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高频面试点

文章目录

JVM内存模型

Java虚拟机在执行java程序的过程中会把它所管理的内存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数据区域

这些区域各自有各自的用途,各自有各自的特性,或称之为运行时数据区域

  • 线程共享的:方法区,堆
  • 线程独享的: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

程序计数器

一块较小的内存空间,它可以看作是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指示器。

功能:记录线程的状态,记录指令的行号,使线程切换后能恢复到正确的位置

特点 :唯一一个不会发生OOM的区域

OOM: OutOfMemory,即内存数据溢出

Java虚拟机栈

为线程所私有,与线程的生命周期相同

**功能:**存放栈帧,每一个方法的执行都会有一个栈帧被创建,用于存储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动态连接、方法出口等信息,每一个方法被调用到执行完毕的过程,都对应着一个栈帧在虚拟机栈中入栈到出栈的过程

局部变量表中存放了基本类型的数据和引用类型数据的引用(起始地址)

在《Java虚拟机规范》中,对这个内存区域规定了两类异常状况:

  • 如果线程请求的栈深度大于虚拟机所允许的深度,将抛出StackOverflowError异常;
  • 如果Java虚拟机栈容量可以动态扩展,当栈扩展时无法申请到足够的内存会抛出OutOfMemoryError异常,不过现在使用的HotSpot虚拟机是不可以动态扩展的

本地方法栈

本地方法栈与虚拟机栈非常相似,区别只是后者为Java方法服务,前者为虚拟机用到的本地方法服务。

本地方法栈也会在栈深度溢出或者栈扩展失败时分别抛出StackOverflowError和OutOfMemoryError异常

Java堆

Java堆是虚拟机所管理的内存中最大的一块,是被所有线程共享的区域

功能:存放对象实例以及数组

Java堆正是垃圾收集器管理的内存区域,因为所谓垃圾回收(GC)回收的就是对象。

堆的工作就是为线程的对象分配空间,同时为了减少线程之间争抢资源的情况, Java堆中可以划分出多个线程私有的分配缓冲区(Thread Local Allocation Buffer,TLAB)

方法区

方法区是一个线程共享的区域

功能 :存储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型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缓存等数据。

运行时常量池

运行时常量池是方法区的一部分,.class文件中除了有类的版本、字段、方法、接口等描述信息外,还有一项信息是常量池表,用于存放编译期生成的各种字面量与符号引用,这部分内容将在类加载后存放到方法区的运行时常量池中。

Java对象

对象的创建

  1. 首先将去检查这个指令的参数是否能在常量池中定位到一个类的符号引用,并且检查这个符号引用代表的类是否已被加载、解析和初始化过。如果没有,那必须先执行相应的类加载过程,
  2. 在类加载检查通过后,接下来虚拟机将为新生对象分配内存。

如何为对象分配内存

为对象分配空间的任务实际上便等同于把一块确定大小的内存块从Java堆中划分出来。

  • 指针碰撞

    假设Java堆中内存是绝对规整的,所有被使用过的内存都被放在一边,空闲的内存被放在另一边,中间放着一个指针作为分界点的指示器,那所分配内存就仅仅是把那个指针向空闲空间方向挪动一段与对象大小相等的距离,这种分配方式称为"指针碰撞"(Bump The Pointer)。

  • 空闲列表

    但如果Java堆中的内存并不是规整的,已被使用的内存和空闲的内存相互交错在一起,那就没有办法简单地进行指针碰撞了,虚拟机就必须维护一个列表,记录上哪些内存块是可用的,在分配的时候从列表中找到一块足够大的空间划分给对象实例,并更新列表上的记录,这种分配方式称为"空闲列表"(Free List)。

选择哪种分配方式由Java堆是否规整决定,而Java堆是否规整又由所采用的垃圾收集器是否带有空间压缩整理(Compact)的能力决定。

对象的内存布局

对象头

对象头部分包括两类信息。

第一类是用于存储对象自身的运行时数据,如哈希码(HashCode)、GC分代年龄、锁状态标志、线程持有的锁、偏向线程ID、偏向时间戳等,

对象头的另外一部分是类型指针,即对象指向它的类型元数据的指针。,Java虚拟机通过这个指针来确定该对象是哪个类的实例。

此外,如果对像是一个Java数组,那在对象头中还必须有一块用于记录数组长度的数据,因为虚拟机可以通过普通 Java对象的元数据信息确定Java对象的大小,但是如果数组的长度是不确定的,将无法通过元数据中的信息推断出数组的大小。

