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经说过信息收集、扫描探测以及初始访问阶段的攻防手段,下面将说一下在攻击者获取到访问权限的情况下会接着如何进一步在网络中建立控制点、提权、横移以及完成攻击后的遗迹隐藏。
4. 建立立足点阶段
**攻击手段:**攻击者通过恶意软件、远程访问工具等在网络中建立控制点。
防护手段:
部署终端检测和响应(EDR)解决方案。
监控异常网络流量和行为。
实施访问控制策略,限制横向移动。
5. 命令与控制(C2)阶段
攻击手段 :攻击者建立远程控制通道,用于指挥和控制已感染的系统。
防护手段:
监控网络流量,寻找异常的命令与控制模式。
阻断已知的C2服务器域名和IP地址。
使用DNS过滤和响应技术。
6. 横向移动阶段
攻击手段:
攻击者在网络内部移动,寻找更高权限的系统或有价值的数据。
防护手段:
实施网络分段,限制攻击者的移动范围。
使用行为分析工具检测异常行为。
强化身份验证和授权机制。
7. 收集数据阶段
攻击手段:
攻击者收集敏感数据,准备数据泄露或进一步的攻击。
防护手段:
加密敏感数据,确保数据即使被访问也无法被解读。
实施数据丢失预防(DLP)策略。
监控数据访问和传输行为。
8. 执行攻击阶段
攻击手段:
执行恶意代码、勒索软件、拒绝服务(DoS)攻击等。
防护手段:
使用反恶意软件工具和沙箱环境检测恶意代码。
部署DDoS防护措施,如流量清洗中心。
实施备份和灾难恢复计划。
9. 覆盖痕迹阶段
攻击手段:
攻击者清除日志文件,隐藏其活动痕迹。
防护手段:
实施日志管理策略,确保日志的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
使用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系统进行日志分析。
10. 退出阶段
攻击手段:
攻击者在完成攻击后尝试退出,可能携带被盗数据。
防护手段:
监控异常的网络出口流量。
实施出口过滤和数据泄露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渗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