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4月17日)vector底层原理

1.vector<vector>底层原理

vector是表示可变大小数组的序列容器,相当于一个动态的数组,比数组优越的在于它具有可动态改变的大小,同时,它写成了类模板,说明可以适用于其他类型,包括vector本身,它的底层原理是这样实现的:

在vector里创建vector数组,相当于vector里存的是每一个vector数组的头指针,就像二维数组一样,

以顺序表为例,描述顺序表的结构体里有数组的头指针,元素个数、数组容量,那vector<vector>的结构体里就有指向第一个vector的头指针、元素个数、数组容量,而第一个vector里就有数组的头指针,元素个数、数组容量,类似于一种层层嵌套的感觉。

但实际上,标准的vector是由三个迭代器实现的,并非我们上面描述的那样。

例题:杨辉三角

题目链接

在C语言里可以用二维数组进行实现,但C++方式又该如何做呢?

用我们上面说的vector<vector>就行了。

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去分配空间?像C语言那样静态数组的一口气开完会浪费,开少又不够,vector里的resize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

如上图的三角形,第一行有一个,第二行有两个,以此类推,所以,对每一个vector,我们含顺序进行resize,在这里reserve也可以起到开空间的作用,但resize还可以进行初始化,节省很多不必要的操作。

开辟空间完成后,根据杨辉三角的定义,每个数是它左上方和右上方的数的和,进行计算即可。

cpp 复制代码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vector<int>> generate(int numRows) {
        vector<vector<int>> vv(numRows);
        for(int i=0;i<numRows;i++)
        {
            vv[i].resize(i+1,1);
        }
        for(int i=2;i<numRows;i++)
        {
            for(int j=1;j<i;j++)
            {
                vv[i][j]=vv[i-1][j-1]+vv[i-1][j];
            }
        }
        return vv;
    }
};
相关推荐
psybrain7 分钟前
脑科学圈| 利用眼动追踪评估演讲情境下焦虑障碍儿童的注视行为
学习·心理学·脑科学·课堂·焦虑·儿童青少年·眼动
yi.Ist9 分钟前
数据结构 —— 键值对 map
数据结构·算法
s1533512 分钟前
数据结构-顺序表-猜数字
数据结构·算法·leetcode
Coding小公仔14 分钟前
LeetCode 8. 字符串转换整数 (atoi)
算法·leetcode·职场和发展
GEEK零零七20 分钟前
Leetcode 393. UTF-8 编码验证
算法·leetcode·职场和发展·二进制运算
笑衬人心。31 分钟前
Java 17 新特性笔记
java·开发语言·笔记
DoraBigHead1 小时前
小哆啦解题记——异位词界的社交网络
算法
序属秋秋秋1 小时前
《C++初阶之内存管理》【内存分布 + operator new/delete + 定位new】
开发语言·c++·笔记·学习
许白掰2 小时前
Linux入门篇学习——Linux 工具之 make 工具和 makefile 文件
linux·运维·服务器·前端·学习·编辑器
木头左2 小时前
逻辑回归的Python实现与优化
python·算法·逻辑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