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主要是在于源点云src经过一个初始变换后,与target点云(或者说是模板)之间的差异定义上。
1. 点到点
首先,将待匹配点云中的每个点Pi,利用初始的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转换到目标点云Q中.
在Q中找出与Pi最近的点(记作Qi),作为Pi的对应点,取Pi、Qi之间的欧式距离作为匹配误差。
2. 点到线
点-线的情况:
首先,将待匹配点云中的每个点Pi,利用初始的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转换到目标点云Q中。对于Pi利用KD树的算法寻找到最近的几个点,根据这几个点计算出协方差,将协方差进行奇异值分解,如果最大的奇异值比第二大的奇异值要大得多,则认为找到的这几个点是在同一条直线上。
匹配误差为点到直线的距离,即图中的向量dc的模。
3. 点到面
点-面的情况:
首先,将待匹配点云中的每个点Pi,利用初始的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转换到目标点云Q中。对于Pi利用KD树的算法寻找到最近的几个点,根据这几个点计算出协方差,将协方差进行奇异值分解,根据这几个点计算出协方差,将协方差进行奇异值分解,如果最小的奇异值比第二小的奇异值要小得多,则认为找到的这几个点是在同一个平面上。
匹配误差为点到面的距离,即图中的向量od的模。
4 对比
对于上述3种方法,哪一种最适合?其实是要看具体的点云场景的,它与点云的几何形态有关系。
有的点云适合使用点到点,有的适合使用点到线,有的适合使用点到面。脱离具体场景谈算法效果其实是不够科学的。
在普通常见场合,可以率先尝试点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