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数据库:故障分析与配置优化

目录

前言

一、Mysql逻辑架构图

二、Mysql单实例常见故障

1、无法通过套接字连接到本地MySQL服务器

2、用户'root'@'localhost'访问被拒绝

3、远程连接数据库时连接很慢

4、无法打开以MYI结尾的索引文件

5、超出最大连接错误数量限制

6、连接过多

7、配置文件/etc/my.cnf权限问题

8、innodb数据文件损坏

三、Mysql主从环境常见故障

1、从库的I/O线程停止

[2、从库的 Slave_IO_Running 为 NO](#2、从库的 Slave_IO_Running 为 NO)

3、从库的中继日志relay-bin损坏

四、查看Mysql相关性能

五、Mysql优化

1、Mysql硬件优化

2、Mysql主配置文件优化

[2.1 Mysql全局参数优化](#2.1 Mysql全局参数优化)

[2.2 Mysql二进制日志的参数优化](#2.2 Mysql二进制日志的参数优化)

[2.3 Mysql关于innodb引擎的参数优化](#2.3 Mysql关于innodb引擎的参数优化)

[2.4 Mysql关于myisam引擎的参数优化](#2.4 Mysql关于myisam引擎的参数优化)

3、数据库设计与规划(架构上的优化))

4、数据查询优化

5、对查询进行缓存

[5.1 启动查询缓存](#5.1 启动查询缓存)

[5.2 查看查询缓存](#5.2 查看查询缓存)

[5.3 使用查询缓存](#5.3 使用查询缓存)

6、分库分表优化

[6.1 什么是分库分表](#6.1 什么是分库分表)

[6.2 为什么要分库分表](#6.2 为什么要分库分表)

[6.3 分库分表的实施策略](#6.3 分库分表的实施策略)

[6.4 分库分表存在的问题](#6.4 分库分表存在的问题)


前言

MySQL是目前企业最常见的数据库之一,在日常维护管理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故障。本文汇总了常见的故障,可增长学习经验。而MySQL默认配置无法满足高性能要求,所以本文还汇总了常见的性能优化配置

一、Mysql逻辑架构图

  • 客户端和连接服务

    • 客户端(Client):客户端是与MySQL数据库进行交互的应用程序或工具,例如MySQL命令行客户端、MySQL Workbench等。客户端负责发送SQL查询和接收查询结果。
    • 连接服务(Connection Service):连接服务负责管理客户端与MySQL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它处理客户端的连接请求,管理连接池,并确保连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核心服务功能

    • SQL接口(SQL Interface):SQL接口负责接收客户端发送的SQL查询,并将其转换为MySQL内部能够理解的格式。
    • 查询解析器(Query Parser):查询解析器解析SQL查询语句,构建查询执行计划,并优化查询以提高执行效率。
    • 查询缓存(Query Cache):查询缓存可以缓存查询结果,加快相同查询的执行速度。
    • 优化器(Optimizer):优化器分析查询执行计划的多个可能路径,并选择最优的执行路径,以提高查询性能。
  • 存储引擎层

    • 存储引擎层负责管理数据的存储和检索,不同的存储引擎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适用场景。常见的存储引擎包括:
      • InnoDB:支持事务处理和行级锁定,适合于需要强大事务支持的应用。
      • MyISAM:不支持事务处理,但具有较快的读取速度,适合于读操作较多的应用。
      • Memory: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读写速度非常快,但数据不持久化,适合于临时数据存储。
      • 等等:MySQL还支持其他存储引擎,每种引擎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可以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引擎。
  • 数据存储层

    • 数据存储层是实际存储数据的地方,包括表、索引、数据文件等。存储引擎通过数据存储层与底层存储交互,读取和写入数据。

这些组件共同构成了MySQL的逻辑架构,每个部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协同工作以提供高效、可靠的数据库服务

二、Mysql单实例常见故障

1、无法通过套接字连接到本地MySQL服务器

bash 复制代码
#报错信息
ERROR 2002 (HY000):	Can't connect to local MySQL server through	socket '/data/mysql/mysql.sock' (2)
#错误2002 (HY000):无法通过套接字连接到本地MySQL服务器

问题分析:

  • 以上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数据库未启动
  • 数据库端口被防火墙拦截导致
  • 数据库故障

解决方法:

  • 启动数据库
  • 防火墙开放数据库监听端口
  • 修复数据库

2、用户'root'@'localhost'访问被拒绝

bash 复制代码
#报错信息
ERROR 1045 (28000): Access denied for user 'root'@'localhost' (using password: NO)
#错误1045(28000):用户'root'@'localhost'访问被拒绝(使用密码:NO)

问题分析:

  • 密码不正确
  • 没有权限访问

解决方法:

(1)密码不正确,可修改root用户密码

①修改 my.cnf 主配置文件,在[mysqld]下添加 skip-grant-tables,重启数据库

bash 复制代码
[root@localhost ~]#vim /etc/my.cnf
[mysqld]
skip-grant-tables    
#添加,使登录mysql不使用授权表
[root@localhost ~]#systemctl restart mysqld.service

②无密码登录之后,修改数据库用户中的 root 密码

bash 复制代码
update mysql.user set authentication_string = password('123') where user='root';
#用于更新MySQL数据库系统表mysql.user中的用户root的密码。AUTHENTICATION_STRING是MySQL 5.7.0以后版本中用于存储密码的字段名

③登录测试新密码

④撤销添加的免密码认证设置,重启数据库服务,那么修改root密码成功,之后可用新密码登录到数据库

bash 复制代码
[root@localhost ~]#vim /etc/my.cnf
[mysqld]
#skip-grant-tables    
#撤销添加的免密码认证设置
[root@localhost ~]#systemctl restart mysqld.service

(2) 没有权限访问,可重新授权

bash 复制代码
[root@localhost ~]#grant all on *.* to 'root'@'mysql-server' identified by '123456';

3、远程连接数据库时连接很慢

bash 复制代码
#报错信息
在使用远程连接数据库时,偶尔会发生远程连接数据库很慢的问题

问题分析:

  • 如果 MySQL 主机查询 DNS 很慢
  • 有很多客户端同时连接时会导致连接很慢

由于开发机器是不能够连接外网的,在进行 MySQL 连接时,DNS 解析是不可能完成的, 从而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连接那么慢了

