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MaPLe: Multi-modal Prompt Learning 多模式提示学习](#MaPLe: Multi-modal Prompt Learning 多模式提示学习)
- 文章介绍
- 动机
- [MaPLe:Multi-modal Prompt Learning 模型结构](#MaPLe:Multi-modal Prompt Learning 模型结构)
-
- [1、Deep Language Prompting 深度语言提示](#1、Deep Language Prompting 深度语言提示)
- [2、Deep Vision Prompting 深度视觉提示](#2、Deep Vision Prompting 深度视觉提示)
- [3、Vision Language Prompt Coupling 视觉语言提示耦合](#3、Vision Language Prompt Coupling 视觉语言提示耦合)
- 实验
-
- [1、通过V-L prompts prompting CLIP](#1、通过V-L prompts prompting CLIP)
- 2、基类到新类的泛化
- 3、跨数据集评估
- 4、域泛化
- 5、消融实验
- 总结
MaPLe: Multi-modal Prompt Learning 多模式提示学习
文章介绍
- 这篇文章于2023年发表在CVPR(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作者是Muhammad Uzair Khattak,Hanoona Rasheed,Muhammad Maaz,Salman Khan,Fahad Shahbaz Khan。
- 研究发现Clip的问题:在单个分支(语言或视觉)中使用prompt来调整表示是次优的,它不能在下游任务上灵活地动态调整两个表示空间。
- 作者提出了针对视觉和语言分支的多模态提示学习(MaPLe),以改善视觉和语言表征之间的一致性。
- 与CoCoOp方法相比更好。
动机

作者认为,Clip中只有文本编码器学习prompt,不足以对图像编码器所需的适应进行建模,因此着手基于多模态提示学习(MaPLe)来充分微调文本和图像编码器表示。
MaPLe:Multi-modal Prompt Learning 模型结构

- 这是第一个用于微调CLIP的多模式提示方法。
- 多模态提示是在视觉和语言分支的多个转换块中学习的,以逐步学习两种模态的协同行为。
- 提出了耦合函数,将文本和图像编码器中的提示学习联系起来,作为两种模式之间的桥梁,允许梯度的相互传播,以促进协同作用。
- 在视觉和语言分支的前 J J J 层( J J J < K K K )引入 learnable token。
text encoder | 文本编码器 | image encoder | 图像编码器 |
---|---|---|---|
W i W_i Wi | word embeddings | E i E_i Ei | image embeddings |
L i L_i Li | 某层transformer | V i V_i Vi | 某层transformer |
P i P_i Pi | 提示 | P i P_i Pi | 提示 |
c i c_i ci | class(CLS) tokens |
1、Deep Language Prompting 深度语言提示
-
作者在 text encoder 的前 J J J 层各引入了 b b b 个learnable tokens : { P i ∈ R d l {P_i \in \mathbb{R}}^{d_{l}} Pi∈Rdl} i = 1 b _{i=1}^b i=1b。
-
输入: [ P 1 , P 2 , ... , P b , W 0 ] [P_1, P_2, \ldots , P_b, W_0] [P1,P2,...,Pb,W0]
-
前 J J J 层:提示tokens被引入到每一层 L i L_i Li,与 W i W_i Wi 进行连接,这里的 [ ⋅ , ⋅ ] [ \cdot, \cdot] [⋅,⋅] 是指连接操作。(包括第 J J J 层)
− , W i \] = L i ( \[ P i − 1 , W i − 1 \] ) i = 1 , 2 , ... , J (1) \\left\[ -, W_i \\right\] = L_i \\left( \\left\[P_{i-1}, W_{i-1}\\right\] \\right) \\text { } i = 1, 2, \\ldots, J \\quad \\tag{1} \[−,Wi\]=Li(\[Pi−1,Wi−1\]) i=1,2,...,J(1) * 后 J J J 层:**没有额外的提示输入,而是处理前一层的prompt** ,通过自注意力机制和前馈神经网络来处理文本数据,计算最后的文本表示 z z z 。 \[ P j , W j \] = L j ( \[ P j − 1 , W j − 1 \] ) j = J + 1 , ... , K (2) \[P_j, W_j\] = L_j \\left( \\left\[P_{j-1}, W_{j-1}\\right\] \\right) \\text { } j = J + 1, \\ldots, K \\quad \\tag{2} \[Pj,Wj\]=Lj(\[Pj−1,Wj−1\]) j=J+1,...,K(2) z = TextProj ( w N K ) (3) z = \\text{TextProj} \\left(w_{N_K}\\right) \\quad \\tag{3} z=TextProj(wNK)(3) * 当 J = 1 J = 1 J=1 时,**提示 P P P 只应用于第一个Transformer层的输入** ,此时深度语言提示技术退化为**CoOp** 。 ### 2、Deep Vision Prompting 深度视觉提示 * 类似于深度语言提示,在 text encoder 的**前 J J J 层各引入了 b b b 个learnable tokens** : { P i \~ ∈ R d v {\\tilde{P_i} \\in \\mathbb{R}}\^{d_{v}} Pi\~∈Rdv} i = 1 b _{i=1}\^b i=1b。 * 前 J J J 层: \[ c i , E i \] = V i ( \[ c i − 1 , E i − 1 , P \~ i − 1 \] ) i = 1 , 2 , ... , J \[c_i, E_i\] = V_i(\[c_{i-1}, E_{i-1}, \\tilde{P}_{i-1}\]) \\quad \\text { } i = 1, 2, \\ldots, J \[ci,Ei\]=Vi(\[ci−1,Ei−1,P\~i−1\]) i=1,2,...,J * 后 J J J 层: \[ c j , E j , P \~ j \] = V j ( \[ c j − 1 , E j − 1 , P \~ j − 1 \] ) j = J + 1 , ... , K \[c_j, E_j, \\tilde{P}_j\] = V_j(\[c_{j-1}, E_{j-1}, \\tilde{P}_{j-1}\]) \\quad \\text{ } j = J + 1, \\ldots, K \[cj,Ej,P\~j\]=Vj(\[cj−1,Ej−1,P\~j−1\]) j=J+1,...,K x = ImageProj ( c K ) x = \\text{ImageProj}(c_K) x=ImageProj(cK) ### 3、Vision Language Prompt Coupling 视觉语言提示耦合 共享提示在两种模态之间建立联系,语言提示被引入到语言分支中的J层Transformer块中,而**视觉提示通过视觉到语言的投影函数从语言提示中获得**。  * independent V-L Prompting:独立V-L提示 * 通过投影函数 F ( ⋅ ) F(\\cdot) F(⋅)将语言提示 P i P_i Pi 映射到视觉提示 P i \~ \\tilde{P_i} Pi\~ * **F i F_i Fi是一个线性层,这个映射操作是一个从 d l dl dl 维到 d v dv dv 维的线性变换**。 #### 提示耦合过程 * 提示过程使用投影函数 F ( ⋅ ) F(\\cdot) F(⋅) 在前 J J J 个transformer块中进行 * 语言分支:通过 F i F_i Fi 对 P i P_i Pi 进行映射,得到了 P i \~ \\tilde{P_i} Pi\~。 * 视觉分支:通过引入了调整后的视觉提示 P i \~ \\tilde{P_i} Pi\~,保持了分支之间的协同作用。 ## 实验 ### 1、通过V-L prompts prompting CLIP  * shallow MaPLe(第1行)在泛化方面提供了对CoOp和Co-CoOp的持续改进。 * 深度语言提示(第3行)比深度视觉提示(第2行)有所改善,表明在语言分支学习的提示能更好地适应CLIP。 * 虽然单独结合上述两种方法(第4行)进一步提高了性能,但它很难从语言和视觉分支中获得综合效益。 * MaPLe与深度提示(第4行)结合了提示在两个分支中的好处,通过在语言提示上执行视觉提示的显式条件反射来强制交互。它提供了新类和基类准确度的改进,导致最佳HM为78.55%。 ### 2、基类到新类的泛化  * 给出了MaPLe在11个识别数据集上从基类到新类的泛化设置下的性能。 * 与最先进的Co-CoOp相比,MaPLe在所有11个数据集上的基本类和新类性能都有所提高,只有Caltech101的基本类性能略有下降。 * 与CLIP相比,Co-CoOp仅在4/11数据集上有所提高,平均新分类准确率从74.22%降至71.69%。 * MaPLe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它在6/11数据集上的新类别上提高了CLIP的准确性,平均增益从74.22%提高到75.14%。 ### 3、跨数据集评估  我们通过在所有1000个ImageNet类上学习多模态提示,然后直接将其转移到剩余的10个数据集上,来测试MaPLe的跨数据集泛化能力。MaPLe表现出有竞争力的性能,平均准确率最高,为66.30%。 ### 4、域泛化  评估了ImageNet训练模型对**各种域外数据集的直接可移植性**,并观察到,与表5所示的所有现有方法相比,它持续提升。 ### 5、消融实验  * Prompt Depth(左):深度J对语言和视觉分支深度的影响 **MaPLe在深度为 9 时实现了最大性能** * Prompt Length(右):提示符长度对MaPLe的影响 随着提示符长度的增加,基类上的性能一般保持不变,而新类的准确率则下降。这表明过拟合本质上损害了对新类别的泛化。  * Effectiveness of Multi-modal Prompting:多模式提示的有效性  * Prompting complexity:提示复杂度 MaPLe提供了更好的推理和训练速度,MaPLe†的参数比MaPLe小约9倍,MaPLe†对所有层prompt使用统一的V-L耦合函数,比MaPLe少约9倍的参数,但性能差异不大。 ## 总结 大规模V-L模型(例如CLIP)对下游任务的适应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因为大量的可调参数和有限的下游数据集大小。提示学习是一种高效且可扩展的技术,可以根据新的下游任务定制V-L模型。为此,目前的提示学习方法要么只考虑视觉方面的提示,要么只考虑语言方面的提示。我们的工作表明,对视觉和语言分支进行提示是至关重要的,以使V-L模型适当地适应下游任务。此外,我们提出了一种策略,**通过在不同的transformer阶段将视觉提示明确地限制在文本提示上,来确保视觉语言模式之间的协同作用**。我们的方法提高了对新类别、跨数据集迁移和具有域迁移的数据集的泛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