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创安全 | 新一代内网安全方案—零信任沙盒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访问安全和数据安全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传统的边界防御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内网办公环境,层出不穷的攻击手段已经让市场单一的防御手段黔驴技穷。当企业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网络威胁和数据泄密风险时,更需要一种综合的、高效的、牢固的解决方案来进行访问可控制和数据保护。因此,结合零信任和SDC沙盒的内网安全的双保险解决方案成为了访问控制和保护机密数据的重要手段。

什么是零信任?

零信任(Zero Trust)是一种网络安全的理念和策略,强调在网络环境中不信任任何用户或设备,并要求对每个访问请求进行验证和授权,而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边界防御措施。传统的网络安全模型通常是基于信任的,即内部网络被视为相对可信的,而外部网络被视为不可信的。然而,随着网络攻击的不断演变和内部威胁的增加,传统的信任模型变得不再可靠。零信任的理念认为,无论是内部用户还是外部用户,都应该被视为潜在的威胁,并且需要经过身份验证和授权才能访问网络资源。

在零信任模型中,访问控制是基于多个因素进行的,包括身份验证、设备健康状况、访问上下文等。用户和设备需要通过身份验证,并且只能访问其所需的特定资源,而不是被赋予广泛的访问权限。零信任的目标是提高网络安全性,减少潜在的攻击面,并提供更细粒度的访问控制。它强调了网络安全的全面性和持续性,不仅仅依赖于边界防御措施,而是将安全性融入到每一层网络和每一个访问请求中。

什么是SDC沙盒?**互联网早期的沙盒(sandbox)又译为沙箱,意为在计算机安全领域中构建一种安全机制,为运行中的程序提供的隔离环境。通常是作为一些来源不可信、具破坏力或无法判定程序意图的程序提供实验之用。苏州深信达根据其特性,研发了一种更加纵深,新型的数据安全沙盒(safe date cage),简称SDC沙盒。**深信达SDC沙盒数据防泄密系统,是专门针对敏感数据防泄密的保护系统,尤其是对研发型企业数据防泄密保护。实现对数据的代码级保护,且不影响工作效率,不影响正常使用。所有敏感数据都自动加密并配合多种管控机制,从而得到有效的范围控制,防止泄密。经过15年用户市场磨砺,现已成为非常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据防泄密软件,尤其是在源代码防泄密领域,市场占有遥遥领先。

SDC沙盒目前支持的操作系统非常全面:SDC服务端支持window server 2008/2012/2016/2019;SDC机密服务器支持windows server2008/2012/2016/2019/麒麟/统信/常用linux系统;SDC客户端支持windows 7/8/10/11 32/64位;麒麟/统信/常用linux系统;支持真机Windows+虚拟机(任何操作系统)模式。

解决方案

通过零信任控制实现用户身份、访问安全 通过零信任的访问控制机制,对用户和设备进行身份验证和授权,并根据访问上下文和行为分析等因素进行动态访问决策。这种细粒度的访问控制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横向移动攻击。

通过SDC沙盒实现内网数据防泄露、代码防泄露。在内网PC端部署SDC沙盒加密工作环境,并将所有涉密数据放到沙盒内,实现数据的代码级保护和多种管控机制。数据在沙盒中任意使用,透明加密,工作效率不受任何影响,配合访问权限控制、审计日志记录等功能,有效防止数据泄密和未经授权访问。

将零信任与SDC沙盒集成,组建零信任沙盒环境。零信任沙盒等同于在用户的工作环境基础上构建一个双保险的安全工作环境。用户在访问系统时需要通过零信任的验证和授权,同时,敏感数据也受到SDC沙盒的保护,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零信任沙盒可以实现细粒度的访问控制和数据防泄密,提升整体的安全性,降低数据泄密和未经授权访问的风险。

零信任沙盒适用范围

企业用户 企业通常拥有大量敏感数据,如客户信息、财务数据等。对于这些用户,零信任沙盒解决方案可以提供细粒度的访问控制和数据防泄密功能,保护企业的敏感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和泄露。

政府机构 政府机构处理大量敏感信息,包括国家安全、公民数据等。零信任沙盒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政府机构加强对敏感数据的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未经授权访问,确保国家安全和公民隐私。

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处理包含病人健康记录在内的敏感医疗数据。零信任沙盒解决方案可以确保只有授权的医疗专业人员可以访问和处理这些数据,防止数据泄露和患者隐私的侵犯。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处理大量涉及财务和客户的敏感数据。零信任沙盒解决方案可以提供强大的访问控制和数据防泄密功能,保护金融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总结

零信任与SDC沙盒本是两个不同安全领域的产品,面向需求也不同。但通过将这两项技术集成,便成为了一项新的内网安全创新技术。零信任沙盒通过细粒度的访问控制、数据保护、监控,有效减少安全漏洞,并提供了全面的可见性和审计能力,使企业能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威胁。这种方案改变了传统的信任模式,将安全重点放在每个用户和每个数据请求上,提供了更高级的数据安全保护,确保企业内网安全和机密数据均可获得最大程度的保护。

相关推荐
Web极客码37 分钟前
虚拟主机与独立服务器:哪个更好?
运维·服务器·虚拟主机
小突突突37 分钟前
个人博客系统测试报告
运维·网络·功能测试
水银嘻嘻43 分钟前
web 自动化之 Unittest 四大组件
运维·前端·自动化
爆肝疯学大模型1 小时前
SQL server数据库实现远程跨服务器定时同步传输数据
运维·服务器·数据库
triticale1 小时前
【Java】网络编程(Socket)
java·网络·socket
wanhengidc2 小时前
服务器中存储空间不足该怎么办?
运维·服务器·网络
soulermax2 小时前
数字ic后端设计从入门到精通4(含fusion compiler, tcl教学)CMOS VLSI Design
网络·硬件架构
kedvellek2 小时前
Linux 内核链表宏的详细解释
linux·运维·链表
冼紫菜3 小时前
解决 CentOS 7 镜像源无法访问的问题
linux·运维·服务器·centos
几道之旅3 小时前
分别在windows和linux上使用curl,有啥区别?
linux·运维·wind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