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目前公认最佳的排序法。它选择一个基准元素, 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步骤为:
-
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称为"基准"(pivot)。
-
重新排序数列,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后面(相同的数可以到任一边)。在这个分区结束之后,该基准就处于数列的中间位置。这个称为分区(partition)操作。
-
递归地(recursive)把小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和大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排序。
时间复杂度
快速排序有两个方向,左边的i下标一直往右走(当条件a[i] <= a[center_index]时),其中center_index是中枢元素的数组下标,一般取为数组第0个元素。 在中枢元素和a[j]交换的时候,很有可能把前面的元素的稳定性打乱,比如序列为 5 3 3 4 3 8 9 10 11 现在中枢元素5和3(第5个元素,下标从1开始计)交换就会把元素3的稳定性打乱。 所以快速排序是一个不稳定的排序算法,不稳定发生在中枢元素和a[j]交换的时刻。
最坏情况, 需要进行n‐1递归调用,其空间复杂度为O(n), 平均情况为O(logn)。
scss
/// 快速排序
quickSort(List<int> src) {
_quickSort(src, 0, src.length - 1);
}
/// 快速排序
_quickSort(List<int> src, int leftIndex, int rightIndex) {
// 如果左索引小于右索引,则递归地对数组进行快速排序
if (leftIndex < rightIndex) {
int p = _partition(src, leftIndex, rightIndex);
_quickSort(src, leftIndex, p - 1); // 对基准元素左侧的子数组进行快速排序
_quickSort(src, p + 1, rightIndex); // 对基准元素右侧的子数组进行快速排序
}
print("快速排序, src:$src \n");
}
// 定义一个名为 _partition 的函数,用于划分数组,并返回划分后的基准元素的索引位置
_partition(List<int> src, int left, int right) {
// 选择中间位置的元素作为基准元素
int p = (left + (right - left) / 2).toInt();
// 交换基准元素和最右边的元素
var temp = src[p];
src[p] = src[right];
src[right] = temp;
// 初始化游标 cursor
int cursor = left;
// 遍历数组并根据基准元素将元素交换到左侧或右侧
for (int i = left; i < right; i++) {
if (cf(src[i], src[right]) <= 0) {
// 如果当前元素小于等于基准元素,则交换它和游标位置的元素
var temp = src[i];
src[i] = src[cursor];
src[cursor] = temp;
cursor++;
}
}
// 将基准元素放置在游标位置
temp = src[right];
src[right] = src[cursor];
src[cursor] = temp;
return cursor; // 返回基准元素的索引位置
}
// 比较函数,用于判断两个元素的大小关系
cf(int a, int b) {
if (a < b) {
return -1; // 若 a 小于 b,则返回 -1
} else if (a > b) {
return 1; // 若 a 大于 b,则返回 1
} else {
return 0; // 若 a 等于 b,则返回 0
}
}
void main() {
quickSort([36, 3, 4, 2, 1, 6, 5, 9, 7, 8,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