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实验资料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tYno7wmj11_bh1-UgL8HTQ?pwd=o1hk
提取码:o1hk
一、对寄存器的理解
1.通俗认识寄存器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图。
试想如果没有寄存器,要控制8个LED灯的亮灭那么我们需要8个开关一对一进行控制。扳到ON,控制灯的亮。扳到OFF,控制灯的灭。而单片机中控制的东西太多太多,用开关来控制的话,至少需要成百上千个开关,显然这是不明智的。
因此,我们引入"寄存器 ",顾名思义,寄存器,应当是用来寄存东西的 。而在单片机中的寄存器,就是用来寄存二进制数的 。在上面的实例中,我们仅需一个8位寄存器就可以实现对这8个LED的控制。我们拨动开关相当于往寄存器里写数据,我们观察的开关的状态,相当于读取寄存器的数值。因此,一个8位寄存器,可以理解成8个小开关组成。
我们查阅资料可知,寄存器通常是由晶体管组成,它的体积微乎其微,非常适合在CPU中寄存数据。
2.深入了解寄存器
我们已经知道单片机中有很多寄存器。就相当于有很多组"开关 "。那么我们如何来管理这些"开关 "呢?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寄存器的符号(名字)和地址。
下图是与I/O口相关的寄存器 :
**注意:STM32单片机中的寄存器是32位的。(有些寄存器没有用高16位寄存器,比如:端口输出数据寄存器)**但是,不管哪款单片机,道理都是相通的。
下表是STM32F10xxx的寄存地址分布情况 :
STM32C8T6芯片共有48个引脚 :
具体功能如下:
我们可以看出GPIOA/B都有从0到15,都是16个引脚。
在GPIO配置寄存器中,每个引脚的模式由4位进行配置,16个端口就需要64位。
(1)端口配置低寄存器(配置0到7引脚的寄存器)
①CNF:configure。配置对应端口的输入输出模式。
②MODE:配置对应端口的输出速度。
(2)端口配置高寄存器(配置8到15引脚)
思考:为什么GPIOx_CRH的起始地址会偏移了4个字节(32位),而GPIOx_CRL却没有?
这是因为GPIOx_CRH恰好接在GPIOx_CRL后面,GPIOx_CRL恰好占了32位。
3.GPIO口的功能描述
在STM32中,GPIO(通用输入输出)接口通常是与APB2(Advanced Peripheral Bus 2,即高级外设总线)关联,是APB2的外设。
二、配置寄存器点亮流水灯
1.配置寄存器
框起来的是要用的寄存器的地址。
(1)时钟设置
由上面我们知道,GPIO口是APB2总线的外设。故我们在手册中要去查找APB2的外设时钟使能寄存器进行设置。
观察到时钟配置是置1打开,置0关闭。
因为本次实验要同时用到三个端口,要配置三个时钟,那我就不客气了,我直接打开GPIOA、B、C三个口的时钟。
cpp
RCC->APB2ENR=0x0000001C; //配置三个端口的时钟
(2)配置端口寄存器的输入输出模式
以配置GPIOA2引脚为例
cpp
GPIOA->CRL=0x00000300;//配置GPIOA2的输入输出模式
(3)配置端口输出数据寄存器
ODR:OutputDataRegister
cpp
GPIOA->ODR=0x00000000; //低电平点亮
2.完整代码
cpp
#include "stm32f10x.h" // Device header
#include "Delay.h"
int main()
{
//配置三个口的时钟
RCC->APB2ENR=0x0000001C; //给GPOIA、B、C口配置时钟
//配置GPIOA2口的输出模式及输出电平
GPIOA->CRL=0x00000300; //使用GPIOA2引脚
//GPIOA->ODR=0x00000000; //GPIOA2引脚低电平点亮
GPIOA->ODR=0x00000004; //GPIOA2引脚高电平熄灭
//配置GPIOB12口的输出模式及输出电平
GPIOB->CRH=0x00030000; //使用GPIOB12引脚
//GPIOB->ODR=0x00000000; //GPIOB12引脚低电平点亮
GPIOB->ODR=0x00001000; //GPIOB12引脚高电平熄灭
//配置GPIOC15口的输出模式及输出电平
GPIOC->CRH=0x30000000; //使用GPIOC15引脚
//GPIOC->ODR=0x00000000; //GPIOC15引脚低电平点亮
GPIOC->ODR=0x00008000; //GPIOc15引脚高电平熄灭
while(1)
{
GPIOA->ODR=0x00000000; //GPIOA2引脚低电平点亮
Delay_s(1);
GPIOA->ODR=0x00000004; //GPIOA2引脚高电平熄灭
GPIOB->ODR=0x00000000; //GPIOB12引脚低电平点亮
Delay_s(1);
GPIOB->ODR=0x00001000; //GPIOB12引脚高电平熄灭
GPIOC->ODR=0x00000000; //GPIOC15引脚低电平点亮
Delay_s(1);
GPIOC->ODR=0x00008000; //GPIOc15引脚高电平熄灭
}
}
3.proteus仿真
4.STM32实际效果
2024年5月5日001
与预期结果一致。
三、将PC13的自带灯也引入流水灯
太简单了,仍然去手册里查找GPIOC13相应寄存器的值进行配置,加上几行代码不就OK了!
