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网络:传输层协议TCP(一)

目录

一、TCP协议的定义

二、确认应答机制ACK

三、序号、确认序号

四、超时重传机制


一、TCP协议的定义

TCP 全称为 "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人如其名, 要对数据的传 输进行一个详细的控制;

TCP 协议段格式

• 源/目的端口号: 表示数据是从哪个进程来, 到哪个进程去;

• 32 位序号/32 位确认号: 用于确认报文是否成功发送/接收。博主后面详细讲;

• 4 位 TCP 报头长度: 表示该 TCP 头部有多少个 32 位 bit(有多少个 4 字节); 所以 TCP 头部最大长度是 15 * 4 = 60

• 6 位标志位:

服务器可能会同时收到各种各样的报文,通过标志位来判断收到的报文的具体类型,区分具体请求是什么。

○ URG: 紧急指针是否有效

○ ACK: 确认号是否有效

○ PSH: 提示接收端应用程序立刻从 TCP 缓冲区把数据读走

○ RST: 对方要求重新建立连接; 我们把携带 RST 标识的称为复位报文段

○ SYN: 请求建立连接; 我们把携带 SYN 标识的称为同步报文段

○ FIN: 通知对方, 本端要关闭了, 我们称携带 FIN 标识的为结束报文段

• 16 位窗口大小: 博主之后详谈

• 16 位校验和: 发送端填充, CRC 校验. 接收端校验不通过, 则认为数据有问题. 此 处的检验和不光包含 TCP 首部, 也包含 TCP 数据部分.

• 16 位紧急指针: 标识哪部分数据是紧急数据;

• 40 字节头部选项: 暂时忽略;

二、确认应答机制ACK

这里所谓发送的ACK和SYN不单单是建立连接和应答这一标志位,而是一个完整的报头,一个没有数据的纯报头,当要确认应答时,只需要将ACK改成1即可。而确认应答并不一定要单独发一个报头,可以将其和要发的数据一起发送,这也叫做捎带应答,比如中间的SYN加ACK就可以将其看作一次捎带应答。在日常的通信情况下,一般不会单独发送ACK,一般都是捎带应答,在发数据的同时也对对方做出应答。

结合下面序号和确认序号的部分,TCP发送的数据都有序号,一方发的数据序号假设位1-1000,那么另一方回应时确认应答就应该是1001,表示序号1000之前的数据全部收到了,接下来发的数据块的序号就应该从1001之后开始发。

三、序号、确认序号

TCP 将每个字节的数据都进行了编号. 即为序列号

TCP也叫面向字节流的协议,其通信双方都有发送缓冲区和接收缓冲区,所以将其要发送的数据想象成一个数组时,缓冲区中天然的每个字节都有序号,因为每个字节都有其对应的下标

所以在发送一次数据,收到对方应答后,下次再要发送数据的

新的序号=对方确认的序号+本次要发送的数据长度**(如上图)**

同样的,确认序号就是在接收到对方的序号后将ACK设置为1,下次再发给对方时,就是收到的对方的序号+1,比如上次对方发送数据为1001-2000序号的,那么这次要发送给对方的应答序号就是2001。

序号存在的意义:按序到达,应答和确认对应。

确认序号&&序号:两者都存在于TCP中的意义在于,同时向对方发送数据的同时,也同时在向对方做应答。(应答对方刚刚发的数据是否收到)

四、超时重传机制

• 主机 A 发送数据给 B 之后, 可能因为网络拥堵等原因, 数据无法到达主机 B;

• 如果主机 A 在一个特定时间间隔内没有收到 B 发来的确认应答, 就会进行重发;

结合上面的内容,如果主机A向主机B发送了数据,但是却一直没有等到对方发送过来对应的确认应答,也就是与刚刚发的序列号所对应的确认序列号,此时考虑到或许有特殊情况的发生,比如报文阻塞在某处没有到达对方主机,这时主机A会等待特定的时间,如果时间到了主机B依旧没有发送应答,那主机A就默认丢包了,直接再次发送刚刚的报文。

但没有收到应答并不一定是A主机没有发过去,也有可能是B主机收到了但是B主机的应答在发送过程中丢了,这时A主机再发消息,B主机就会收到一份一模一样的报文 。
那么 TCP 协议需要能够识别出那些包是重复的包, 并 且把重复的丢弃掉. 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前面提到的序列号, 就可以很容易做到去重的效果.

• 最理想的情况下, 找到一个最小的时间, 保证 "确认应答一定能在这个时间内返 回".

• 但是这个时间的长短, 随着网络环境的不同, 是有差异的.

• 如果超时时间设的太长, 会影响整体的重传效率;

• 如果超时时间设的太短, 有可能会频繁发送重复的包;

因为网络的情况是动态变化的,网速时快时慢,所以TCP 为了保证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比较高性能的通信, 因此会动态计算这个最大超时时间.

• Linux 中(BSD Unix 和 Windows 也是如此), 超时以 500ms 为一个单位进行控制, 每次判定超时重发的超时时间都是 500ms 的整数倍.

• 如果重发一次之后, 仍然得不到应答, 等待 2*500ms 后再进行重传.

• 如果仍然得不到应答, 等待 4 *500ms 进行重传. 依次类推, 以指数形式递增.

• 累计到一定的重传次数, TCP 认为网络或者对端主机出现异常, 强制关闭连接.

相关推荐
在河之洲木水2 小时前
现代多核调度器的本质 调度三重奏
linux·服务器·系统架构
程序员JerrySUN2 小时前
驱动开发硬核特训 · Day 22(下篇): # 深入理解 Power-domain 框架:概念、功能与完整代码剖析
linux·开发语言·驱动开发·嵌入式硬件
白总Server2 小时前
多智能体系统的中间件架构
linux·运维·服务器·中间件·ribbon·架构·github
未来会更好yes3 小时前
Centos 7.6安装redis-6.2.6
linux·redis·centos
二猛子3 小时前
Linux(Centos版本)中安装Docker
linux·docker·centos
qq_429856573 小时前
计算机网络的五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到底是什么?
网络·计算机网络
浪裡遊4 小时前
跨域问题(Cross-Origin Problem)
linux·前端·vue.js·后端·https·sprint
Johny_Zhao4 小时前
OpenStack 全套搭建部署指南(基于 Kolla-Ansible)
linux·python·信息安全·云计算·openstack·shell·yum源·系统运维
2401_867021904 小时前
文件缓冲区(IO与文件 ·III)(linux/C)
linux·运维·服务器·c语言
刘某的Cloud5 小时前
rabbitmq常用命令
linux·运维·分布式·rabbitmq·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