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叉编译环境
顶层makefile中CROSS_COMPILE工具链路径修改;
ARCH ?=arm
CROSS_COMPILE ?= xxx //指定交叉编译工具链前缀
2.导入当前处理前的默认值
make <soc_name>_defconfig
arm处理器在arch/arm/configs目录下.基于arm不同开发板的默认配置
敲入命令后,在顶层目录下生成.config,该文件是从arch/arm/configs/<soc_name>_defconfig导入过来,并增加已关闭配置项.
.config生成后,需要新增删除啥选项,可以直接在.config中=y或#注销(不推荐此种方式)
使用make menuconfig进行修改,然后保存更新.config(推荐使用该方式)
linux内核挂载根文件系统需要在NFS网络协议中挂载的,所以必须make menuconfig中选择好NFS+TCPIP+网卡驱动.
make menuconfig时选择M 模块编译后,编译时该模块不会存在于内核image当中,需要使用insmod 插入再使用.
3.编译内核
//这个命令是编译make menuconfig时选中为*的内核选项
make uImage //生成vmLinux,为elf文件,必须运行在内核之上,但本身linux内核直接运行在处理器上,所以只能是.bin格式.该文件不能使用.
//生成zImage,是使用OBJCOPY vmLinux zImage,存在在arch/arm/boot下。但这个文件uboot不能识别,最终需要使用uImage.
//我们最终想使用uImage,在编译最后阶段会调用mkimage 命令生成uImage,该命令是编译机操作系统自带的工具.
//如果缺少mkimage这个工具,可以到uboot/tools下下面找到这个mkimage工具.cp mkimage /usr/bin
//这个命令是编译make menuconfig时选中为M的内核选项,编译为独立模块
make modules
编译内核make
编译内核和模块 make all
安装内核make install
安装模块make modules_install
其他命令查看Make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