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收人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观念不断升级,我国已经进人消费转型升级阶段,对绿色消费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培育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研究发现,从2012年开始,虽然我国生产领域的资源环境绩效有所提升,但都被消费领域资源环境绩效的下降所抵消,导致经济绿色转型速度下降。随着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这种效应会变得更加明显。
生产领域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消费领域的转型升级来推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CCE)分析表明绿色消费,尤其是衣、食、住、行领域的绿色消费可以在长时间内对经济发展与就业产生正向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政府发布了很多促进消费的文件,这些文件基本上都提到了绿色消费。在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地方政府的政策逐渐明晰,促进绿色消费主要集中在五个领域,分别是汽车、家电、家具、新型建材和可降解塑料。
消费是组织、团体与个人的共同行为,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消费绿色转型是必然趋势,绿色消费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形成可以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已经有一些国家将可持续消费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探索通过可持续消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目前,在绿色消费领域,我国还没有形成系统、明确的中长期目标以及具体的监测衡量指标。借鉴德国、瑞典等国家的做法,我国政府应该尽快建立绿色消费指标体系,对绿色消费情况进行有效评估,为"十四五"时期具体发展目标的确定提供有效依据。有机构通过研究提出了13项建议指标,其中总体性指标包括人均生活二氧化碳排放增长人均日常生活用水量、主要绿色产品产值、政府绿色采购比例等,领域指标可以按照衣、食、住、行、用、游等领域进行划分,选择能够反映主要资源环境绩效状况的、可以获取数据的指标。
在我国的居民消费中,衣、食、住、行、用消费占比达到了76%。CGE模型分析表明,我国这种消费结构将维持很长时间,有可能长达15年。衣、食、住、行、用五个领域对居民消费资源环境的影响比较大,一个单位的绿色产品消费就有可能在拉动经济增长、改善资源环境方面产生显著效果。为此,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发展绿色消费的重点可以放在绿色饮食、绿色建筑、绿色出行、绿色家用、绿色穿衣、绿色旅游等领域,优先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同时做好减量、再利用、再循环工作。
我国要坚持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时发力,加快构建绿色消费政策体坚持激励与约束并行,引导政府、企业与消费者共建共治共享。
在供给侧,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有利于推动绿色消费的制度体系,例如通过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等刺激消费者产生绿色消费意愿与行为;建立健全技术、产品、质量等标准体系,不断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通过检查、监督和管理创建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保证市场有序运营。
在需求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创建绿色消费的政策体系;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为社会提供绿色产品与服务;两者共同作用,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理念,培养绿色的生活方式,做出绿色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