实例数据

对象真正存储的有效信息,即我们在程序代码里面所定义的各种类型的字段内容,无论是从父类继承下来的,还是在子类中定义的字段都必须记录起来

对齐填充

对象的第三部分是对齐填充,这并不是必然存在的,也没有特别的含义,它仅仅起着占位符的作用。由于HotSpot虚拟机的自动内存管理系统要求对象起始地址必须是8字节的整数倍,换句话说就是++任何对象的大小都必须是8字节的整数倍++,对象头部分已经被精心设计成正好是8字节的倍数(1倍或者2倍),因此,如果对象实例数据部分没有对齐的话,就需要通过对齐填充来补全。

对象的访问定位

创建对象自然是为了后续使用该对象,我们的Java程序会通过栈上的reference数据来操作堆上的具体对象。

由于reference类型在《Java虚拟机规范》里面只规定了它是一个指向对象的引用,并没有定义这个引用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去定位、访问到堆中对象的具体位置,所以对象访问方式也是由虚拟机实现而定的。

主流的访问方式主要有使用句柄和直接指针两种:

  • 如果使用句柄访问 的话,Java堆中将可能会划分出一块内存来作为句柄池,reference中存储的就是对象的句柄地址,而句柄中包含了对象实例数据与类型数据各自具体的地址信息。
  • 如果使用直接指针 访问的话,Java堆中对象的内存布局就必须考虑如何放置访问类型数据的相关信息,reference中存储的直接就是对象地址,如果只是访问对象本身的话,就不需要多一次间接访问的开销

使用句柄的好处就是当垃圾回收时,需要移动对象的位置,此时只需要修改句柄中指向实例数据的指针即可,而直接指针的访问方式就必须在移动对象之后修改所有reference的值,因为一个对象往往不止一个引用。

使用直接指针的好处也显而易见,就是快,比句柄访问少一次指针定位的开销

就HotSpot而言,它主要使用第二种方式进行对象访问,并且从整个软件开发的范围来看,在各种语言、框架中使用句柄来访问的情况也十分常见。

垃圾收集器

垃圾收集(Garbage Collection,GC),这一板块我们需要搞懂三个问题:

  • what:回收什么
  • when:什么时候回收
  • how:怎么回收

垃圾收集器是回收内存中的垃圾的,那么什么是垃圾? 作为初学者,我们只需要知道这里说的垃圾,就是没用的对象,虽然这么说不太准确,但对开发者来说,知道这些就够了,除非你要去开发虚拟机

找到垃圾

回收垃圾的第一步,找到垃圾,即没用的对象,那么什么样的对象是没用的呢,我们需要借助以下两者算法

引用计数法

在对象中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它时,计数器值就加一;当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值就减一;任何时刻计数器为零的对象就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

优点:简单快速

缺点:无法解决循环引用的问题

可达性分析(根搜索法)

这个算法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一系列称为"GC Roots"的根对象作为起始节点集,从这些节点开始,根据引用关系向下搜索过程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Reference Chain)如果某个对象到GC Roots间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或者用图论的话来说就是从GC Roots到这个对象不可达时,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

在Java技术体系里面,固定可作为GC Roots的对象包括以下几种:

  • 在虚拟机栈(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中引用的对象,譬如各个线程被调用的方法堆栈中使用到的 参数、局部变量、临时变量等。
  • 在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譬如Java类的引用类型静态变量。
  • 在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譬如字符串常量池(String Table)里的引用。
  • 在本地方法栈中JNI(即通常所说的Native方法)引用的对象。
  • Java虚拟机内部的引用,如基本数据类型对应的Class对象,一些常驻的异常对象(比如 NullPointExcepiton、OutOfMemoryError)等,还有系统类加载器。
  • 所有被同步锁(synchronized关键字)持有的对象。
  • 反映Java虚拟机内部情况的JMXBean、JVMTI中注册的回调、本地代码缓存等。
  • 除了这些固定的GC Roots集合以外,根据用户所选用的垃圾收集器以及当前回收的内存区域不同,还可以有其他对象"临时性"地加入,共同构成完整GC Roots集合。

我们的HotSpot虚拟机采用的就是可达性分析算法

引用概念的扩充

无论是通过引用计数算法判断对象的引用数量,还是通过可达性分析算法判断对象是否引用链可达,判定对象是否存活都和"引用"离不开关系。

在JDK 1.2版之前,Java里面的引用是很传统的定义:如果reference类型的数据中存储的数值代表的是另外一块内存的起始地址,就称该reference数据是代表某块内存、某个对象的引用。