解决方法:

修改 my.cnf 主配置文件,在[mysqld]下添加 skip-name-resolve,重启数据库可以解决

注意在数据库授权禁止使用主机名

4、无法打开以MYI结尾的索引文件

bash 复制代码
#报错信息
Can't open file: 'xxx_forums.MYI'. (errno: 145)
#无法打开文件:'xxx_forums.MYI' (errno: 145)

问题分析:

  • 服务器非正常关机(如机房意外断电等情况),数据库所在空间已满,或一些其它未知的原因,对数据库表造成了损坏
  • 可能是操作系统下直接将数据库文件拷贝移动,会因为文件的属组问题而产生该错误

解决方法:

可以使用下面的两种方式修复数据表:

方法一:修复数据表(仅适合独立主机用户)

  • 使用 MySQL 自带的专门用户数据表检查和修复工具 myisamchk。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命令行下面才能运行 myisamchk 命令。常用的修复命令为:
bash 复制代码
myisamchk -r 数据文件目录/数据表名.MYI;
  • 通过 phpMyAdmin 修复, phpMyAdmin 带有修复数据表的功能,进入到某一个表中后,点击"操作",在下方的"表维护"中点击"修复表"即可

注意:以上两种修复方式在执行前一定要备份数据库

方法二:修改文件的属组(仅适合独立主机用户)

复制数据库文件的过程中没有将数据库文件设置为 MySQL 运行的帐号可读写(一般适用于 Linux 和 FreeBSD 用户)

5、超出最大连接错误数量限制

bash 复制代码
#报错信息
ERROR 1129 (HY000): Host 'xxx.xxx.xxx.xxx' is blocked because of many connection errors; unblock with 'mysqladmin flush-hosts'
#错误1129 (HY000):主机'xxx.xxx.xxx.xxx'被阻塞,因为许多连接错误;可使用'mysqladmin flush-hosts'解除阻塞

问题分析:

  • 由于 mysql 数据库的参数:max_connect_errors,其默认值是 10
  • 当大量(max_connect_errors)的主机去连接 MySQL,总连接请求超过了 10 次,新的连接就再也无法连接上 MySQL 服务。同一个 ip 在短时间内产生太多中断的数据库连接而导致的阻塞( 超过 mysql 数据库max_connection_errors 的最大值)

解决方法:

方法一:使用 mysqladmin flush-hosts 命令清除缓存

bash 复制代码
mysqladmin -uroot -p -h 172.16.12.10 flush-hosts Enter password:

方法二:修改mysql配置文件(max connect errors的值)

bash 复制代码
[root@localhost ~]#vim /etc/my.cnf
[mysqld]
max connect errors=10000
#根据实际情况,设定连接数值
[root@localhost ~]#systemctl restart mysqld.service

6、连接过多

bash 复制代码
#报错信息
Too many connections
#连接过多

问题分析:

指在数据库中,同时建立的连接数超出 Mysql 的最大连接数限制,导致数据库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解决方法:
方法一:在 my.cnf 配置文件里面增大连接数,然后重启 MySQL 服务下次生效

bash 复制代码
[root@localhost ~]#vim /etc/my.cnf
[mysqld]
max_connections = 10000
#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最大连接数值
[root@localhost ~]#systemctl restart mysqld.service

方法二:临时修改最大连接数,重启后不生效

bash 复制代码
mysql> set GLOBAL max_connections=10000;

7、配置文件/etc/my.cnf权限问题

bash 复制代码
#报错信息
Warning: World-writable config file '/etc/my.cnf' is ignored ERROR! MySQL is running but PID file could not be found
#警告:全局可写配置文件'/etc/my.cnf'被忽略!MySQL正在运行,但是找不到PID文件

问题分析:

MySQL 的配置文件/etc/my.cnf 权限不对

解决方法:

修改配置文件/etc/my.cnf 权限

bash 复制代码
chmod 644 /etc/my.cnf

8、innodb数据文件损坏

bash 复制代码
#报错信息
InnoDB: Error: page 14178 log sequence number 29455369832
InnoDB: is in the future! Current system log sequence number 29455369832

问题分析:

innodb数据文件损坏

解决方法:

修改 my.cnf 配置文件,在[mysqld]下添加 innodb_force_recovery=4,启动数据库后备份数据文件,然后去掉该参数,利用备份文件恢复数据

bash 复制代码
[root@localhost ~]#vim /etc/my.cnf
[mysqld]
innodb_force_recovery=4
[root@localhost ~]#systemctl restart mysqld.service

三、Mysql主从环境常见故障

1、从库的I/O线程停止

bash 复制代码
#报错信息
The slave I/O thread stops because master and slave have equal MySQL server ids; these ids must be different for replication to work (or the --replicate-same-server-id option must be used on slave but this does not always make sense; please check the manual before using it).

问题分析:

  • 网络不通
  • 防火墙、核心防护selinux没有关闭
  • my.cnf配置有问题:主库和从库的 server-id 值一样、二进制文件和中继日志选项不存在
  • 设置主从同步时:密码、file文件名、pos偏移量不对

解决方法:

  • 优化网络
  • 关闭防火墙、核心防护selinux
  • 修改 my.cnf 配置文件,将主库和从库的 server-id 值设置不一样、再添加二进制文件和中继日志选项
  • 重新设置主从同步,注意密码、file文件名、pos偏移量正确

2、从库的 Slave_IO_Running 为 NO

bash 复制代码
#报错信息
从库的Slave_IO_Running为NO

问题分析:

造成从库线程为 NO 的原因会有很多,主要原因是主键冲突或者主库删除或更新数据,从库内找不到记录,数据被修改导致。通常状态码报错有 1007、1032、1062、1452 等

解决方法:

方法一:

bash 复制代码
mysql> stop slave;
mysql> set global sql_slave_skip_counter=1;
mysql> start slave;

方法二:设置用户权限,设置从库只读权限

bash 复制代码
mysql> set global read_only=true;

3、从库的中继日志relay-bin损坏

bash 复制代码
#报错信息
Error initializing relay log position: I/O error reading the header from the binary log

分析问题:

从库的中继日志 relay-bin 损坏

解决方法:

手工修复,重新找到同步的 binlog 和 pos 点,然后重新同步即可。

bash 复制代码
mysql>create master to master_log_file='mysql-bin.xxx',master_log_pos=xxx;

四、查看Mysql相关性能

(1)查看每个客户端IP过来的连接消耗了多少资源

bash 复制代码
mysql> select * from sys.x$host_summary;

#系统表 sys.x$host_summary 中选择所有的列数据

(2)查看某个数据文件上发生了多少IO请求

bash 复制代码
mysql> select * from sys.x$io_global_by_file_by_bytes;

#系统表 sys.x$io_global_by_file_by_bytes 中选择所有的列数据

(3)查看每个用户消耗了多少资源

bash 复制代码
mysql> select * from sys.x$user_summary;

#从系统表 sys.x$user_summary 中选择所有列的数据

(4)查看总共分配了多少内存

bash 复制代码
mysql> select * from sys.x$memory_global_total;

#从系统表 sys.x$memory_global_total 中选择所有列的数据

(5)数据库连接来自哪里,以及这些连接对数据库的请求情况是怎样的

bash 复制代码
mysql> select host, current_connections, statements from sys.x$host_summary;

#从系统表 sys.x$host_summary 中选择 host(主机)、current_connections(当前连接数)和 statements(语句数量)这三个字段
#换句话说,这条指令的目的是获取主机的相关信息,包括当前的连接数以及执行的语句数量

(6)查看当前正在执行的SQL和执行show full processlist的效果相当

bash 复制代码
mysql> select conn_id, user, current_statement, last_statement from sys.x$session;

#从系统表 sys.x$session 中选择 conn_id(连接ID)、user(用户)、current_statement(当前语句)和 last_statement(最后一次语句)这四个字段
#换句话说,这条指令的目的是获取当前会话的连接ID、用户信息以及当前正在执行的语句以及最后一次执行的语句

(7)数据库中哪些SQL被频繁执行

bash 复制代码
mysql> select db,exec_count,query from sys.x$statement_analysis order by exec_count desc limit 10;
#从系统表 sys.x$statement_analysis 中选择 db(数据库)、exec_count(执行次数)和 query(查询)这三个字段,并按照执行次数降序排列,然后限制结果只显示前10行数据
#换句话说,这条指令的目的是找出执行次数最多的前10个查询语句以及它们所属的数据库

(8)哪个文件产生了最多的IO,读多,还是写的多

bash 复制代码
mysql> select * from sys.x$io_global_by_file_by_bytes limit 10;

#从系统表 x$io_global_by_file_by_bytes 中选择所有的列,并返回前10行的结果
#这种查询通常用于查看系统中 I/O 操作的相关信息,例如文件级别的 I/O 统计数据,以便进行性能分析和监控

(9)哪个表上的IO请求最多

bash 复制代码
mysql> select * from sys.x$io_global_by_file_by_bytes where file like "%ibd" order by total desc limit 10;

#从系统表 x$io_global_by_file_by_bytes 中选择所有的列,其中文件名(file)包含 "ibd" 的记录,并按照总字节数(total)进行降序排列,然后返回前10行的结果
#这种查询通常用于查找在MySQL中 I/O 操作量最大的 InnoDB 数据文件,以便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

(10)哪个表被访问的最多

先访问statement_analysis,根据热门SQL排序找到相应的数据表

哪些语句延迟比较严重?

查看statement_analysis中avg_latency的最高的SQL

bash 复制代码
mysql> select * from sys.x$statement_analysis order by avg_latency desc limit 10;

#从系统表 x$statement_analysis 中选择所有的列,并按照 avg_latency 字段的值进行降序排列,然后返回前10行的结果

(11)哪些SQL执行了全表扫描,如果没有使用索引,则考虑为大型表添加索引

bash 复制代码
mysql> select * from sys.x$statements_with_full_table_scans;

#从系统表 x$statements_with_full_table_scans 中选择所有的列,并返回它们的取值。这个查询可能是用于查找在数据库中执行全表扫描的SQL语句,以便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

(12)列出所有做过排序的规范化语句

bash 复制代码
mysql> select * from sys.x$statements_with_sorting;

#从系统表 x$statements_with_sorting 中选择所有的列,并返回它们的取值。这个查询可能是针对某个数据库或者系统进行性能分析、优化或者监控时使用的

(13)哪些SQL语句使用了临时表,又有哪些用到了磁盘临时表

查看statement_analysis中哪个SQL的tmp_tables 、tmp_disk_tables值大于0即可

bash 复制代码
mysql> select db, query, tmp_tables, tmp_disk_tables from sys.x$statement_analysis where tmp_tables>0 or tmp_disk_tables >0 order by (tmp_tables+tmp_disk_tables) desc limit 20;

#sys.x$statement_analysis: 这是一个系统视图,它提供了当前正在运行的语句的分析信息,包括语句的SQL文本、语句的执行计划、临时表的名称、临时表的行数等
#select db, query, tmp_tables, tmp_disk_tables: 这部分选择了db(数据库名称)、query(SQL文本)、tmp_tables(内存中的临时表数量)、tmp_disk_tables(磁盘上的临时表数量)这四个字段
#where tmp_tables>0 or tmp_disk_tables >0: 这部分过滤了tmp_tables或tmp_disk_tables大于0的记录,即只选择涉及到临时表的语句
#order by (tmp_tables+tmp_disk_tables) desc: 这部分将结果按照tmp_tables和tmp_disk_tables的总和(即临时表的总数量)降序排序
#limit 20: 这部分限制结果集的大小为20行。只有临时表使用最多的20个语句的信息会被返回

(14)列出所有使用临时表的语句------访问最高的磁盘临时表,然后访问内存临时表

bash 复制代码
mysql>select * from sys.statements_with_temp_tables;

#sys.statements_with_temp_tables是一个系统视图,它提供了当前正在运行的语句中涉及到临时表的详细信息,包括语句的SQL文本、语句的执行计划、临时表的名称、临时表的行数等

(15)哪个表占用了最多的buffer pool

bash 复制代码
mysql> select * from sys.x$innodb_buffer_stats_by_table order by allocated desc limit 10;

