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云原生架构的反模式

反模式

引言

技术是都有 两面性,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在进行云原生演化时,会出现过分云原生而不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在此举出一些典型的云原生架构反模式的例子,希望后续的开发过程中不要犯错误。

庞大的单体应用

庞大单体应用的最大问题在于缺乏依赖隔离,包括代码耦合带来的责任不清,模块间接口缺乏治理而带来的变更范围影响扩散,不同模块间的开发进度和发布时间要求难以协调,一个子模块不稳定导致整个应用都变慢,扩容时只能整体扩容而不能对达到瓶颈的模块单独扩容等。因此当模块可能存在多人开发时,就需要考虑通过服务化进行一定的拆分,梳理聚合根,通过业务关系确定主要的服务模块以及这些模块的边界,清晰定义模块之间的接口,并让组织关系和架构关系匹配。

单体应用硬拆为微服务

服务的拆分需要适度,过分服务化拆分反而会导致新架构与组织能力不匹配,让架构升级得不到技术红利,典型的例子有:

  1. 小规模软件的服务拆分:软件规模不大,团队人数不少,但为了微服务化,强行把耦合度高,代码量少的模块进行服务化拆分,一次性的发布需要拆分为多个模块分开发布和维护。
  2. 数据依赖:服务虽然拆分为多个,但是这些服务的数据是紧密耦合的,于是让这些服务共享数据库,导致数据的变化往往被扇分到多个服务中,造成服务间数据依赖。
  3. 性能降低:当耦合度强的模块被拆分为多个微服务后,原来的本地调用变成了分布式调用,从而让相应时间变大上千倍,导致整个服务链路性能急剧下降。

缺乏自动化能力的微服务

软件架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维度就是处理软件复杂度的问题,一旦问题规模提升了很多,那就必须重新考虑与之适应的新方案。在很多软件组织中,开发、测试和运维的工作都是以进程为单位的,比如把整个用户管理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进行打包、发布和运行;而进行了微服务拆分后,这个用户管理模块可能被分为用户管理信息,基本信息管理,积分管理,订单管理等多个模块,由于仍然是每个模块分别打包、发布和运行,开发、测试和运维人员的人均负责模块就指数上升,造成人均工作量增加,增加了软件的开发成本。

相关推荐
新知图书2 小时前
Encoder-Decoder架构的模型简介
人工智能·架构·ai agent·智能体·大模型应用开发·大模型应用
银帅183350309713 小时前
2018年下半年试题四:论NoSQL数据库技术及其应用
数据库·架构·nosql
文火冰糖的硅基工坊3 小时前
《投资-107》价值投资者的认知升级与交易规则重构 - 上市公司的估值,估的不是当前的净资产的价值,而是未来持续赚钱的能力,估的是公司未来所有赚到钱的价值。
重构·架构·投资·投机
文火冰糖的硅基工坊3 小时前
《投资-99》价值投资者的认知升级与交易规则重构 - 什么是周期性股票?有哪些周期性股票?不同周期性股票的周期多少?周期性股票的买入和卖出的特点?
大数据·人工智能·重构·架构·投资·投机
一水鉴天3 小时前
整体设计 逻辑系统程序 之18 Source 容器(Docker)承载 C/P/D 三式的完整设计与双闭环验证 之2
docker·架构·认知科学·公共逻辑
芒果茶叶4 小时前
并行SSR,SSR并行加载
前端·javascript·架构
数据智能老司机5 小时前
数据工程设计模式——冷热数据存储
大数据·设计模式·架构
Nayana6 小时前
从最简单的 icon组件开始了解Element-Plus 源码
架构·前端框架
Serverless社区6 小时前
阿里云函数计算 AgentRun 全新发布,构筑智能体时代的基础设施
阿里云·云原生·serverless·函数计算
小小前端_我自坚强7 小时前
UniApp 微信小程序流水线发布全流程
前端·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