这种定义并没有什么不对,只是现在看来有些过于狭隘了,一个对象在这种定义下只有"被引用"或者"未被引用"两种状态,对于描述一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对象就显得无能为力。譬如我们希望能描述一类对象:当内存空间还足够时,能保留在内存之中,如果内存空间在进行垃圾收集后仍然非常紧张,那就可以抛弃这些对象------很多系统的缓存功能都符合这样的应用场景。

在JDK 1.2版之后,Java对引用的概念进行了扩充,将引用分为强引用(Strongly Re-ference)、软引用(Soft Reference)、弱引用(Weak Reference)和虚引用(Phantom Reference)4种,这4种引用强度依次逐渐减弱。

  • 引用是最传统的"引用"的定义,是指在程序代码之中普遍存在的引用赋值,即类似"Object obj=new Object()"这种引用关系。无论任何情况下,只要强引用关系还存在,垃圾收集器就永远不会回收掉被引用的对象。
  • 引用是用来描述一些还有用,但非必须的对象。只被软引用关联着的对象,在系统将要发生内存溢出异常前,会把这些对象列进回收范围之中进行第二次回收,如果这次回收还没有足够的内存,才会抛出内存溢出异常。在JDK 1.2版之后提供了SoftReference类来实现软引用。
  • 引用也是用来描述那些非必须对象,但是它的强度比软引用更弱一些,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只 能生存到下一次垃圾收集发生为止。当垃圾收集器开始工作,无论当前内存是否足够,都会回收掉只 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在JDK 1.2版之后提供了WeakReference类来实现弱引用。
  • 引用也称为"幽灵引用"或者"幻影引用",它是最弱的一种引用关系。一个对象是否有虚引用的存在,完全不会对其生存时间构成影响,也无法通过虚引用来取得一个对象实例。为一个对象设置虚引用关联的唯一目的只是为了能在这个对象被收集器回收时收到一个系统通知。在JDK 1.2版之后提供了PhantomReference类来实现虚引用

回收方法区

方法区回收囿于苛刻的判定条件,其区域垃圾收集的回收成果往往远低于此。 方法区的垃圾收集主要回收两部分内容:废弃的常量不再使用的类型

回收废弃常量与回收 Java堆中的对象非常类似。举个常量池中字面量回收的例子,假如一个字符串"java"曾经进入常量池中,但是当前系统又没有任何一个字符串对象的值是"java",换句话说,已经没有任何字符串对象引用常量池中的"java"常量,且虚拟机中也没有其他地方引用这个字面量。如果在这时发生内存回收,而且垃圾收集器判断确有必要的话,这个"java"常量就将会被系统清理出常量池。常量池中其他类(接口)、方法、字段的符号引用也与此类似。

判定一个常量是否"废弃"还是相对简单,而要判定一个类型是否属于"不再被使用的类"的条件就比较苛刻了。需要同时满足下面三个条件:

  • 该类所有的实例都已经被回收,也就是Java堆中不存在该类及其任何派生子类的实例。
  • 加载该类的类加载器已经被回收,这个条件除非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可替换类加载器的场景,如 OSGi、JSP的重加载等,否则通常是很难达成的。
  • 该类对应的java.lang.Class 对象没有在任何地方被引用,无法在任何地方通过反射访问该类的方法。

Java虚拟机被允许对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无用类进行回收,这里说的仅仅是"被允许",而并不是和对象一样,没有引用了就必然会回收

垃圾收集算法

分代收集理论

弱分代假说(Weak Generational Hypothesis):绝大多数对象都是朝生夕灭的。
强分代假说(Strong Generational Hypothesis):熬过越多次垃圾收集过程的对象就越难以消亡。

这两个分代假说共同奠定了多款常用的垃圾收集器的一致的设计原则

收集器应该将Java堆划分出不同的区域 ,然后将回收对象依据其年龄(年龄即对象熬过垃圾收集过程的次数)分配到不同的区域之中存储。

显而易见,如果一个区域中大多数对象都是朝生夕灭,难以熬过垃圾收集过程的话,那么把它们集中放在一起,每次回收时只关注如何保留少量存活而不是去标记那些大量将要被回收的对象,就能以较低代价回收到大量的空间 ;如果剩下的都是难以消亡的对象,那把它们集中放在一块,虚拟机便可以使用较低的频率来回收这个区域,这就同时兼顾了垃圾收集的时间开销和内存的空间有效利用。

