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h264 宏块级码率控制源码分析

openh264 宏块级码率控制函数关系

宏块级核心函数分析

WelsRcMbInitGom函数

  1. 功能:openh264 码率控制框架中宏块级码率控制函数,根据是否启用GOM QP来决定如何设置宏块的QP值,以控制编码的质量和比特率。
  2. 原理过程
  • 函数参数:
    • pEncCtx: 指向编码上下文的指针,包含编码过程中所需的全局信息。
    • pCurMb: 指向当前宏块的指针,宏块是视频编码的基本单位。
    • pSlice: 指向当前切片的指针,切片是一系列连续宏块的集合。
  • 局部变量:
    • pWelsSvcRc: 指向服务层码率控制结构的指针。
    • pSOverRc: 指向切片覆盖码率控制结构的指针。
    • pCurLayer: 指向当前解码质量层的指针。
    • kuiChromaQpIndexOffset: 色度QP索引偏移量,用于调整色度通道的量化参数。
  • 主要逻辑:
    • 首先,获取当前宏块的比特流位置,并更新到切片覆盖码率控制结构中。
    • 如果全局优化码率控制(GOM QP)被启用:
      • 如果当前宏块是GOM的起始宏块(即其索引能被GOM的数量整除),并且不是切片的起始宏块,则增加复杂度指数。
      • 调用RcCalculateGomQp函数计算GOM的QP值。
      • 调用RcGomTargetBits函数计算GOM的目标比特数。
      • 调用RcCalculateMbQp函数计算当前宏块的QP值。
    • 如果GOM QP未启用:
      • 将当前宏块的亮度QP值设置为全局QP值。
      • 根据亮度QP值和色度QP索引偏移量,计算并设置色度QP值。
  • 关键功能:
    • 函数通过判断是否启用GOM QP来决定如何设置宏块的量化参数(QP),这影响编码后视频的质量和比特率。
    • 使用CLIP3_QP_0_51宏来确保QP值在有效范围内(0到51)。
  1. 源码
cpp 复制代码
void WelsRcMbInitGom (sWelsEncCtx* pEncCtx, SMB* pCurMb, SSlice* pSlice) {
  SWelsSvcRc* pWelsSvcRc        = &pEncCtx->pWelsSvcRc[pEncCtx->uiDependencyId];
  SRCSlicing* pSOverRc          = &pSlice->sSlicingOverRc;
  SDqLayer* pCurLayer           = pEncCtx->pCurDqLayer;
  const uint8_t kuiChromaQpIndexOffset = pCurLayer->sLayerInfo.pPpsP->uiChromaQpIndexOffset;

  pSOverRc->iBsPosSlice = pEncCtx->pFuncList->pfGetBsPosition (pSlice);
  if (pWelsSvcRc->bEnableGomQp) {
    //calculate gom qp and target bits at the beginning of gom
    if (0 == (pCurMb->iMbXY % pWelsSvcRc->iNumberMbGom)) {
      if (pCurMb->iMbXY != pSOverRc->iStartMbSlice) {
        pSOverRc->iComplexityIndexSlice++;
        RcCalculateGomQp (pEncCtx, pSlice, pCurMb);
      }
      RcGomTargetBits (pEncCtx, pSlice);
    }

    RcCalculateMbQp (pEncCtx, pSlice, pCurMb);
  } else {
    pCurMb->uiLumaQp   = pEncCtx->iGlobalQp;
    pCurMb->uiChromaQp = g_kuiChromaQpTable[CLIP3_QP_0_51 (pCurMb->uiLumaQp + kuiChromaQpIndexOffset)];
  }

