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要点
一、病情观察
- 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例如,体温的升高可能提示感染加重,而血压下降可能意味着出现了感染性休克的早期症状。
- 局部症状观察:注意观察感染部位的红肿、疼痛、渗液等情况,记录其范围、程度和性质的变化。
- 全身症状观察:观察患者有无乏力、食欲减退、寒战等全身症状。
二、伤口护理
- 清洁伤口: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清洁方法,如碘伏棉球擦拭、生理盐水冲洗等。
- 引流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比如,脓性引流液增多可能提示感染未得到控制。
- 敷料更换:根据伤口渗出情况,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
三、疼痛护理
- 评估疼痛程度:采用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如数字评分法、面部表情评分法等。
- 采取镇痛措施:按照医嘱给予止痛药物,或采用非药物镇痛方法,如分散注意力、冷敷等。
四、发热护理
- 体温监测:定时测量体温,记录体温变化曲线。
- 降温措施:体温过高时,可采取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冷敷)或药物降温。
- 补充水分和营养:发热会导致水分和能量消耗增加,应鼓励患者多饮水,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
五、心理护理
- 倾听患者感受:了解患者因感染和疼痛产生的焦虑、恐惧等情绪。
- 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六、预防并发症
- 预防感染扩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 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征象:如发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应警惕是否发生了败血症、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七、健康教育
- 指导患者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污染。
- 告知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总之,对于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需要全面、细致地关注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