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 MLlib (DataFrame-based) 中的聚类算法Bisecting K-Means、K-Means、Gaussian Mixture

Bisecting K-Means

核心原理:

Bisecting K-Means 是一种层次 K-Means 聚类算法,基于 Steinbach、Karypis 和 Kumar 的论文《A comparison of document clustering techniques》,并对 Spark 环境进行了修改和适应。

该算法通过递归地将数据集分割为二叉树结构的子集群来执行聚类。开始时,整个数据集视为单个聚类,然后通过以下步骤逐步分割:

  1. 选择当前具有最大 SSE(Sum of Squared Errors)的聚类进行分割。
  2. 在选定的聚类中执行 K-Means 聚类,根据距离选择最佳的分割点。
    这种分割方法不断重复,直到达到预定的聚类数量或无法进一步分割。
    数学表达式:
    对于 Bisecting K-Means,其核心是基于 K-Means 的分割操作,数学表达式如下所示:
    C = arg ⁡ min ⁡ C ∑ i = 1 k ∑ x ∈ C i ∥ x − μ i ∥ 2 \mathbf{C} = \arg \min_{C} \sum_{i=1}^{k} \sum_{\mathbf{x} \in C_i} \|\mathbf{x} - \mathbf{\mu}_i\|^2 C=argCmini=1∑kx∈Ci∑∥x−μi∥2
    其中:
  • ( C ) ( \mathbf{C} ) (C) 表示聚类结果,包含 ( k ) ( k ) (k) 个聚类 ( C i ) ( C_i ) (Ci)。
  • ( x ) ( \mathbf{x} ) (x) 是数据点。
  • ( μ i ) ( \mathbf{\mu}_i ) (μi) 是第 ( i ) ( i ) (i) 个聚类 ( C i ) ( C_i ) (Ci) 的中心点。

K-Means

核心原理:

K-Means 是一种经典的聚类算法,通过最小化每个聚类中所有数据点与其所属聚类中心点之间的平方距离的总和来进行聚类。

该算法的步骤如下:

  1. 初始化 :随机初始化 ( k ) ( k ) (k) 个聚类中心点。
  2. 迭代优化
    • 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聚类中心。
    • 更新每个聚类中心为其分配的所有数据点的平均值。
    • 重复以上两步,直到收敛(即聚类中心不再变化或变化很小)。
      数学表达式:
      K-Means 的优化目标是最小化以下损失函数:
      C = arg ⁡ min ⁡ C ∑ i = 1 k ∑ x ∈ C i ∥ x − μ i ∥ 2 \mathbf{C} = \arg \min_{C} \sum_{i=1}^{k} \sum_{\mathbf{x} \in C_i} \|\mathbf{x} - \mathbf{\mu}_i\|^2 C=argCmini=1∑kx∈Ci∑∥x−μi∥2
      其中:
  • ( C ) ( \mathbf{C} ) (C) 表示聚类结果,包含 ( k ) ( k ) (k) 个聚类 ( C i ) ( C_i ) (Ci)。
  • ( x ) ( \mathbf{x} ) (x) 是数据点。
  • ( μ i ) ( \mathbf{\mu}_i ) (μi) 是第 ( i ) ( i ) (i) 个聚类 ( C i ) ( C_i ) (Ci) 的中心点。

Gaussian Mixture

核心原理:

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是一种概率模型,假设数据是由多个高斯分布组成的混合体。每个高斯分布代表一个聚类,数据点是从这些高斯分布中生成的。

GMM 通过最大化似然函数来估计模型参数,即数据点出现的概率:
Θ = arg ⁡ max ⁡ Θ ∑ i = 1 n log ⁡ ( ∑ j = 1 k π j N ( x i ∣ μ j , Σ j ) ) \mathbf{\Theta} = \arg \max_{\Theta} \sum_{i=1}^{n} \log \left( \sum_{j=1}^{k} \pi_j \mathcal{N}(\mathbf{x}_i | \mathbf{\mu}_j, \mathbf{\Sigma}_j) \right) Θ=argΘmaxi=1∑nlog(j=1∑kπjN(xi∣μj,Σj))

其中:

  • ( Θ ) ( \mathbf{\Theta} ) (Θ) 是 GMM 的参数集合,包括每个高斯分布的均值 ( μ j ) ( \mathbf{\mu}_j ) (μj)、协方差矩阵 ( Σ j ) ( \mathbf{\Sigma}_j ) (Σj) 和混合系数 ( π j ) ( \pi_j ) (πj)。
  • ( x i ) ( \mathbf{x}_i ) (xi) 是数据点。
  • ( N ( x ∣ μ j , Σ j ) ) ( \mathcal{N}(\mathbf{x} | \mathbf{\mu}_j, \mathbf{\Sigma}_j) ) (N(x∣μj,Σj)) 是第 ( j ) ( j ) (j) 个高斯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
    这些算法分别用于不同的数据特性和应用场景,可以根据数据的特征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
相关推荐
雨出1 小时前
算法学习第十七天:LRU缓存与布隆过滤器
学习·算法·缓存
oioihoii2 小时前
深入解析 C++20 中的 std::bind_front:高效函数绑定与参数前置
java·算法·c++20
MobiCetus2 小时前
如何一键安装所有Python项目的依赖!
开发语言·jvm·c++·人工智能·python·算法·机器学习
思麟呀2 小时前
String类的模拟实现
开发语言·c++·算法
Dante7983 小时前
判断质数及其优化方法
开发语言·c++·算法
ylfhpy3 小时前
Java面试黄金宝典19
java·开发语言·数据结构·算法·面试·面经
不知名。。。。。。。。3 小时前
C++———— Vector
c++·算法·vector
姜威鱼3 小时前
蓝桥杯python编程每日刷题 day 20
数据结构·算法·蓝桥杯
longlong int4 小时前
【每日算法】Day 9-1:贪心算法精讲——区间调度与最优选择(C++实现)
算法·贪心算法
张琪杭4 小时前
python算法:leetcode二叉树相关算法题
python·算法·leetcode·职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