新生代和老年代

设计者一般至少会把Java堆划分为新生代 (Young Generation)和老年代(Old Generation)两个区域[。

顾名思义,在新生代中,每次垃圾收集时都发现有大批对象死去,而每次回收后存活的少量对象,将会逐步晋升到老年代中存放。

跨代引用假说(Intergenerational Reference Hypothesis):存在互相引用关系的两个对象,是应该倾 向于同时生存或者同时消亡的。

如果某个新生代对象存在跨代引用,由于老年代对象难以消亡,该引用会使得新生代对象在收集时同样得以存活,进而在年龄增长之后晋升到老年代中,这时跨代引用也随即被消除了。

依据这条假说,我们就不应再为了少量的跨代引用去扫描整个老年代,也不必浪费空间专门记录每一个对象是否存在及存在哪些跨代引用,只需在新生代上建立一个全局的数据结构(该结构被称为"记忆集 ",Remembered Set),这个结构把老年代划分成若干小块,标识出老年代的哪一块内存会存在跨代引用。此后当发生Minor GC时,只有包含了跨代引用的小块内存里的对象才会被加入到GC Roots进行扫描。虽然这种方法需要在对象改变引用关系(如将自己或者某个属性赋值)时维护记录数据的正确性,会增加一些运行时的开销,但比起收集时扫描整个老年代来说仍然是划算的。

分代垃圾收集
  • 部分收集(Partial GC ):指目标不是完整收集整个Java堆的垃圾收集,其中又分为:
    • 新生代收集(Minor GC/Young GC):指目标只是新生代的垃圾收集。
    • 老年代收集(Major GC/Old GC):指目标只是老年代的垃圾收集。目前只有CMS收集器会有单独收集老年代的行为。另外请注意"Major GC"这个说法现在有点混淆,在不同资料上常有不同所指,读者需按上下文区分到底是指老年代的收集还是整堆收集。
    • 混合收集(Mixed GC):指目标是收集整个新生代以及部分老年代的垃圾收集。目前只有G1收 集器会有这种行为。
  • 整堆收集(Full GC):收集整个Java堆和方法区的垃圾收集。

标记-清除算法

先标记需要回收的对象,再统一回收

标记-复制算法

将内存划分成相等两块EdenSurvivor,一块用完了就把存活的对象复制的另一边,以此往复,但是为了避免浪费太多空间,而且大部分对象具有朝生夕死的特性

现在采用Eden:Survivor=8:1:1的方式,划分三块,每次都将 Elden 和正在用的那块Survivor 空间复制到另一块空闲的Survivor,以此往复

由于无法保证每次垃圾回收后存活的对象都不超过10%,所有当Survivor区不够用时,可以直接将多余的存活对象直接放入老年代,称之为老年代分配担保机制

标记-整理算法

回收对象后,将所有存活的对象向内存空间的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理边界以外的内存。 可以避免内存空间过于碎片化,有利于内存分配

Stop The World

如果采用了移动对象的垃圾收集算法,那么在移动对象时就必须暂停用于应用程序,称之为Stop The World

经典的垃圾收集器

CMS 收集器

CMS (Concurrent Mark Sweep),基于标记-清除算法,

运作过程:-初始标记,-并发标记,-重新标记,-并发清除

优点:并发收集,低停顿

缺点:对处理器资源敏感,无法处理浮动垃圾,会产生大量空间碎片

G1 收集器

G1 (garbage first) 收集器,面向服务端,是一款全功能垃圾收集器,开创基于Region的堆内存布局。能实现在指定长度为M毫秒的时间片段内,消耗在垃圾收集上的时间不超过N毫秒的功能。

运作过程:-初始标记,-并发标记,-最终标记,-筛选回收

内存分配策略

对象优先在Eden区分配

大多数情况下,对象在新生代Eden区中分配。当Eden区没有足够空间进行分配时,虚拟机将发起一次Minor GC

大对象直接进入老年代

大对象就是指需要大量连续内存空间的Java对象,最典型的大对象便是那种很长的字符串,或者元素数量很庞大的数组,大对象对虚拟机的内存分配来说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消息,比遇到一个大对象更坏的消息就是遇到一群"朝生夕灭"的"短命大对象",我们写程序的时候应注意避免。

在Java虚拟机中要避免大对象的原因是,在分配空间时,它容易导致内存明明还有不少空间时就提前触发垃圾收集,以获取足够的连续空间才能安置好它们,而当复制对象时,大对象就意味着高额的内存复制开销。

