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计模式介绍
- 设计模式代表了代码的最佳实践,被有经验的开发人员使用。
- 设计模式是很多被反复使用并知晓的,主要是对代码和经验的总结。
- 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重用代码,并让代码更容易被人理解,保证代码的可靠性。
- 对接口编程而不是对实现编程
- 有限使用对象组合而不是继承关心
2 设计模式七大原则
- 单一职责原则: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 开闭原则:软件实体应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
- 里氏替换原则:子类型必须能够替换掉它们的基类型。
- 依赖倒置原则:高层模块不应依赖于低层模块,两者都应依赖于抽象;抽象不应依赖于细节,细节应依赖于抽象。
- 接口隔离原则: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比使用单一的总接口更好。
- 合成/聚合复用原则:尽量使用对象的组合/聚合,而不是继承关系达到复用的目的。
- 迪米特法则(最少知道原则):一个对象应对其他对象有尽可能少的了解。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m0_54187478/article/details/136165351
以下内容均是借鉴上诉链接
3、设计原则详解
3.1单一职责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SRP)指一个类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这意味着一个类应该只负责一项职责。即一个类应该只负责一项职责。如类A负责两个不同职责:职责1,职责2。当职责1需求变更而改变A时,可能造成职责2执行错误,所以需要将类A的粒度分解为A1、A2。
通俗地讲,单一职责原则就像是说,一个人只应该有一个工作。想象你有一个朋友,他既是厨师也是司机。如果有一天他因为烹饪而分心,导致开车出事了,那就是因为他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在编程中,如果一个类同时负责多件事情(比如,既存储数据又显示数据),那么当其中一部分需要改变时,很容易影响到其他部分。遵循单一职责原则,意味着每个类只负责一件事情,这样当需求变化时,只需修改有限的部分,减少错误,使代码更容易维护和理解。
3.2开闭原则
开闭原则(Open-Closed Principle, OCP)是面向对象设计的核心原则之一,它指出软件实体(类、模块、函数等)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这意味着在不修改现有代码的情况下,应该能够添加新功能。也就是当软件需要变化时,尽量通过扩展软件实体的行为来实现变化,而不是通过修改已有的代码来实现变化。用抽象构建框架,用实现扩展细节。
开闭原则就像是给你的应用程序装上了一个"扩展插槽",让你可以随时增加新功能而不需要打开机器去重新焊接电路板。想象一下,如果你有一个游戏机,每当出现新游戏时,你不需要更换游戏机内部的硬件就能玩,只需要购买新的游戏卡带插上去即可。这样,游戏机的设计就允许了扩展(新增游戏),而不需要修改(打开游戏机更换部件),这正是开闭原则的精髓。
3.3依赖倒置原则
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DIP)指的是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两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这个原则的核心在于促进系统的解耦,从而使得系统更易于扩展和维护。(程序要依赖于抽象接口,不要依赖于具体实现) 它是开闭原则的基础。
比如有个Person类,可以接受Email、QQ和微信的消息。如果都为其提供一个专门的方法,就会让代码非常的冗余:
可以引入一个IReceiver接口,让Person类依赖该接口。这样QQ、微信和Email各自实现IReceiver里面的方法即可:
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DIP)的核心思想是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它们都应该依赖于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像是建筑的设计不应该基于具体的砖块类型,而是基于砖块的一般特性。这样,无论使用什么样的砖块,只要符合这些特性,就能构建出建筑。在编程中,这意味着我们的代码应该依赖于接口或抽象类,而不是具体的实现类,这样可以使代码更灵活、更易于维护和扩展。
3.4接口隔离原则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ISP)强调不应该强迫客户依赖于它们不使用的接口。换句话说,更倾向于创建专门的接口而不是一个大而全的接口。
列如:类A通过接口i 依赖B,类C通过接口i 依赖类D,如果接口i对于类A和类C来说不是最小接口,那么类B和类D必须去实现他们不需要的方法。
按隔离原则应当这样处理:将接口i拆分为独立的几个接口,将类分别与他们需要的接口建立依赖关系,也就是采用接口隔离原则。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ISP)讲的是不应该强迫客户依赖于它们不用的接口。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如果有一个多功能打印机,它可以打印、扫描和复印。根据接口隔离原则,我们不应该只有一个接口包含所有这些功能,因为不是每个使用打印机的人都需要扫描和复印的功能。相反,应该为打印、扫描和复印各自提供独立的接口。这样,只需要打印功能的用户就不必实现或依赖于扫描和复印的接口了。简而言之,接口隔离原则就是让接口更小、更专注,避免一个庞大的接口承担太多的职责。
3.5迪米特法则
迪米特法则(Law of Demeter, LoD),也称为最少知识原则,是一种软件开发的设计指导原则。它强调,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有尽可能少的了解,只与直接的朋友通信。直接的朋友指的是成员变量、方法参数或者对象创建的实例。
迪米特法则就像是说,一个人应该尽可能少地知道其他人的私事,只和直接的朋友交流。在编程中,这意味着一个类不应该知道太多其他类的细节,只和直接相关的类交互。这样做可以减少系统中的耦合,使得修改一个部分的时候,不会影响到太多其他部分,保持代码的整洁和可维护性。
3.6里氏替换原则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要求所有引用基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也就是在继承关系中,子类尽量不要重写父类的方法。继承实际上让两个类耦合性增强了,特别是运行多态比较频繁的时,整个继承体系的复用性会比较差。
比如一种极端情况:一个类继承了另一个类,但却重写了所有方法,那么继承的意义何在?说好的复用呢?