}

RcCalculateGomQp函数

  1. 功能:计算宏块组的量化参数 qp 的具体实现
  2. 原理过程
  • 函数参数:
    • pEncCtx: 指向编码上下文的指针,包含编码过程中所需的全局信息。
    • pSlice: 指向当前切片的指针。
    • pCurMb: 指向当前宏块的指针,虽然在这段代码中没有直接使用。
  • 局部变量:
    • pWelsSvcRc: 指向服务层码率控制结构的指针。
    • pSOverRc: 指向切片覆盖码率控制结构的指针。
    • iBitsRatio: 用于计算比特率比例的变量。
  • 主要逻辑:
    • 计算剩余的比特数 iLeftBits,即目标比特数减去已使用的比特数。
    • 计算目标剩余比特数 iTargetLeftBits,考虑了当前GOM的已用比特数。
  • QP调整逻辑:
    • 如果剩余比特数小于或等于0,增加QP以降低质量,减少比特率的使用。
    • 否则,根据比特率比例 iBitsRatio 来调整QP:
      • 如果 iBitsRatio 小于 8409,增加QP 2。
      • 如果 iBitsRatio 在 8409 和 9439 之间,增加QP 1。
      • 如果 iBitsRatio 大于 10600,减少QP 1。
      • 如果 iBitsRatio 大于 11900,减少QP 2。
  • QP值的边界限制:
    • 使用 WELS_CLIP3 宏来确保计算出的QP值在允许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
  • 重置GOM比特计数器:
    • 将 iGomBitsSlice 重置为0,为下一个GOM的比特计数做准备。
  • 注释:
    • 注释中提到了一个可能的日志记录语句,但在这段代码中被注释掉了。
  • 设计目的:
    • 函数的目的是根据当前的编码比特率情况动态调整量化参数,以控制视频的质量和编码效率。
  • 关键功能:
    • 函数通过计算剩余比特数与目标比特数的比例,动态调整QP值,实现码率控制。
  1. 源码
cpp 复制代码
void RcCalculateGomQp (sWelsEncCtx* pEncCtx, SSlice* pSlice, SMB* pCurMb) {
  SWelsSvcRc* pWelsSvcRc    = &pEncCtx->pWelsSvcRc[pEncCtx->uiDependencyId];
  SRCSlicing* pSOverRc      = &pSlice->sSlicingOverRc;
  int64_t iBitsRatio        = 1;

  int64_t iLeftBits         = pSOverRc->iTargetBitsSlice - pSOverRc->iFrameBitsSlice;
  int64_t iTargetLeftBits   = iLeftBits + pSOverRc->iGomBitsSlice - pSOverRc->iGomTargetBits;
  if ((iLeftBits <= 0) || (iTargetLeftBits <= 0)) {
    pSOverRc->iCalculatedQpSlice += 2;
  } else {
//globe decision
    iBitsRatio = 10000 * iLeftBits / (iTargetLeftBits + 1);
    if (iBitsRatio < 8409)              //2^(-1.5/6)*10000
      pSOverRc->iCalculatedQpSlice += 2;
    else if (iBitsRatio < 9439)         //2^(-0.5/6)*10000
      pSOverRc->iCalculatedQpSlice += 1;
    else if (iBitsRatio > 10600)        //2^(0.5/6)*10000
      pSOverRc->iCalculatedQpSlice -= 1;
    else if (iBitsRatio > 11900)        //2^(1.5/6)*10000
      pSOverRc->iCalculatedQpSlice -= 2;
  }
  pSOverRc->iCalculatedQpSlice = WELS_CLIP3 (pSOverRc->iCalculatedQpSlice, pWelsSvcRc->iMinFrameQp,
                                 pWelsSvcRc->iMaxFrameQp);
// WelsLog (& (pEncCtx->sLogCtx), WELS_LOG_DEBUG,"iCalculatedQpSlice =%d,iBitsRatio = %d\n",pSOverRc->iCalculatedQpSlice,iBitsRatio);
  pSOverRc->iGomBitsSlice = 0;

}

RcGomTargetBits函数

  1. 功能:在视频编码过程中为一个组(Group of Macroblocks,GOM)分配目标比特数。
  2. 原理过程
  • 函数参数:
    • pEncCtx: 指向编码上下文的指针,包含编码过程中所需的全局信息。
    • pSlice: 指向当前切片的指针。
  • 局部变量:
    • pWelsSvcRc: 指向当前依赖层的码率控制服务结构体的指针。
    • pWelsSvcRc_Base: 指向基础码率控制服务结构体的指针,可能用于比较或计算。
    • pSOverRc: 指向切片覆盖码率控制结构的指针。
    • iAllocateBits: 用于存储分配给当前GOM的比特数。
    • iSumSad: 用于累加GOM的总SAD(Sum of Absolute Differences)值。
    • iLastGomIndex: 表示最后一个GOM的索引。
    • iLeftBits: 表示剩余的比特数。
    • kiComplexityIndex: 表示当前GOM的复杂度指数。
  • 主要逻辑:
    • 计算最后一个GOM的索引 iLastGomIndex。
    • 计算剩余的比特数 iLeftBits。
    • 如果剩余比特数小于或等于0,将GOM的目标比特数设置为0并返回。
    • 如果当前复杂度指数等于最后一个GOM的索引,将所有剩余比特数分配给当前GOM。
    • 否则,计算从当前复杂度指数到最后一个GOM的SAD总和 iSumSad。
    • 根据SAD值按比例分配剩余比特数。
  • 比特分配策略:
    • 如果 iSumSad 为0,等比例分配剩余比特数。
    • 如果 iSumSad 不为0,根据当前GOM的SAD值占总SAD的比例来分配比特数。
  • 辅助函数:
    • RcJudgeBaseUsability: 用于判断基础码率控制服务结构体的可用性,其返回值可能用于计算。
  • 设计目的:
    • 函数的目的是根据宏块的复杂度和剩余的比特资源,动态地为每个GOM分配目标比特数,以优化视频质量和编码效率。
  • 关键功能:
    • 函数通过计算SAD值来评估宏块的复杂度,并据此分配比特数,实现码率控制。
  1. 源码
cpp 复制代码
void RcGomTargetBits (sWelsEncCtx* pEncCtx, SSlice* pSlice) {
  SWelsSvcRc* pWelsSvcRc        = &pEncCtx->pWelsSvcRc[pEncCtx->uiDependencyId];
  SWelsSvcRc* pWelsSvcRc_Base   = NULL;
  SRCSlicing* pSOverRc          = &pSlice->sSlicingOverRc;