#sys.x$innodb_buffer_stats_by_table: 这是一个系统视图,它提供了InnoDB缓冲池中每个表的统计信息
#order by allocated desc: 这部分将结果按照allocated字段(即分配的空间)降序排序。desc表示降序排序
#limit 10: 这部分限制结果集的大小为10行。只有分配最多空间的10个表的信息会被返回

(16)每个库(database)占用多少buffer pool

bash 复制代码
mysql> select * from sys.x$innodb_buffer_stats_by_schema order by allocated desc limit 10;

#sys.x$innodb_buffer_stats_by_schema: 这是一个系统视图,它提供了InnoDB缓冲池中每个数据库模式的统计信息
#order by allocated desc: 这部分将结果按照allocated字段(即分配的空间)降序排序。desc表示降序排序
#limit 10: 这部分限制结果集的大小为10行。只有分配最多空间的10个数据库模式的信息会被返回

(17)获取指定数据库(dbname)中所有表的名称、注释、数据大小和行数

bash 复制代码
select table_name,table_comment,concat(truncate(data_length / 1024 / 1024/1024, 4),\"GB\") AS data_size,table_rows from information_schema.tables where table_schema="dbname"

#table_name: 这是表的名称。
#TABLE_COMMENT: 这是表的注释。在创建表时,你可以为表添加注释。
#CONCAT(TRUNCATE(data_length / 1024 / 1024/1024, 4),"GB") AS data_size: 这部分计算并格式化表的数据大小
data_length是表的数据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TRUNCATE(data_length / 1024 / 1024/1024, 4)将数据大小转换为GB,并保留4位小数
CONCAT(...,"GB")将结果格式化为GB
#table_rows: 这是表的行数

五、Mysql优化

1、Mysql硬件优化

说到服务器硬件,最主要的无非 CPU、内存、磁盘、网络四大关键因素。

  • 关于 CPU

CPU 对于 MySQL 应用,推荐使用 S.M.P.架构的多路对称 CPU。例如:可以使用两颗Intel Xeon 3.6GHz 的 CPU。现在比较推荐用 4U 的服务器来专门做数据库服务器,不仅仅是针对于 MySQL

  • 关于内存

物理内存对于一台使用 MySQL 的 Database Server 来说,服务器内存建议不要小于2GB,推荐使用 4GB 以上的物理内存。不过内存对于现在的服务器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可以忽略的问题,工作中遇到了高端服务器基本上内存都超过了 32G

  • 关于磁盘

磁盘寻道能力(磁盘 I/O)。以目前市场上普遍高转速 SAS 硬盘(15000 转/秒)为例, 这种硬盘理论上每秒寻道 15000 次,这是物理特性决定的,没有办法改变。 MySQL 每秒钟都在进行大量、复杂的查询操作,对磁盘的读写量可想而知。所以通常认为磁盘 I/O 是制约 MySQL 性能的最大因素之一,通常是使用 RAID-0+1 磁盘阵列,注意不要尝试使用RAID-5,MySQL 在 RAID-5 磁盘阵列上的效率并不高。如果不考虑硬件的投入成本,也可以考虑固态(SSD)硬盘专门作为数据库服务器使用。数据库的读写性能肯定会提高很多

  • 关于网络

标配的千兆网卡,10G网卡,bond0,MySQL服务器尽可能和使用它的web服务器在同一局域网内,尽量避免诸如防火墙策略等不必要的开销

2、Mysql主配置文件优化

通常默认的 my.cnf 配置文件无法发挥出 MySQL 最高的性能,所以需要根据不同的硬件进行优化,配置文件的优化也是重点。下面是物理内存为 32G 的数据库优化参数,具体从全局、二进制日志、主从、innodb、myisam 几个方面优化,仅供参考

2.1 Mysql全局参数优化

(1)default-time-zone=+8:00

默认 MySQL 使用的是系统时区,修改为北京时间,也就是所说的东八区

(2)interactive_timeout = 120

服务器关闭交互式连接前等待活动的秒数

(3)wait_timeout = 120

服务器关闭非交互连接之前等待活动的秒数

(4)open_files_limit = 10240

MySQL 服务器打开文件句柄数限制

(5)group_concat_max_len = 102400

MySQL 默认的拼接最大长度为 1024 个字节,由于 1024 个字节会出现不够用的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6)user=mysql

使用 mysql 用户运行

(7)character-set-server=utf8、init_connect='SET NAMES utf8'

设置字符集为 utf8

(8)back_log = 600

在 MySQL 暂时停止响应新请求之前,短时间内的多少个请求可以被存在堆栈中。如果系统在短时间内有很多连接,则需要增大该参数的值,该参数值指定到来的 TCP/IP 连接的监听队列的大小。默认值 50

(9)max_connections = 5000

MySQL 允许最大的进程连接数,如果经常出现 Too Many Connections 的错误提示, 则需要增大此值

(10)max_connect_errors = 6000

设置每个主机的连接请求异常中断的最大次数。当超过该次数,MySQL 服务器将禁止

host 的连接请求,直到 MySQL 服务器重启或通过flush hosts 命令清空此host 的相关信息

(11)table_cache = 1024

数据表调整缓冲区大小。它设置表高速缓存的数目。每个连接进来,都会至少打开一个表缓存。因此,table_cache 的大小与 max_connections 的设置有关。例如,对于 200 个并行运行的连接,应该让表的缓存至少有 200×N。这里 N 是应用可以执行查询的一个连接中表的最大数量。

此外,还需要为临时表和文件保留一些额外的文件描述符。 当 MySQL 访问一个表时, 如果该表在缓存中已经被打开,则可以直接访问缓存。如果还没有被缓存,但是在 MySQL 表缓冲区中还有空间,那么这个表就被打开并放入表缓冲区。如果表缓存满了,则会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当前未用的表释放,或者临时扩大表缓存来存放,使用表缓存的好处是可以更快速地访问表中的内容。执行 flushtables 会清空缓存的内容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 showstatus 命令查看数据库运行峰值时间的状态值 Open_tables 和 Opened_tables,判断是否需要增加 table_cache 的值(其中 open_tables 是当前打开的表的数量,Opened_tables 则是已经打开的表的数量)。若 open_tables 接近 table_cache, 并且 Opened_tables 值在逐步增加, 那就要考虑增加这个值的大小了。还有就是Table_locks_waited 比较高的时候,也需要增加 table_cache

