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网络通信中协议层次结构的模型,它最初被设计用来描述互联网的协议栈。TCP/IP模型通常分为四层,自下而上分别为:
-
网络接入层(Network Interface Layer)
- 功能:负责在两个相邻节点之间通过物理介质传输数据,包括错误检测和可能的纠正。
- 传输单位:帧(Frame)
- 主要协议:以太网(Ethernet)、Wi-Fi(IEEE 802.11)、点对点协议(PPP)等。
-
网络层(Network Layer)
- 功能:负责数据包在网络之间的路由选择,实现不同网络间的通信。
- 传输单位:数据包(Packet)
- 主要协议:互联网协议(IP),包括IPv4和IPv6,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用于报告错误和网络诊断。
-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 功能: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顺序性。
- 传输单位:段(Segment)或报文单元(Datagram)
- 主要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TCP提供面向连接、可靠的传输服务,而UDP提供无连接、不可靠的服务,但具有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效率。
-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 功能:为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实现特定的应用程序功能。
- 传输单位:消息或报文(Message)
- 主要协议和服务: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DNS(域名系统)等。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七层模型将网络通信划分为更详细的七层,但TCP/IP模型则简化了这一结构,将一些层的功能合并。例如,OSI模型中的会话层和表示层在TCP/IP模型中并没有明确对应,它们的功能往往被包含在应用层中。
每层的传输单位体现了该层在处理数据时的基本封装形式,从最低层的比特流,到链路层的帧,再到网络层的数据包,最后到传输层的段或报文单元,以及应用层的消息,这些单位反映了数据在网络中从低层到高层的封装和解封装过程。
引用
[2]TCP/IP网络参考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