  int32_t iAllocateBits = 0;
  int32_t iSumSad = 0;
  int32_t iLastGomIndex = 0;
  int32_t iLeftBits = 0;
  const int32_t kiComplexityIndex = pSOverRc->iComplexityIndexSlice;
  int32_t i;

  iLastGomIndex  = pSOverRc->iEndMbSlice / pWelsSvcRc->iNumberMbGom;
  iLeftBits = pSOverRc->iTargetBitsSlice - pSOverRc->iFrameBitsSlice;
  if (iLeftBits <= 0) {
    pSOverRc->iGomTargetBits = 0;
    return;
  } else if (kiComplexityIndex >= iLastGomIndex) {
    iAllocateBits = iLeftBits;
  } else {
    pWelsSvcRc_Base = RcJudgeBaseUsability (pEncCtx);
    pWelsSvcRc_Base = (pWelsSvcRc_Base) ? pWelsSvcRc_Base : pWelsSvcRc;
    for (i = kiComplexityIndex + 1; i <= iLastGomIndex; i++) {
      iSumSad += pWelsSvcRc_Base->pCurrentFrameGomSad[i];
    }

    if (0 == iSumSad)
      iAllocateBits = WELS_DIV_ROUND (iLeftBits, (iLastGomIndex - kiComplexityIndex));
    else
      iAllocateBits = WELS_DIV_ROUND ((int64_t)iLeftBits * pWelsSvcRc_Base->pCurrentFrameGomSad[kiComplexityIndex + 1],
                                      iSumSad);
  }
  pSOverRc->iGomTargetBits = iAllocateBits;
}

RcCalculateMbQp函数

  1. 功能:作用是在视频编码过程中为当前宏块(Macroblock, MB)计算量化参数(Quantization Parameter, QP)
  2. 原理过程
  • 函数参数:
    • pEncCtx: 指向编码上下文的指针,包含编码过程中所需的全局信息。
    • pSlice: 指向当前切片的指针。
    • pCurMb: 指向当前宏块的指针。
  • 局部变量:
    • pWelsSvcRc: 指向服务层码率控制结构的指针。
    • pSOverRc: 指向切片覆盖码率控制结构的指针。
    • iLumaQp: 存储计算得到的亮度QP值。
    • pCurLayer: 指向当前解码质量层的指针。
    • kuiChromaQpIndexOffset: 色度QP索引偏移量。
  • 主要逻辑:
    • 从切片覆盖码率控制结构中获取iCalculatedQpSlice计算得到的亮度QP值 iLumaQp。
    • 如果启用了自适应量化(bEnableAdaptiveQuant),则根据宏块的运动和纹理信息调整QP值。
  • 自适应量化:
    • 如果启用自适应量化,使用 pMotionTextureIndexToDeltaQp 数组,根据宏块的位置 MbXY 来获取QP调整值,并将其加到基础QP值iLumaQp上。
    • 调整后的QP值通过 WELS_CLIP3 宏确保在允许的范围内。
  • 色度QP计算:
    • 使用色度QP表 g_kuiChromaQpTable 和色度QP索引偏移量 kuiChromaQpIndexOffset 来计算色度QP值。
    • 色度QP值通过 CLIP3_QP_0_51 宏确保在0到51的范围内。
  • 宏块QP赋值:
    • 将计算得到的亮度QP和色度QP值赋给当前宏块 pCurMb。
  1. 源码
cpp 复制代码
void RcCalculateMbQp (sWelsEncCtx* pEncCtx, SSlice* pSlice, SMB* pCurMb) {
  SWelsSvcRc* pWelsSvcRc        = &pEncCtx->pWelsSvcRc[pEncCtx->uiDependencyId];
  SRCSlicing* pSOverRc          = &pSlice->sSlicingOverRc;