HotSpot虚拟机提供了-XX:PretenureSizeThreshold参数,指定大于该设置值的对象直接在老年代分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避免在Eden区及两个Survivor区之间来回复制,产生大量的内存复制操作。

长期存活的对象将进入老年代

多数收集器都采用了分代收集来管理堆内存,那内存回收时就必须能决策哪些存活对象应当放在新生代,哪些存活对象放在老年代中。

为做到这点,虚拟机给每个对象定义了一个对象年龄 (Age)计数器,存储在对象头中。 对象通常在Eden区里诞生,如果经过第一次Minor GC后仍然存活,并且能被Survivor容纳的话,该对象会被移动到Survivor空间中,并且将其对象年龄设为1岁。对象在Survivor区中每熬过一次Minor GC,年龄就增加1岁,当它的年龄增加到一定程度(默认为15 ),就会被晋升到老年代中。对象晋升老年代的年龄阈值,可以通过参数-XX: MaxTenuringThreshold设置。

动态对象年龄判定

HotSpot虚拟机并不是永远要求对象的年龄必须达到-XX:MaxTenuringThreshold才能晋升老年代,如果在Survivor空间中相同年龄++所有对象大小的总和大于 Survivor空间的一半++ ,年龄大于或等于该年龄的对象就可以直接进入老年代,无须等到-XX: MaxTenuringThreshold中要求的年龄。

空间分配担保

在发生Minor GC之前,虚拟机必须先检查老年代最大可用的连续空间是否大于新生代所有对象总空间,

  • 如果这个条件成立,那这一次Minor GC可以确保是安全的。
  • 如果不成立,则虚拟机会先查看XX:HandlePromotionFailure参数的设置值是否允许担保失败 (Handle Promotion Failure)
    • 如果允许,那会继续检查老年代最大可用的连续空间是否大于历次晋升到老年代对象的平均大小,
      • 如果大于,将尝试进行一次Minor GC,尽管这次Minor GC是有风险的;
      • 如果小于,或者-XX: HandlePromotionFailure设置不允许冒险,那这时就要改为进行一次Full GC。

JVM类加载机制

类加载的时机

一个类型从被加载到虚拟机内存中开始,到卸载出内存为止,它的整个生命周期将会经历加载(Loading)、验证(Verification)、准备(Preparation)、解析(Resolution)、初始化(Initialization)、使用(Using)和卸载(Unloading)七个阶段,其中验证、准备、解析三个部分统称为连接(Linking)

加载、验证、准备、初始化和卸载这五个阶段的顺序是确定的,类型的加载过程必须按 照这种顺序按部就班地开始,而解析阶段则不一定:它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在初始化阶段之后再开始,

《Java虚拟机规范》则是严格规定了有且只有六种情况必须立即对类进行"初始化"(而加载、验证、准备自然需要在此之前开始)

  1. 遇到newgetstaticputstaticinvokestatic这四条字节码指令时,如果类型没有进行过初始化,则需要先触发其初始化阶段。能够生成这四条指令的典型Java代码场景有:
    • 使用new关键字实例化对象的时候。
    • 读取或设置一个类型的静态字段(被final修饰、已在编译期把结果放入常量池的静态字段除外)的时候。
    • 调用一个类型的静态方法的时候。
  2. 使用java.lang.reflect包的方法对类型进行反射调用的时候,如果类型没有进行过初始化,则需要先触发其初始化。
  3. 当初始化类的时候,如果发现其父类还没有进行过初始化,则需要先触发其父类的初始化。
  4. 当虚拟机启动时,用户需要指定一个要执行的主类(包含main()方法的那个类),虚拟机会先 初始化这个主类。
  5. 当使用JDK 7新加入的动态语言支持时,如果一个java.lang.invoke.MethodHandle实例最后的解 析结果为REF_getStaticREF_putStaticREF_invokeStaticREF_newInvokeSpecial四种类型的方法句 柄,并且这个方法句柄对应的类没有进行过初始化,则需要先触发其初始化。
  6. 当一个接口中定义了JDK 8新加入的默认方法(被default关键字修饰的接口方法)时,如果有 这个接口的实现类发生了初始化,那该接口要在其之前被初始化。

类加载的过程

加载

"加载 "(Loading)阶段是整个"类加载"(Class Loading)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在加载阶段,Java虚拟机需要完成以下三件事情:

  1. 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定义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
  2. 将这个字节流所代表的静态存储结构转化为方法区的运行时数据结构。
  3. 在内存中生成一个代表这个类的java.lang.Class对象,作为方法区这个类的各种数据的访问入 口。