1.添加的代码
注意:这两者的端口输出模式须同时配置,不然前面配置的会被覆盖,导致只配置成功后面配置的。
cpp
//配置GPIOC13口和GPIOC15口的输出模式及输出电平
GPIOC->CRH=0x30300000; //使用GPIOC13和15引脚
//GPIOC->ODR=0x00000000; //GPIOC13和15引脚低电平点亮
GPIOC->ODR=0x0000A000; //GPIOC13和15仍然保持高电平
cpp
GPIOC->ODR=0x00008000; //GPIOC13引脚低电平点亮,GPIOC15仍然保持高电平
Delay_s(1);
GPIOC->ODR=0x0000A000; //GPIOC13和GPIOC15引脚高电平熄灭
2.完整代码
cpp
#include "stm32f10x.h" // Device header
#include "Delay.h"
int main()
{
//配置三个口的时钟
RCC->APB2ENR=0x0000001C; //给GPOIA、B、C口配置时钟
//配置GPIOA2口的输出模式及输出电平
GPIOA->CRL=0x00000300; //使用GPIOA2引脚
//GPIOA->ODR=0x00000000; //GPIOA2引脚低电平点亮
GPIOA->ODR=0x00000004; //GPIOA2引脚高电平熄灭
//配置GPIOB12口的输出模式及输出电平
GPIOB->CRH=0x00030000; //使用GPIOB12引脚
//GPIOB->ODR=0x00000000; //GPIOB12引脚低电平点亮
GPIOB->ODR=0x00001000; //GPIOB12引脚高电平熄灭
//配置GPIOC13口和GPIOC15口的输出模式及输出电平
GPIOC->CRH=0x30300000; //使用GPIOC13和15引脚
//GPIOC->ODR=0x00000000; //GPIOC13和15引脚低电平点亮
GPIOC->ODR=0x0000A000; //GPIOC13和15仍然保持高电平
while(1)
{
GPIOA->ODR=0x00000000; //GPIOA2引脚低电平点亮
Delay_s(1);
GPIOA->ODR=0x00000004; //GPIOA2引脚高电平熄灭
GPIOB->ODR=0x00000000; //GPIOB12引脚低电平点亮
Delay_s(1);
GPIOB->ODR=0x00001000; //GPIOB12引脚高电平熄灭
GPIOC->ODR=0x00008000; //GPIOC13引脚低电平点亮,GPIOC15仍然保持高电平
Delay_s(1);
GPIOC->ODR=0x0000A000; //GPIOC13和GPIOC15引脚高电平熄灭
GPIOC->ODR=0x00002000; //GPIOC15引脚低电平点亮,GPIOC13仍然保持高电平
Delay_s(1);
GPIOC->ODR=0x0000A000; //GPIOC13和GPIOC15引脚高电平熄灭
}
}
3.proteus仿真
4.STM32实际效果
2024年5月2日002
与预期结果一致。
四、总结
做完实验之后,我发现通过使用寄存器的方式点亮流水灯是比较底层的方法,也是比较笨的方法。但是,它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STM32单片机中寄存器大致有哪些,对应的位置又在哪。
通过本实验,一步一步自己配置要用的寄存器数据,其实挺有意思的。当在同时使用GPIOC15和PC15端口时,我一开始是一个一个端口去配置模式的,发现只有后面配置那个能亮,最后仔细检查发现这两者得同时配置,否则,后面配置的会覆盖前面配置的。
本人才疏学浅,仍然有一处不太明白,就是我Proteus仿真的时候,为啥灯亮灭得那么快?而在板子上实验的时候又是符合预期的。希望各位大佬不吝赐教。
五、参考资料
1.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Lr4y137Yx/?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f8a9b6d51762562d444c27daa5c18d81
2.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h411z7sn/?p=5&spm_id_from=333.880.my_history.page.cl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