(12)table_open_cache = 2048

指定表高速缓存的大小。每当MySQL 访问一个表时,如果在表缓冲区中还有空间,该表就被打开并放入其中,这样可以更快地访问表内容。

(13)max_heap_table_size = 256M

这个变量定义了用户可以创建的内存表(memory table)的大小。这个值用来计算内存表的最大行数值。这个变量支持动态改变,即 set @max_heap_table_size=#。但是对于已经存在的内存表就没有什么用了,除非这个表被重新创建(create table)、修改(alter table)或者truncate table。服务重启也会设置已经存在的内存表为全局 max_heap_table_size 的值

(14)external-locking = false

使用 skip-external-lockingMySQL 选项以避免外部锁定。该选项默认开启

(15)max_allowed_packet = 32M

设置在网络传输中一次消息传输量的最大值。系统默认值为 1MB,最大值是 1GB,必须设置 1024 的倍数

(16)sort_buffer_size = 512M

Sort_Buffer_Size 是一个 connection 级参数,在每个 connection(session)第一次需要使用这个 buffer 的时候,一次性分配设置的内存。Sort_Buffer_Size 并不是越大越好,由于是 connection 级的参数,过大的设置+高并发可能会耗尽系统内存资源

(17)join_buffer_size = 8M

用于表间关联缓存的大小,和 sort_buffer_size 一样,该参数对应的分配内存也是每个连接独享

(18)thread_cache_size = 300

服务器线程缓存这个值表示可以重新利用保存在缓存中线程的数量,当断开连接时如果缓存中还有空间,那么客户端的线程将被放到缓存中;如果线程重新被请求,那么请求将从缓存中读取;如果缓存中是空的或者是新的请求,那么这个线程将被重新创建;如果有很多新的线程,增加这个值可以改善系统性能。通过比较 Connections 和 Threads_created 状态的变量,可以看到这个变量的作用。设置规则如下:1GB 内存配置为 8,2GB 配置为 16, 3GB 配置为 32,4GB 或更高内存,可配置更大

(19)thread_concurrency = 8

设置 thread_concurrency 值的正确与否,对 MySQL 的性能影响很大,在多个 CPU(或多核)的情况下, 错误设置了 thread_concurrency 的值, 会导致 MySQL 不能充分利用多CPU(或多核),出现同一时刻只能一个 CPU 在工作的情况。thread_concurrency 应设为CPU

核数的 2 倍。比如有一个双核的 CPU,那么 thread_concurrency 的应该为 4;2 个双核的

cpu,thread_concurrency 的值应为 8

(20)query_cache_size = 512M

使用 MySQL 的用户,对于这个变量一定不会陌生。前几年的 MyISAM 引擎优化中, 这个参数也是一个重要的优化参数。但随着发展,这个参数也爆露出来一些问题。机器的内存越来越大,人们也都习惯性的把以前有用的参数分配的值越来越大。这个参数加大后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首先分析一下 query_cache_size 的工作原理:一个 SELECT 查询在 DB 中工作后,DB 会把该语句缓存下来。当同样的一个 SQL 再次来到 DB 里调用时,DB 在该表没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把结果从缓存中返回给 Client。这里有一个关建点,就是 DB 在利用Query_cache 工作时,要求该语句涉及的表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发生变更。那如果该表在发生变更时,Query_cache 里的数据又怎么处理呢?首先要把 Query_cache 和该表相关的语句全部设置为失效,然后再写入更新。那么如果 Query_cache 非常大,该表的查询结构又比较多,查询语句失效也慢,一个更新或是 Insert 就会很慢,这样看到的就是 Update 或是Insert 怎么这么慢了。所以在数据库写入量或是更新量也比较大的系统,该参数不适合分配过大。而且在高并发,写入量大的系统,建议把该功能禁掉

(21)query_cache_limit = 4M

指定单个查询能够使用的缓冲区大小,缺省为 1M

(22)query_cache_min_res_unit = 2k

默认是 4KB,设置值大对大数据查询有好处,但如果查询都是小数据查询,就容易造成内存碎片和浪费,查询缓存碎片率=Qcache_free_blocks/Qcache_total_blocks*100%。 如果查询缓存碎片率超过 20%,可以用 FLUSHQUERYCACHE 整理缓存碎片,或者尝试减小 query_cache_min_res_unit 。 如果查询都是小数据量, 那么查询缓存利用率

=(query_cache_size--Qcache_free_memory)/query_cache_size*100%。查询缓存利用率在 25%以下,说明 query_cache_size 设置的过大,可适当减小。查询缓存利用率在 80%以上而且 Qcache_lowmem_prunes>50 的话说明 query_cache_size 可能有点小,要不就是碎片太多。查询缓存命中率=(Qcache_hits--Qcache_inserts)/Qcache_hits*100%

(23)default-storage-engine = innodb

默认引擎,现在一般都是 innodb 引擎表居多

(24)thread_stack = 192K

设置 MySQL 每个线程的堆栈大小,默认值足够大,可满足普通操作。可设置范围为

128K 至 4GB,默认为 192KB

(25)transaction_isolation = READ-COMMITTED

设定默认的事务隔离级别,READCOMMITTEE 是读已提交

(26)tmp_table_size = 256M

tmp_table_size 的默认大小是 32M。如果一张临时表超出该大小,MySQL 产生一个Thetabletbl_nameisfull 形 式 的 错误 ; 如 果 执 行很 多 高 级 GROUPBY 查 询, 增 加tmp_table_size 值。如果超过该值,则会将临时表写入磁盘

(27)key_buffer_size = 1024M

指定用于索引的缓冲区大小,增加它可以得到更好的索引处理性能

(28)read_buffer_size = 2M

MySQL 读入缓冲区大小。对表进行顺序扫描的请求将分配一个读入缓冲区,MySQL 会为它分配一段内存缓冲区。read_buffer_size 变量控制这一缓冲区的大小。如果对表的顺序扫描请求非常频繁,并且认为频繁扫描进行得太慢,可以通过增加该变量值以及内存缓冲区大小提高其性能。和 sort_buffer_size 一样,该参数对应的分配内存也是每个连接独享