验证

验证是连接阶段的第一步,这一阶段的目的是确保.class文件的字节流中包含的信息符合《Java虚拟机规范》的全部约束要求,保证这些信息被当作代码运行后不会危害虚拟机自身的安全。

验证阶段大致上会完成下面四个阶段的检验动作:文件格式验证、元数据验证、字节码验证和符号引用验证。

准备

准备阶段是正式为类中定义的变量(即静态变量,被static修饰的变量)分配内存并设置类变量初始值的阶段

这时候进行内存分配的仅包括类变量,而不包括实例变量 ,实例变量将会在对象实例化时随着对象一起分配在Java堆中。其次是这里所说的初始值"通常情况 "下是数据类型的零值

特殊情况

java 复制代码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value = 123;

编译时Javac将会为value生成ConstantValue 属性,在准备阶段虚拟机就会根据ConstantValue的设置将value赋值为123。

解析

解析阶段是Java虚拟机将常量池内的符号引用替换为直接引用的过程

  • 符号引用(Symbolic References):符号引用以一组符号来描述所引用的目标,符号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字面量,只要使用时能无歧义地定位到目标即可。符号引用与虚拟机实现的内存布局无关,引用的目标并不一定是已经加载到虚拟机内存当中的内容。各种虚拟机实现的内存布局可以各不相同,但是它们能接受的符号引用必须都是一致的,因为符号引用的字面量形式明确定义在《Java虚拟机规范》的*.class*文件格式中。
  • 直接引用(Direct References):直接引用是可以直接指向目标的指针、相对偏移量或者是一个能间接定位到目标的句柄。直接引用是和虚拟机实现的内存布局直接相关的,同一个符号引用在不同虚拟机实例上翻译出来的直接引用一般不会相同。如果有了直接引用,那引用的目标必定已经在虚拟机的内存中存在。

翻译成人话就是程序运行之前, .class里的引用指向的都是一个逻辑上的地址,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的程序还只是一张图纸,还没有变成实体,当虚拟机给常量分配空间之后,我们程序里的常量就有了实体,此时,就需要让我们的引用指向真实的地址。

解析动作主要针对类或接口字段类方法接口方法方法类型方法句柄调用点限定符 这7类符号引用进行,分别对应于常量池的CONSTANT_Class_infoCONSTANT_Fieldref_infoCONSTANT_Methodref_infoCONSTANT_InterfaceMethodref_infoCONSTANT_MethodType_infoCONSTANT_MethodHandle_infoCONSTANT_Dyna-mic_infoCONSTANT_InvokeDynamic_info8种常量类型

初始化

类的初始化阶段是类加载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进行准备阶段时,变量已经赋过一次系统要求的初始零值,而在初始化阶段,则会根据程序员通过程序编码制定的主观计划去初始化类变量和其他资源。

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种更直接的形式来表达:初始化阶段就是执行类构造器<clinit>()方法的过程, <clinit>()并不是程序员在Java代码中直接编写的方法,它是Javac编译器的产物,但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这个方法具体是如何产生的,以及<clinit>()方法执行过程中各种可能会影响程序运行行为的细节,这部分比起其他类加载过程更贴近于普通的程序开发人员的实际工作。

  • <clinit>()方法是由编译器自动收集类中的所有类变量的赋值动作和静态语句块(static{}块)中的语句合并产生的,编译器收集的顺序是由语句在源文件中出现的顺序决定的,静态语句块中只能访问到定义在静态语句块之前的变量,定义在它之后的变量,在前面的静态语句块可以赋值,但是不能访问,如以下代码:

    java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Test {
        static {
            i = 0; // 给变量赋值可以正常编译通过
            System.out.print(i); // 这句编译器会提示"非法向前引用"
        }
        static int i = 1;
    }
  • <clinit>()方法与类的构造函数(即在虚拟机视角中的实例构造器<init>()方法)不同,它不需要显式地调用父类构造器,Java虚拟机会保证在子类的<clinit>()方法执行前,父类的<clinit>()方法已经执行 完毕。因此在Java虚拟机中第一个被执行的<clinit>()方法的类型肯定是java.lang.Object

