 小时前
数字化下半场:数智融合如何驱动增长新势能?
人工智能
机器之心2 小时前
字节开源Seed-OSS-36B模型,512k上下文
人工智能·open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