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TCP协议可靠传输保证(序列号/确认应答机制、超时重传、最长消息长度、滑动窗口控制、拥塞控制)

TCP协议可靠传输

1.序列号确认应答机制

这个机制类似于问答的形式。比如在课堂上老师会问你"明白了吗?",假如你没有隔一段时间没有回应或者你说不明白,那么老师就会重新讲一遍。其实计算机的确认应答机制也是一样的,发送端发送信息给接收端,接收端会回应一个包,这个包就是应答包

上述过程中,只要发送端有一个包传输,接收端没有回应确认包(ACK包),都会重发。或者接收端的应答包,发送端没有收到也会重发数据。这就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2.超时重传

超时重传是指发送出去的数据包到接收到确认包之间的时间,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会被认为是丢包了,需要重传。那么我们该如何确认这个时间值呢?

我们知道,一来一回的时间总是差不多的,都会有一个类似于平均值的概念。比如发送一个包到接收端收到这个包一共是0.5s,然后接收端回发一个确认包给发送端也要0.5s,这样的两个时间就是RTT(往返时间)。然后可能由于网络原因的问题,时间会有偏差,称为抖动(方差)。

从上面的介绍来看,超时重传的时间大概是比往返时间+抖动值还要稍大的时间。

但是在重发的过程中,假如一个包经过多次的重发也没有收到对端的确认包,那么就会认为接收端异常,强制关闭连接。并且通知应用通信异常强行终止

3.最长消息长度

在建立TCP连接的时候,双方约定一个最大的长度(MSS)作为发送的单位,重传的时候也是以这个单位来进行重传。理想的情况下是该长度的数据刚好不被网络层分块。

4.滑动窗口控制

我们上面提到的超时重传的机制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发送一个包到发送下一个包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可以。所以我们就想着能不能不用等待确认包就发送下一个数据包呢?这就提出了一个滑动窗口的概念

窗口的大小就是在无需等待确认包的情况下,发送端还能发送的最大数据量。这个机制的实现就是使用了大量的缓冲区,通过对多个段进行确认应答的功能。通过下一次的确认包可以判断接收端是否已经接收到了数据,如果已经接收了就从缓冲区里面删除数据。

在窗口之外的数据就是还未发送的和对端已经收到的数据。那么发送端是怎么样判断接收端有没有接收到数据呢?或者怎么知道需要重发的数据有哪些呢?通过下面这个图就知道了。

如上图,接收端在没有收到自己所期望的序列号数据之前,会对之前的数据进行重复确认。发送端在收到某个应答包之后,又连续3次收到同样的应答包,则数据已经丢失了,需要重发。

5.拥塞控制

窗口控制解决了 两台主机之间因传送速率而可能引起的丢包问题,在一方面保证了TCP数据传送的可靠性。然而如果网络非常拥堵,此时再发送数据就会加重网络负担,那么发送的数据段很可能超过了最大生存时间也没有到达接收方,就会产生丢包问题。为此TCP引入慢启动机制,先发出少量数据,就像探路一样,先摸清当前的网络拥堵状态后,再决定按照多大的速度传送数据。

发送开始时定义拥塞窗口大小为1;每次收到一个ACK应答,拥塞窗口加1;而在每次发送数据时,发送窗口取拥塞窗口与接送段接收窗口最小者。

慢启动:在启动初期以指数增长方式增长;设置一个慢启动的阈值,当以指数增长达到阈值时就停止指数增长,按照线性增长方式增加至拥塞窗口;线性增长达到网络拥塞时立即把拥塞窗口置回1,进行新一轮的"慢启动",同时新一轮的阈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相关推荐
c语言中的小小白19 分钟前
【Linux网络】————HTTP协议详解
网络·网络协议·http
achene_ql1 小时前
WebRTC:去中心化网络P2P框架解析
网络·去中心化·webrtc·p2p
s_little_monster2 小时前
【Linux】socket网络编程之TCP
linux·运维·网络·笔记·学习·tcp/ip·学习方法
煤灰2422 小时前
Linux上的网络编程-初探
linux·网络
啊QQQQQ2 小时前
网络IP分片
网络·网络协议·tcp/ip
✿ ༺ ོIT技术༻2 小时前
Linux:深入理解网络层
运维·服务器·网络
程序员与背包客_CoderZ2 小时前
自动驾驶技术栈——DoIP通信协议
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车载系统·自动驾驶
DK221513 小时前
计算机网络基础科普
c++·计算机网络
网络空间小黑4 小时前
WEB渗透测试----信息收集
服务器·前端·网络·安全·web安全·网络安全
航Hang*4 小时前
实战项目3(04)
网络·计算机网络·en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