  • 由于父类的<clinit>()方法先执行,也就意味着父类中定义的静态语句块要优先于子类的变量赋值操作,如下代码中,字段B的值将会是2而不是1。

    java 复制代码
    static class Parent {
        public static int A = 1;
        static {
          A = 2;
        }
    }
    
    static class Sub extends Parent {
        public static int B = 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Sub.B);
    }
    • <clinit>()方法对于类或接口来说并不是必需的,如果一个类中没有静态语句块,也没有对变量的赋值操作,那么编译器可以不为这个类生成<clinit>()方法。
    • 接口中不能使用静态语句块,但仍然有变量初始化的赋值操作,因此接口与类一样都会生成<clinit>()方法。但接口与类不同的是,执行接口的<clinit>()方法不需要先执行父接口的<clinit>()方法, 因为只有当父接口中定义的变量被使用时,父接口才会被初始化。此外,接口的实现类在初始化时也一样不会执行接口的<clinit>()方法。
    • Java虚拟机必须保证一个类的<clinit>()方法在多线程环境中被正确地加锁同步,如果多个线程同时去初始化一个类,那么只会有其中一个线程去执行这个类的<clinit>()方法,其他线程都需要阻塞等待,直到活动线程执行完毕<clinit>()方法。如果在一个类的<clinit>()方法中有耗时很长的操作,那就可能造成多个进程阻塞,在实际应用中这种阻塞往往是很隐蔽的。

    需要注意,其他线程虽然会被阻塞,但如果执行<clinit>()方法的那条线程退出<clinit>()方法 后,其他线程唤醒后则不会再次进入<clinit>()方法。同一个类加载器下,一个类型只会被初始化一 次

类加载器

Java虚拟机设计团队有意把类加载阶段中的"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描述该类的二进制字节流 "这个动作放到Java虚拟机外部去实现,以便让应用程序自己决定如何去获取所需的类。实现这个动作的代码被称为"类加载器"(Class Loader)。

类与类加载器

类加载器虽然只用于实现类的加载动作,但它在Java程序中起到的作用却远超类加载阶段。对于任意一个类,都必须由加载它的类加载器和这个类本身一起共同确立其在Java虚拟机中的唯一性 ,每一个类加载器,都拥有一个独立的类名称空间

这句话可以表达得更通俗一些:比较两个类是否"相等 ",只有在这两个类是由同一个类加载器加载的前提下才有意义,否则,即使这两个类来源于同一个*.class*文件,被同一个Java虚拟机加载,只要加载它们的类加载器不同,那这两个类就必定不相等

这里所指的"相等",包括代表类的Class对象equals()方法、isAssignableFrom()方法、isInstance() 方法的返回结果,也包括了使用instanceof关键字做对象所属关系判定等各种情况。如果没有注意到类加载器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产生具有迷惑性的结果,请看如下代码

java 复制代码
/**
* 类加载器与instanceof关键字演示
*
*/
public class ClassLoad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ClassLoader myLoader = new ClassLoader() {
        @Override
        public Class<?> loadClass(String name)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try {
                String fileName = name.substring(name.lastIndexOf(".") + 1)+".class";
                InputStream is = getClass().getResourceAsStream(fileName);
                if (is == null) {
                    return super.loadClass(name);
                }
                byte[] b = new byte[is.available()];
                is.read(b);
                return defineClass(name, b, 0, b.length);
            } catch (IOException e) {
                throw new ClassNotFoundException(name);
            }
        }
    };
    Object obj = myLoader.loadClass("org.fenixsoft.classloading.ClassLoaderTest").new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obj.getClass());
    System.out.println(obj instanceof org.fenixsoft.classloading.ClassLoaderTest);
    }
}
/*
运行结果:
class org.fenixsoft.classloading.ClassLoaderTest
false
*/

两行输出结果中,从第一行可以看到这个对象确实是类org.fenixsoft.classloading.ClassLoaderTest 实例化出来的,但在第二行的输出中却发现这个对象与类org.fenixsoft.classloading.ClassLoaderTest 做所属类型检查的时候返回了false。这是因为Java虚拟机中同时存在了两个ClassLoaderTest 类,一个是由虚拟机的应用程序类加载器所加载的,另外一个是由我们自定义的类加载器加载的,虽然它们都来自同一个Class文件,但在Java虚拟机中仍然是两个互相独立的类,做对象所属类型检查时的结果自然为false

双亲委派模型

站在Java虚拟机的角度来看,只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加载器:

  • 一种是启动类加载器(Bootstrap ClassLoader),这个类加载器使用C++语言实现,是虚拟机自身的一部分;
  • 另外一种就是其他所有的类加载器,这些类加载器都由Java语言实现,独立存在于虚拟机外部,并且全都继承自抽象类java.lang.ClassLoader 。 站在Java开发人员的角度来看,类加载器就应当划分得更细致一些。自JDK 1.2以来,Java一直保持着三层类加载器双亲委派的类加载架构,尽管这套架构在Java模块化系统出现后有了一些调整变动,但依然未改变其主体结构,
三层类加载器
  • 启动类加载器(Bootstrap Class Loader):

前面已经介绍过,这个类加载器负责加载存放在*<JAVA_HOME>\lib**目录,或者被-Xbootclasspath参数所指定的路径中存放的,而且是Java虚拟机能够识别的类库加载到虚拟机的内存中(按照文件名识别,如rt.jartools.jar ,名字不符合的类库即使放在lib 目录中也不会被加载)。启动类加载器无法被Java程序直接引用,用户在编写自定义类加载器时,如果需要把加载请求委派给启动类加载器去处理,那直接使用null代替即可,

  • 扩展类加载器(Extension Class Loader):

    这个类加载器是在类sun.misc.Launcher$ExtClassLoader 中以Java代码的形式实现的。它负责加载JAVA_HOME>\lib 目录中,或者被java.ext.dirs 系统变量所指定的路径中所有的类库。根据"扩展类加载器"这个名称,就可以推断出这是一种Java系统类库的扩展机制,JDK的开发团队允许用户将具有通用性的类库放置在ext目录里以扩展Java SE的功能,在JDK 9之后,这种扩展机制被模块化带来的天然的扩展能力所取代。由于扩展类加载器是由Java代码实现的,开发者可以直接在程序中使用扩展类加载器来加载*.class*文件。

  • 应用程序类加载器(Application Class Loader):

    这个类加载器由sun.misc.Launcher$AppClassLoader 来实现。由于应用程序类加载器是ClassLoader 类中的getSystemClassLoader()方法的返回值,所以有些场合中也称它为"系统类加载器 "。它负责加载用户类路径(ClassPath)上所有的类库,开发者同样可以直接在代码中使用这个类加载器。如果应用程序中没有自定义过自己的类加载器,一般情况下这个就是程序中默认的类加载器。

双亲委派模型的机制

如果一个类加载器收到了类加载的请求,它首先不会自己去尝试加载这个类,而是把这个请求委派给父类加载器去完成,每一个层次的类加载器都是如此,因此所有的加载请求最终都应该传送到最顶层的启动类加载器中,

只有当父加载器反馈自己无法完成这个加载请求(它的搜索范围中没有找到所需的类)时,子加载器才会尝试自己去完成加载。

作用:

Java中的类随着它的类加载器一起具备了一种带有优先级的层次关系。例如类java.lang.Object ,它存放在rt.jar 之中,无论哪一个类加载器要加载这个类,最终都是委派给处于模型最顶端的启动类加载器进行加载,因此Object类在程序的各种类加载器环境中都能够保证是同一个类。反之,如果没有使用双亲委派模型,都由各个类加载器自行去加载的话,如果用户自己也编写了一个名为java.lang.Object 的类,并放在程序的ClassPath中,那系统中就会出现多个不同的Object类,Java类型体系中最基础的行为也就无从保证,应用程序将会变得一片混乱。

相关推荐
一只爱打拳的程序猿12 分钟前
【Spring】更加简单的将对象存入Spring中并使用
java·后端·spring
杨荧14 分钟前
【JAVA毕业设计】基于Vue和SpringBoot的服装商城系统学科竞赛管理系统
java·开发语言·vue.js·spring boot·spring cloud·java-ee·kafka
minDuck16 分钟前
ruoyi-vue集成tianai-captcha验证码
java·前端·vue.js
为将者,自当识天晓地。34 分钟前
c++多线程
java·开发语言
daqinzl42 分钟前
java获取机器ip、mac
java·mac·ip
激流丶1 小时前
【Kafka 实战】如何解决Kafka Topic数量过多带来的性能问题?
java·大数据·kafka·topic
Themberfue1 小时前
Java多线程详解⑤(全程干货!!!)线程安全问题 || 锁 || synchronized
java·开发语言·线程·多线程·synchronized·
时差9531 小时前
【面试题】Hive 查询:如何查找用户连续三天登录的记录
大数据·数据库·hive·sql·面试·database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1 小时前
R包下载太慢安装中止的解决策略-R语言003
java·数据库·r语言
晨曦_子画1 小时前
编程语言之战:AI 之后的 Kotlin 与 Java
android·java·开发语言·人工智能·kot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