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之前写过对王阳明 知行合一理论的文章,主要讨论知道跟行动的关系,也阐述了实践论的关联的知识。有个契机,刚好在短视频里面刷到某个博主讲知行合一的奥义,忽然我顿悟了,其实很久之前我也写过类似的文章,就是那篇很多人看的《为什么有些蛮厉害的人,后来都不咋样了》。
接下来我们来揭开王阳明心学的面纱,还有它真正的奥义。
背景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背景
我们了解一下历史,王阳明是在兵败之后,然后在龙场悟道,完成了个人的升华,总结了个人的领悟就是知行合一。
解决的问题
1、面对失败
这是非常现实的,比如说你考了很低分数,回家怎么让父母给你试卷签名,少不了一顿臭骂对吧,最后我们还是需要总结自己的失误下次做得更好。
这里就涉及到如何才能成功的问题,如何能够避坑,当时王阳明怎么思考的🤔?
里面有个很关键,也是很有意思的点,如果你是圣人,你会怎么处理?这里引出如何进行提升?
2、个人成长方向
这个例子给我们从中有一个启示,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完美无缺的圣人,他们在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做法、思路、心态都是怎样的。
在我们成长道路中会迷茫,比如说我学习了很多技术,当掌握到差不多,感觉自己没有了方向,这个时候跟我们的职业规划就起作用了,其实就是一个倒带的效果。
我们有了这个目标之后,其实还是很模糊,具体需要怎么做呢?接下来就是我们自己的思考,圣人如何处理事情?
3、行为举止修正
前面一点我们有了这个目标之后,我们需要细化具体需要怎么去做,以什么样的心态,怎样的行为去处理这件事情比较妥当。
倒带人生
读过《金刚经》的同学会对一个概念比较熟悉,因缘聚合,缘聚缘散,通过对事物的发展过程的理解,影响我们对事物的看法。
其中的理论,因为各种机缘巧合,促成了这一件事发生,就像因果关系。比如说我们拿了一把木材,然后点了火,木材燃烧自己,沸腾了一锅水。只有说木材自己燃烧释放热量,才能促成水沸腾这件事。
同样的思路,如果我们要做成某件事,需要进行倒带。还是刚刚那个例子,如果我们想要水沸腾,首先我们需要准备材料,一锅水,还有柴火,最后是打火机,具备这些条件我们才有可能做成这么一件事情。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在上面这个基础产生的,它实际上描述的是一种倒带解决问题的思路。
当你理解了如何让水沸腾这件事,你就会去练习自己的言行举止,然后实现这个目标,这就是知行合一。
写到这里我忽然感悟,为什么说人本性自足,而是被后天的贪欲所蒙惑。人与生俱来知道怎么合理解决问题,但是由于我们生活的环境,还有社会阅历所培养的性格、习惯、思考方式,导致我们无法摆脱固有处理方式。
只有我们逆向看待问题,改变自己的习惯才有可能改变结果。
了凡四训-改命
这里何尝不是一种知行合一,读过《了凡四训》的同学会知道,他小时候去算命,然后他的命运跟算命先生说的都一样,不管他怎么摆烂,他还是能考上事业编,做到某个位置,后来他就感觉人生很无聊,因为你的人生已经一览无余,没有生活的盼头。
后来有个高人跟他讲,你可以改命,具体怎么做,了凡每天把自己做过的事情一一记录起来,然后对自己做得不好的事情狠狠批自己一笔,慢慢的他的命运改变了。
这个涉及玄学的东西,我们不做具体讨论,但是在方法论上,它就是一种知行合一,通过审视自身的问题,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最终影响自己的结果,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架构师倒带的例子
因为博主是搞技术的,所以我就举了一个架构师的人生规划的例子,这个常常会在面试被问到:你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
首先你脑子里面有没有架构师这个概念,这个角色他需要什么能力,需要具备怎样的素养?
在我毕业的时候去了一家美妆公司实习,当时见到我们公司的工作很久的架构师,他的发型(没有头发)已经证明他能力很厉害,我就请教了他:架构师一般需要怎么做,相当怎么处理事情?他给的回答是靠经验,你需要依靠日积月累的经验,判断当前的难点怎么解决。
这是第一点:经验,丰富的debug经验
第二个,我们可以从招聘app看下,市面上对架构师要求,里面会提到比如说DDD理解,对devops的掌握,对框架、中间件的熟悉,对监控体系、线上排查经验要求..
在第二点,我们从现实中,业界对架构师岗位的要求,去抽象出它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点。
我们再来用知行合一的思路,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提高我们自己的经验,从而达到可能成为架构师的模子。
题外:唯心跟唯物是否冲突
前面的知行合一,其实在我们成长里面威力相当炸裂,但是当我们读过毛主席的文章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又会被颠覆了一遍,就是辩证唯物主义更加实用,究竟两个哪个更好,或者说它们之间冲突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思考,这两个东西是手段还是目的,毋庸置疑,他们是手段,既然是手段,他们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只不过说在某些场景某个做法会更优越。
在个人成长、未来规划上面,唯心主义是占据上风,因为它可以给我们指引,同时给我们希望、力量。
在实践当中,辩证唯物主义更加实用,因为我们面对更加复杂的人性,而不是一个理论上的理想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