(29)read_rnd_buffer_size = 256M

MySQL 的随机读(查询操作)缓冲区大小。当按任意顺序读取行时(例如,按照排序顺序),将分配一个随机读缓存区。进行排序查询时,MySQL 会首先扫描一遍该缓冲,以避免磁盘搜索,提高查询速度。如果需要排序大量数据,可适当调高该值。但 MySQL 会为每个客户连接发放该缓冲空间,所以应尽量适当设置该值,以避免内存开销过大

(30)bulk_insert_buffer_size = 64M

批量插入数据缓存大小,可以有效提高插入效率,默认为 8M

(31)skip-name-resolve

禁止域名解析,包括主机名.所以授权的时候要使用 IP 地址

(32)ft_min_word_len = 1

从 MySQL4.0 开始就支持全文索引功能,但是 MySQL 默认的最小索引长度是 4。如果是英文默认值是比较合理的,但是中文绝大部分词都是 2 个字符,这就导致小于 4 个字

的词都不能被索引。MySQL 全文索引是专门为了解决模糊查询提供的,可以对整篇文章预先按照词进行索引,搜索效率高,能够支持百万级的数据检索

2.2 Mysql二进制日志的参数优化

(1)log-bin=mysql-bin

打开 MySQL 二进制功能

(2)binlog_cache_size = 4M

在事务过程中容纳二进制日志 SQL 语句的缓存大小。二进制日志缓存是服务器支持事务存储引擎并且服务器启用了二进制日志(---log-bin 选项)的前提下为每个客户端分配的内存

注意:是每个 Client 都可以分配设置大小的 binlogcache 空间。可以通过 MySQL 的以下两个 状态变量来判 断当前的 binlog_cache_size 的状况 : Binlog_cache_use 和Binlog_cache_disk_use

(3)max_binlog_cache_size = 128M

表 示 binlog 能 够使 用的 最大 cache 内 存大 小。 执行 多语 句事 务的 时候 , max_binlog_cache_size 如 果 不 够 大 的 话 , 系 统 可 能 会 报 出"Multi-statementtransactionrequiredmorethan'max_binlog_cache_size'bytesofstorage" 的错误

(4)max_binlog_size = 1G

Binlog 日志最大值,一般来说设置为 512M 或者 1G,但不能超过 1G。该大小并不能非常严格控制 Binlog 大小,尤其是当到达 Binlog 比较靠近尾部而又遇到一个较大事务的时候,系统为了保证事务的完整性,不可能做切换日志的动作,只能将该事务的所有 SQL 都记录进入当前日志,直到该事务结束。这一点和Oracle 的Redo 日志有点不一样,因为Oracle 的 Redo 日志所记录的是数据文件的物理位置的变化,而且里面同时记录了 Redo 和 Undo 相关的信息,所以同一个事务是否在一个日志中对 Oracle 来说并不关键。而 MySQL 在Binlog 中所记录的是数据库逻辑变化信息,MySQL 称之为 Event,实际上就是带来数据库变化的 DML 之类的 Query 语句

(5)sync_binlog=1

在 MySQL 中系统默认的设置是 sync_binlog=0,也就是不做任何强制性的磁盘刷新指

令,这时候的性能是最好的,但是风险也是最大的。因为一旦系统 Crash,在 binlog_cache 中的所有 binlog 信息都会被丢失。而当设置为"1"的时候最安全,但也是性能损耗最大的设置。因为当设置为 1 的时候,即使系统 Crash,也最多丢失 binlog_cache 中未完成的一个事务,对实际数据没有任何实质性影响。从以往经验和相关测试来看,对于高并发事务的系统来说,"sync_binlog"设置为 0 和设置为 1 的系统写入性能差距可能高达 5 倍甚至更多

(6)binlog_format=mixed

默认使用 statement 模式,基于 SQL 语句的复制,另外一种是基于行的复制,为提升效率,可以将以上两种模式混合使用。一般的复制使用 STATEMENT 模式保存 binlog,对于 STATEMENT 模式无法复制的操作使用 ROW 模式保存 binlog,MySQL 会根据执行的SQL 语句选择日志保存方式

(7)expire_logs_days = 7

二进制日志只留存最近 7 天,不用人工手动删除

(8)log-slave-updates

这条参数只读主从架构适用,当从库 log_slave_updates 参数没有开启时,从库的 binlog 不会记录来源于主库的操作记录。只有开启 log_slave_updates,从库 binlog 才会记录主库同步的操作日志

(9)slow_query_log

打开慢查询日志

(10)slow_query_log_file=slow.log

慢查询日志文件位置

(11)long_query_time = 2

记录超过 2 秒的 SQL 查询

2.3 Mysql关于innodb引擎的参数优化

(1)innodb_additional_mem_pool_size = 64M

这个参数用来设置 InnoDB 存储的数据目录信息和其它内部数据结构的内存池大小,类似于 Oracle 的 library cache。这不是一个强制参数,可以被突破

(2)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20480M

用于缓存索引和数据的内存大小,这个选项的值越多越好, 数据读写在内存中非常快, 减少了对磁盘的读写。当数据提交或满足检查点条件后才一次性将内存数据刷新到磁盘中。 然而内存还有操作系统或数据库其他进程使用,推荐设置 innodb-buffer-pool-size 为服务器总可用内存的 75%。 若设置不当, 内存使用可能浪费或者使用过多。 对于繁忙的服务器, buffer pool 将划分为多个实例以提高系统并发性, 减少线程间读写缓存的争用。buffer pool 的大小首先受 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 影响,当然影响较小

(3)innodb_data_file_path = ibdata1:1024M:autoextend

用 来 指 定 innodb tablespace 文 件 , 如 果 我 们 不 在 my.cnf 文 件 中 指 定innodb_data_home_dir 和innodb_data_file_path 那么默认会在datadir 目录下创建ibdata1 作为 innodb tablespace