  int32_t iLumaQp               = pSOverRc->iCalculatedQpSlice;
  SDqLayer* pCurLayer           = pEncCtx->pCurDqLayer;
  const uint8_t kuiChromaQpIndexOffset = pCurLayer->sLayerInfo.pPpsP->uiChromaQpIndexOffset;
  if (pEncCtx->pSvcParam->bEnableAdaptiveQuant) {
    iLumaQp   = (int8_t)WELS_CLIP3 (iLumaQp +
                                    pEncCtx->pVaa->sAdaptiveQuantParam.pMotionTextureIndexToDeltaQp[pCurMb->iMbXY], pWelsSvcRc->iMinFrameQp,
                                    pWelsSvcRc->iMaxFrameQp);
  }
  pCurMb->uiChromaQp    = g_kuiChromaQpTable[CLIP3_QP_0_51 (iLumaQp + kuiChromaQpIndexOffset)];
  pCurMb->uiLumaQp      = iLumaQp;
}

WelsRcMbInfoUpdateGom函数

  1. 功能:通过收集和更新宏块的编码信息来帮助编码器动态调整编码参数,以优化视频质量和编码效率。
  2. 原理过程
  • 函数参数:
    • pEncCtx: 指向编码上下文的指针,包含编码过程中所需的全局信息。
    • pCurMb: 指向当前宏块的指针。
    • iCostLuma: 当前宏块的亮度成本,用于码率控制。
    • pSlice: 指向当前切片的指针。
  • 局部变量:
    • pWelsSvcRc: 指向服务层码率控制结构的指针。
    • pSOverRc: 指向切片覆盖码率控制结构的指针。
    • kiComplexityIndex: 复杂度指数,用于码率控制策略。
  • 主要逻辑:
    • 计算当前宏块的比特数iCurMbBits,即从切片开始到当前宏块的比特流位置差。
    • 更新切片的总比特数iFrameBitsSlice和GOM(Group of Macroblocks)的总比特数iGomBitsSlice。
  • 码率控制相关操作:
    • 累加当前宏块的亮度成本iCostLuma到对应复杂度指数的成本数组pGomCost中。
    • 如果当前宏块的比特数大于0,更新切片的总QP(量化参数)和宏块计数器。
  • 设计目的:
    • 该函数的目的是在编码过程中收集和更新宏块的相关信息,以便进行有效的码率控制。
  • 关键功能:
    • 函数通过更新宏块的比特数和亮度成本,为后续的码率控制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1. 源码
cpp 复制代码
void WelsRcMbInfoUpdateGom (sWelsEncCtx* pEncCtx, SMB* pCurMb, int32_t iCostLuma, SSlice* pSlice) {
  SWelsSvcRc* pWelsSvcRc            = &pEncCtx->pWelsSvcRc[pEncCtx->uiDependencyId];
  SRCSlicing* pSOverRc              = &pSlice->sSlicingOverRc;
  const int32_t kiComplexityIndex   = pSOverRc->iComplexityIndexSlice;

  int32_t iCurMbBits = pEncCtx->pFuncList->pfGetBsPosition (pSlice) - pSOverRc->iBsPosSlice;
  pSOverRc->iFrameBitsSlice += iCurMbBits;
  pSOverRc->iGomBitsSlice += iCurMbBits;

  pWelsSvcRc->pGomCost[kiComplexityIndex] += iCostLuma;
  if (iCurMbBits > 0) {
    pSOverRc->iTotalQpSlice += pCurMb->uiLumaQp;
    pSOverRc->iTotalMbSlice++;
  }
}
相关推荐
邪恶的贝利亚6 小时前
FFplay 音视频同步机制解析:以音频为基准的时间校准与动态帧调整策略
音视频
路溪非溪7 小时前
音频/AI/BLE/WIFI/玩具/商业等方向的论坛网站总结
音视频
flex88888 小时前
FramePack - 开源 AI 视频生成工具
人工智能·开源·音视频
EasyDSS12 小时前
WebRTC技术下的EasyRTC音视频实时通话SDK,助力车载通信打造安全高效的智能出行体验
人工智能·音视频
Eric.Lee202112 小时前
python opencv 将不同shape尺寸的图片制作video视频
python·opencv·音视频
腾讯云音视频14 小时前
AI实时对话的通信基础,WebRTC技术综合指南
人工智能·webrtc
小虎卫远程打卡app15 小时前
视频编解码学习十二之Android疑点
学习·视频编解码
灰色人生qwer1 天前
使用WebSocket实现跨多个服务器传输音频及实时语音识别
websocket·音视频·实时传输
小鱼仙官1 天前
Ubuntu 编译SRS和ZLMediaKit用于视频推拉流
音视频
摆烂仙君1 天前
视频分辨率增强与自动补帧
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