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t(1)、count(*) 与 count(列名) 的区别

简单来说:

COUNT(1) 和 COUNT(*) 表示的是直接查询符合条件的数据库表的行数。而 COUNT(列名) 表示的是查询符合条件的列的值不为 NULL 的行数。

除了查询得到结果集有区别之外,在性能方面 COUNT() 约等于 COUNT(1),但是 **COUNT() 是 SQL92 定义的标准统计行数的语法**。因为它是标准语法,所以 MySQL 数据库对其进行了很多优化。

COUNT

关于 COUNT 函数,在 MySQL 官网中有详细介绍:

  1. COUNT(expr) 返回 SELECT 语句检索的行中 expr 的值不为 NULL 的数量。结果是一个 BIGINT 值。

  2. 如果查询结果没有命中任何记录,则返回 0。

  3.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COUNT(*) 的统计结果中会包含值为 NULL 的行数。

即以下表记录:

plsql 复制代码
create table #bla(id int,id2 int)
insert #bla values(null,null)
insert #bla values(1,null)
insert #bla values(null,1)
insert #bla values(1,null)
insert #bla values(null,1)
insert #bla values(1,null)
insert #bla values(null,null)

使用语句 count(*),count(id),count(id2)查询结果如下:

plsql 复制代码
select count(*),count(id),count(id2)
from #bla
results 7 3 2

COUNT(*)的优化

COUNT(*) 在 MySQL 中的优化与所使用的执行引擎密切相关,常见的执行引擎包括 MyISAM 和 InnoDB。

MyISAM 和 InnoDB 之间有许多区别,其中一个关键区别与接下来要讨论的 COUNT(*) 有关:MyISAM 不支持事务,其锁定级别为表级锁;而 InnoDB 支持事务,并且使用行级锁。

由于 MyISAM 的表级锁,同一表上的操作需要串行进行。因此,MyISAM 做了一个简单的优化,即单独记录表的总行数。对于不带 WHERE 条件的 COUNT(*) 查询,可以直接返回这个记录的值。

MyISAM 之所以能够记录表中的总行数并供 COUNT(*) 查询使用,是因为其表级锁机制保证了行数查询的准确性,没有并发的行数修改。

然而,对于 InnoDB,这种缓存操作就不可行了,因为 InnoDB 支持事务,其中大部分操作使用行级锁,可能导致表的行数被并发修改,从而使缓存的行数不准确。

尽管如此,InnoDB 也对 COUNT(*) 语句进行了一些优化。

从 MySQL 8.0.13 开始,针对 InnoDB 的 SELECT COUNT(*) FROM tbl_name 查询,在扫表过程中进行了优化,前提是查询语句不包含 WHERE 或 GROUP BY 等条件。

由于 COUNT(*) 只是为了统计总行数,不关心具体值,因此,在扫表过程中选择成本较低的索引可以节省时间。

InnoDB 中的索引分为聚簇索引(主键索引)和非聚簇索引(非主键索引)。非聚簇索引相比聚簇索引更小,因此 MySQL 会优先选择最小的非聚簇索引来扫表。

因此,在建表时,除了主键索引外,创建一个非主键索引也是有必要的。

这些优化的前提是查询语句中不包含 WHERE 和 GROUP BY 条件。

COUNT(*)和 COUNT(1)

MySQL 官方文档对于** COUNT(*) **和 COUNT(1) 的性能差异没有做出具体说明。不过,可以从一些实践和理论上推断一些情况。

有些人认为** COUNT(*) 在执行时会转换成 COUNT(1)**,因此 **COUNT(1) 少了转换步骤,所以更快。这个说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正确的,因为 COUNT(*) 会返回表中所有行的数目,而 COUNT(1) **只需要计算行数而不需要检查列值。

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 MySQL 针对 **COUNT(*) **做了特殊优化,因此 **COUNT(*) 更快。这个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 COUNT(*) **是 SQL92 定义的标准语法,MySQL 可能对其进行了一些优化。

综上所述,对于 COUNT(*) 和 COUNT(1) 的性能差异,可能取决于具体的情况和 MySQL 的版本。在实际情况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环境选择合适的写法。

InnoDB handles SELECT COUNT(*) and SELECT COUNT(1) operations in the same way. There is no performance difference.

画重点:same way, no performance difference。所以,对于 COUNT(1) 和 COUNT(*),MySQL 的优化是完全一样的,根本不存在谁比谁快!

那既然** COUNT(*) COUNT(1) **一样,建议用哪个呢?

建议使用 COUNT(*)!因为这个是 SQL92 定义的标准统计行数的语法,而且本文只是基于 MySQL 做了分析,关于 Oracle 中的这个问题,也是众说纷纭的呢。

COUNT(字段)

最后,就是我们一直还没提到的 COUNT(字段),他的查询就比较简单粗暴了,就是进行全表扫描,然后判断指定字段的值是不是为 NULL,不为 NULL 则累加。

相比 COUNT(*)COUNT(字段) 多了一个步骤就是判断所查询的字段是否为 NULL,所以他的性能要比 COUNT(*) 慢。

如有问题,欢迎微信搜索【码上遇见你】。

免费的Chat GPT可微信搜索【AI贝塔】进行体验,无限使用。

好了,本章节到此告一段落。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学习顺利。

相关推荐
dl7431 分钟前
一文看懂spring扫描bean的过程
后端
柑木4 分钟前
密码学-基础理论-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
后端·安全
_風箏6 分钟前
Zabbix【部署 05】 Docker部署Zabbix Server Agent Agent2 Web interface及 Java-Gate-Way
后端
平行绳6 分钟前
免费证书有效期越来越短了!本文教你设置自动更新证书,超详细!
后端·https
天行健的回响14 分钟前
ThreadLocal自学小记
后端
现在就干16 分钟前
从卡死到秒出:百万级数据导出优化实战
后端
一乐小哥18 分钟前
从 JDK 到 Spring,单例模式在源码中的实战用法
后端·设计模式
nppe619 分钟前
sequlize操作mysql小记
前端·后端
Olrookie19 分钟前
ruoyi-vue(十一)——代码生成
笔记·后端
Moment28 分钟前
面试官:一个接口使用postman这些测试很快,但是页面加载很慢怎么回事 😤😤😤
前端·后端·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