解决方法是把原来的父类和子类都继承一个更通俗的基类,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聚合,组合,依赖等来代替。
3.7合成复用原则
合成复用原则(Composite Reuse Principle)就是是尽量使用合成/聚合的方式,而不是使用继承。
合成/聚合复用原则就像是搭积木。想象你正在建造一个小屋,你可以选择用预制的部分(比如窗户、门等)来组合成你想要的结构,而不是自己从头开始制造每一个部分。在编程中,这个原则告诉我们应该通过将现有的对象(积木块)组合起来来创建新的功能,而不是通过继承一个大而全的类(从零开始造一个整体)。这样做使得代码更加灵活,因为你可以随时替换或者重新组合这些"积木块",而不是被固定在一种设计之中。
4、23种设计模式
4.1创建模式(5种)
4.1.1单例模式
**定义:**单例模式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单例模式可以分为两种:饿汉式 和懒汉式
优点:
- 全局访问:提供了一个全局访问点,便于控制实例数量。
- 资源节约:避免了创建多个对象时的资源浪费。
- 线程安全:在多线程环境中,可以保证只创建一个实例。
- 控制实例化:可以控制对象的创建过程。
缺点:
- 代码耦合:单例模式可能会隐藏一些依赖关系,导致代码耦合。
- 可测试性差:由于单例模式是全局的,这使得单元测试变得困难。
- 内存浪费:单例对象在程序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占用内存。
- 滥用:单例模式有时会被滥用,导致程序设计不灵活。
适用场景:
- 需要确保在整个应用程序中只存在一个实例的情况,如配置管理器、线程池、缓存等。
方式一:饿汉式单例
XML
/**
* 预实例化单例类
* 该类实现了Singleton模式,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对该实例的全局访问点
* 使用静态预实例化方式,避免了同步加载的性能开销,适用于多线程环境
*/
public class PreloadSingleton {
// 单例实例,静态成员变量,在类加载时完成实例化
private static PreloadSingleton instance=new PreloadSingleton();
// 私有构造方法,防止外部通过new创建实例
private PreloadSingleton(){
// 初始化操作(如果有的话)
}
/**
* 获取单例实例的方法
* @return PreloadSingleton的唯一实例
*/
public static PreloadSingleton getInstance(){
// 返回单例实例
return instance;
}
}
可以很明显看出这种方式,在没有使用该单例对象时,该对象就被加载到内存,会造成内存的浪费。但是这种方式没有线程安全。
方式二:懒汉式式单例
为了避免内存的浪费,我们可以采用懒加载,即用到该单例对象的时候再创建。
XML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 单例实例,私有静态变量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
* 私有构造方法,防止外部实例化
*/
private Singleton(){
}
/**
* 获取单例实例的方法
* 如果实例不存在,则创建一个新的实例并返回
* 如果实例已经存在,则直接返回该实例
* @return Singleton的唯一实例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懒汉式虽然不浪费内存 ,但是无法保证线程的安全。首先,if判断以及其内存执行代码是非原子性的。 当多线程执行时,可能会同时又多个线程,判断if(instance == null)是否处理,可能多个线程判断成立,那可能就会创建多个实例。
那如何保证线程安全呢?
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加synchronized关键字,synchronized加载getInstace()函数上确实保证了线程的安全。但是,如果要经常的调用getInstance()方法,不管有没有初始化实例,都会唤醒和阻塞线程。为了避免线程的上下文切换消耗大量时间,如果对象已经实例化了,我们没有必要再使用synchronized加锁,直接返回对象。
XML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这种方式可能会使性能收到影响,因为每次获取实例要加锁。解决思路:我们能不能在第一次创建的时间加锁,后续都不加锁呢。
XML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 (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
上述方式也称"饿汉式双检锁"。这样就可以保证线程安全,也能保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