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知识。
了解公司前端与后端
前端
- 
前端开发:创建WEB页面或APP等前端界面呈现给用户的过程,即前端负责用户界面交互。
 - 
前端技能:
- 
HTML:一种标记语言,能够实现Web页面并在浏览器中显示。
 - 
CSS:可以帮助把网页外观做得更加美观。
 - 
JavaScript:帮助开发者以更高效的方式编码,实现页面交互和动态效果。
 - 
前端框架:掌握流行的前端框架(如React、Vue、Angular等),加速开发并提高代码质量。
 
 - 
 - 
前端编码工具:
- 
vs code(Visual Studio Code)
 - 
Web Storm
 
 - 
 
后端
- 
后端开发:服务器端开发、业务逻辑和数据处理,负责处理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交互,处理HTTP请求和响应。
 - 
编程语言:JAVA、C/C#/C++、Go、Python、Shell 。
 - 
编码工具:IDEA、My Eclipse。
 - 
数据库:MySQL、Oracle、MongoDB、Redis。
 - 
Web框架:掌握后端Web框架(如Spring Boot、Django、Express等),加速开发和提高效率。
 - 
安全防护:了解常见的安全漏洞和攻击手法,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备注:有时候前后端没有明确的界限,出现了全栈开发工程师 ,通常在服务器端进行编程工作,但他们熟练前端语言,能够操纵网站面向用户的部分。是指掌握多种技能,即能胜任前端与后端,能利用多种技能独立完成产品的人。
前后端版本控制系统
代码管理工具:对程序代码、配置文件及说明文档等文件变更进行管理的系统。
- 
Git(常用)
 - 
SVN
 
前后端交互---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开发阶段时前后端需配合编码完成一个功能需求或系统,因此前后端交互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使⽤ API 作为契约进⾏交互。
API
- 
定义: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是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目的是提供应用程序与开发人员基于某软件或硬件得以访问一组例程的能力,而又无需访问源码,或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
 - 
目的:降低系统各部分的相互依赖,提高组成单元的内聚性,降低组成单元间的耦合性,提高系统的维护性和扩展性。
 
API接口组成
- 
请求方法
- 
Get请求:请求服务器提供一些特定的信息,不会改变服务器上的任何数据。通常用于检索数据,且可以被缓存。
 - 
Post请求:请求服务器提供一些特定的信息,可能会创建一个新的资源或更新现有的资源。通常不被缓存,因为代表了一次新的操作。
 
 - 
 - 
接口地址:指定服务器上的具体资源位置。
 - 
请求参数:向服务器传递的具体信息,如user_id、user_name、user_password等。
 - 
返回参数:服务器基于请求给出反馈,即根据请求生成的信息。
 - 
返回结果示例:通常是一个JSON或XML格式的数据包,详细说明了请求是如何被处理的,以及结果是什么。
 
前后端交互步骤
- 前端向后端发起请求。
 
- 
后端接口接收前端的参数后,开始层层调用方法处理数据。
 - 
后端将最终数据返回给前端。
 
- 前端请求成功后,将数据渲染至界面。
 
MVC模式
MVC(Model-View-Controller)是一种软件架构模式,是软件设计模式的体现,广泛应用于用户界面的开发中。
MVC 分为三个主要组件: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当用户与view进行交互操作时,会触发view的一些事件,这些事件会被controller模块监听到,controller会根据不同的用户事件去调用model层的一些接口,通过这些接口修改model层的数据。
- 
模型:
- 
负责应用程序数据和业务逻辑。
 - 
管理、存储和操作数据,包括从各种数据源获取数据、对数据进行验证和处理、执行业务规则等。
 
 - 
 - 
视图:
- 
用户看到的部分,负责显示模型的数据。
 - 
通常包括各种用户交互界面组件,如文本框、按钮、下拉菜单等。
 
 - 
 - 
控制器:
- 
接收各种类型的请求和调用相应的处理方法。
 - 
协调模型和视图之间的交互。将模型层返回的数据传递给视图层,以便视图能够呈现给用户。
 - 
处理一些数据的格式化或转换,确保能够被正确地显示在视图中。
 - 
涉及一些数据验证、权限控制、日志记录等,确保安全性和稳定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