(4)innodb_file_io_threads = 4

文件 IO 的线程数,一般为 4,但是在 Windows 下,可以设置得较大

(5)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 = 8

服务器有几个 CPU 就设置为几,建议用默认设置,一般为 8

(6)innodb_write_io_threads = 8

InnoDB 使用后台线程处理数据页上写 I/O(输入输出)请求的数量。一般设置为 CPU

核数,比如 CPU 是 2 颗 8 核的,可以设置为 8

(7)innodb_read_io_threads = 8

InnoDB 使用后台线程处理数据页上读 I/O(输入输出)请求的数量。一般设置为 CPU

核数,比如 CPU 是 2 颗 8 核的,可以设置为 8

(8)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2

如果将此参数设置为 1,将在每次提交事务后将日志写入磁盘。为提高性能,可以设置为 0 或 2,但要承担在发生故障时丢失数据的风险。设置为 0 表示事务日志写入日志文件,

而日志文件每秒刷新到磁盘一次。设置为 2 表示事务日志将在提交时写入日志,但日志文件每次刷新到磁盘一次

(9)innodb_log_buffer_size = 16M

此参数确定日志文件所用的内存大小,以 M 为单位。缓冲区更大能提高性能,但意外

的故障将会丢失数据。MySQL 开发人员建议设置为 1-8M 之间

(10)innodb_log_file_size = 256M

此参数确定数据日志文件的大小,以 M 为单位,较大的值可以提高性能,但也会增加恢复故障数据库所需的时间

(11)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3

为提高性能,MySQL 可以以循环方式将日志文件写到多个文件

(12)innodb_file_per_table = 1

独享表空间(关闭)

(13)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 = 90

Buffer_Pool 中 Dirty_Page 所占的数量, 直接影响 InnoDB 的关闭时间。 参数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 可以直接控制了 Dirty_Page 在 Buffer_Pool 中所占的比率, 而且幸运的是 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 是可以动态改变的。所以,在关闭 InnoDB 之前先将 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 调小,强制数据块 Flush 一段时间,就能够大大缩短MySQL 关闭的时间

(14)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 120

InnoDB 有其内置的死锁检测机制,能导致未完成的事务回滚。但是,如果结合 InnoDB 使用 MyISAM 的 locktables 语句或第三方事务引擎,InnoDB 就无法识别死锁。为消除这种可能性,可以将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设置为一个整数值,设置 MySQL 在允许其他事务修改那些最终受事务回滚的数据之前要等待多长时间(秒数)

(15)innodb_open_files = 8192 innodb

打开文件句柄数

2.4 Mysql关于myisam引擎的参数优化

(1)myisam_sort_buffer_size = 128M

MyISAM 表发生变化时重新排序所需的缓冲大小

(2)myisam_max_sort_file_size = 10G

MySQL 重建索引时所允许的最大临时文件的大小(当 REPAIR,ALTERTABLE 或者

LOADDATAINFILE)。如果文件大小比此值更大,索引会通过键值缓冲创建(更慢)

(3)myisam_repair_threads = 1

如果一个表拥有超过一个索引,MyISAM 可以通过并行排序使用超过一个线程去修复。这对于拥有多个 CPU 以及大量内存情况的用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4)myisam_recover

自动检查和修复没有适当关闭的 MyISAM 表

3、数据库设计与规划(架构上的优化)

纵向拆解: 专机专用

例:现在公司一台服务器同时负责 web、ftp、数据库等多个角色

R720 dell 内存 :768G 纵向拆解后就是:数据库服务器专机专用,避免额外的服务可能导致的性能下降和不稳定性

解决方法

横向拆解: 主从同步、负载均衡、高可用性集群,当单个 MySQL 数据库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时,可以考虑在数据库这个逻辑层面增加多台服务器,以达到稳定、高效的效果

4、数据查询优化

  • 建表时表结构要合理,每个表不宜过大;在任何情况下均应使用最精确的类型。例如,如果ID列用int是一个好主意, 而用text类型则是个蠢办法;TIME列酌情使用DATE或者DATETIME
  • 索引,建立合适的索引,加快对表中记录的查询
  • 查询时尽量减少逻辑运算(与运算、或运算、大于小于某值的运算)
  • 减少不当的查询语句,不要查询应用中不需要的列,比如说 select * from 等操作
  • 减小事务包的大小
  • 将多个小的查询适当合并成一个大的查询,减少每次建立/关闭查询时的开销
  • 将某些过于复杂的查询拆解成多个小查询,和上一条恰好相反
  • 建立和优化存储过程来代替大量的外部程序交互
  • 建立视图,简化查询结果集、灵活查询,可针对不同用户呈现不同结果集

5、对查询进行缓存

大多数LNMP应用都严重依赖于数据库查询,查询的大致过程如下:

PHP发出查询请求--->数据库收到指令对查询语句进行分析--->确定如何查询--->从磁盘中加载信息--->返回结果

如果反复查询,就反复执行这些。MySQL 有一个特性称为查询缓存,他可以将查询的结果保存在内存中,在很多情况下,这会极大地提高性能。不过,问题是查询缓存在默认情况下是禁用的

5.1 启动查询缓存

bash 复制代码
[root@localhost ~]#vim /etc/my.cnf
[mysqld]
query_cache_size = 32M  #添加此字段参数
[root@localhost ~]#systemctl restart mysqld

5.2 查看查询缓存

bash 复制代码
[root@localhost ~]#mysql -u root -p1    #登录到数据库中
mysql> show status like 'qcache%';   查看查询缓存

| 变量名 | 说明 |
| Qcache_free_blocks | 缓存中相邻内存块的个数,数目大说明可能有碎片。 如果数目比较大,可以执行: bash flush query cache; #对缓存中的碎片进行整理,从而得到一个空闲块 |
| Qcache_free_memory | 缓存中的空闲内存大小 |
| Qcache_hits | 每次查询在缓存中命中时就增大 |
| Qcache_inserts | 每次插入一个查询时就增大。即没有从缓存中找到数据 |
| Qcache_lowmem_prunes | 因内存不足删除缓存次数,缓存出现内存不足并且必须要进行清理,以便为更多查 询提供空间的次数。返个数字最好长时间来看;如果返个数字在不断增长,就表示可能碎片非常严重,或者缓存内存很少 如果Qcache_free_blocks比较大,说明碎片严重。 如果 free_memory 很小,说明缓存不够用了 |
| Qcache_not_cached | 没有进行缓存的查询的数量,通常是这些查询未被缓存或其类型不允许被缓存 |
| Qcache_queries_in_cache | 在当前缓存的查询(和响应)的数量 |

Qcache_total_blocks 缓存中块的数量

5.3 使用查询缓存

修改配置文件,添加query_cache_size = 32M

bash 复制代码
[root@localhost ~]#cat /etc/my.cnf
[mysqld]
datadir=/var/lib/mysql
socket=/var/lib/mysql/mysql.sock
user=mysql
#Disabling symbolic-links is recommended to prevent assorted security risk
symbolic-links=0
query cache size = 32m
#至少 4M 以存储数据结构,可扩展。整体100G,若此服务器只运行 MySQL 服务器,70-80G给mysql
[root@localhost ~]#systemctl restart mysqld     	#重启服务

创建库和表,并插入数据,查询数据生成缓存,最后查看缓存内容

bash 复制代码
mysql> create database aa;
mysql> use aa;
mysql> create table test3 (id int, name varchar(255));
mysql> insert into test3 values (1,'aaaa'), (2,'aaaa');
mysql> select * from test3;
mysql> show status like "qcache%";

再次查询

bash 复制代码
mysql> select * from test3;
mysql> show status like "qcache%";

经过多次select,命中的次数也会增加

bash 复制代码
mysql> select * from test3;
mysql> show status like 'qcache%';

6、分库分表优化

6.1 什么是分库分表

MySQL数据库的分库分表是一种数据库水平拆分的技术,用于解决单一数据库在处理大量数据时性能瓶颈的问题。在分库分表中,数据表根据一定的规则被分散存储在多个数据库实例或数据表中,以提高数据库的扩展性和性能

分库指的是将一个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散存储到多个数据库实例中,每个数据库实例负责存储部分数据。这样可以减轻单一数据库的压力,提高数据库的读写效率。

分表指的是将一个大表按照一定的规则拆分成多个小表,每个小表存储部分数据。这样可以减少单个数据表的数据量,提高查询和更新的效率。

通过分库分表,可以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数据库实例和数据表中,从而提高数据库的并发处理能力和横向扩展能力,降低单一数据库的负载压力,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扩展性

6.2 为什么要分库分表

数据库中的数据量不一定是可控的,在未进行分库分表的情况下,随着时间和业务的发展,库中的表会越来越多,表中的数据量也会越来越大,相应地,数据操作,增、删、改、查的开销也会越来越大;另外,一台服务器的资源(CPU、磁盘、 内存、IO等)是有限的,最终数据库所能承载的数据量、数据处理能力都将遭遇瓶颈

分库分表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库优化策略,通常用于处理大量数据和高并发的情况。以下是一些分库分表的主要优点:

  • 提高性能: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数据库实例和表中,可以减轻单个数据库实例或表的负担,提高查询性能和并发处理能力。通过分库分表,可以有效减少单个库表的数据量,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

  • 水平扩展:通过分库分表,可以方便地进行水平扩展,即在需要时增加更多的数据库实例和表来应对增长的数据量和请求。这种扩展方式相比垂直扩展更加灵活和可控

  • 提高可用性:通过分布式存储数据,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容错能力。即使某个数据库实例或表发生故障,其他数据库实例或表仍然可以正常工作,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 更好的维护性:分库分表可以使数据更加模块化和分离,便于管理和维护。例如,可以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对不同的数据库实例或表进行备份、优化和维护,减少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6.3 分库分表的实施策略

如果你的单机性能很低了,那可以尝试分库。分库,业务透明,在物理实现上分成多个服务器,不同的分库在不同服务器上。分区可以把表分到不同的硬盘上,但不能分配到不同服务器上。一台机器的性能是有限制的,用分库可以解决单台服务器性能不够,或者成本过高问题

使用MySQL的分区表功能,将单个表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多个分区存储,但当分区之后,表还是很大,处理不过来,这时候可以用分库。orderid,userid,ordertime,.....

userid%4=0,用分库 1

userid%4=1,用分库 2

userid%4=2, 用分库 3

userid%4=3,用分库 4

上面这个就是一个简单的 分库路由,根据 userid 选择分库,即不同的服务器

6.4 分库分表存在的问题

  • 事务问题

在执行分库分表之后,由于数据存储到了不同的库上,数据库事务管理出现了困难。如果依赖数据库本身的分布式事务 管理功能去执行事务,将付出高昂的性能代价;如果由应用程序去协助控制,形成程序逻辑上的事务,又会造成编程方面的负担

  • 跨库跨表的 join 问题

在执行了分库分表之后,难以避免会将原本逻辑关联性很强的数据划分到不同的表、不同的库上,这时,表的关联操作 将受到限制,我们无法 join 位于不同分库的表,也无法 join 分表粒度不同的表,结果原本一次查询能够完成的业务,可能需要多次查询才能完成​​​

  • 额外的数据管理负担和数据运算压力

额外的数据管理负担,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数据的定位问题和数据的增、删、改、查的重复执行问题,这些都可以通过应用程序解决,但必然引起额外的逻辑运算,例如,对于一个记录用户成绩的用户数据表userTable,业务要求查出成绩最好的 100 位,在进行分表之前,只需一个 order by 语句就可以搞定,但是在进行分表之后,将需要 n 个 order by 语句,分别查出每一个分表的前 100 名用户数据,然后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合并计算,才能得出结果

相关推荐
周全全11 分钟前
MySQL报错解决:The user specified as a definer (‘root‘@‘%‘) does not exist
android·数据库·mysql
白云如幻15 分钟前
MySQL的分组函数
数据库·mysql
荒川之神31 分钟前
ORACLE 闪回技术简介
数据库·oracle
时差9532 小时前
【面试题】Hive 查询:如何查找用户连续三天登录的记录
大数据·数据库·hive·sql·面试·database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2 小时前
R包下载太慢安装中止的解决策略-R语言003
java·数据库·r语言
人工智能培训咨询叶梓2 小时前
探索开放资源上指令微调语言模型的现状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性能优化·调优·大模型微调·指令微调
秋意钟2 小时前
MySQL日期类型选择建议
数据库·mysql
Dxy12393102163 小时前
python下载pdf
数据库·python·pdf
ac-er88883 小时前
MySQL如何实现PHP输入安全
mysql·安全·php
桀桀桀桀桀桀4 小时前
数据库中的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
数据库·my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