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云原生架构的反模式

反模式

引言

技术是都有 两面性,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在进行云原生演化时,会出现过分云原生而不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在此举出一些典型的云原生架构反模式的例子,希望后续的开发过程中不要犯错误。

庞大的单体应用

庞大单体应用的最大问题在于缺乏依赖隔离,包括代码耦合带来的责任不清,模块间接口缺乏治理而带来的变更范围影响扩散,不同模块间的开发进度和发布时间要求难以协调,一个子模块不稳定导致整个应用都变慢,扩容时只能整体扩容而不能对达到瓶颈的模块单独扩容等。因此当模块可能存在多人开发时,就需要考虑通过服务化进行一定的拆分,梳理聚合根,通过业务关系确定主要的服务模块以及这些模块的边界,清晰定义模块之间的接口,并让组织关系和架构关系匹配。

单体应用硬拆为微服务

服务的拆分需要适度,过分服务化拆分反而会导致新架构与组织能力不匹配,让架构升级得不到技术红利,典型的例子有:

  1. 小规模软件的服务拆分:软件规模不大,团队人数不少,但为了微服务化,强行把耦合度高,代码量少的模块进行服务化拆分,一次性的发布需要拆分为多个模块分开发布和维护。
  2. 数据依赖:服务虽然拆分为多个,但是这些服务的数据是紧密耦合的,于是让这些服务共享数据库,导致数据的变化往往被扇分到多个服务中,造成服务间数据依赖。
  3. 性能降低:当耦合度强的模块被拆分为多个微服务后,原来的本地调用变成了分布式调用,从而让相应时间变大上千倍,导致整个服务链路性能急剧下降。

缺乏自动化能力的微服务

软件架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维度就是处理软件复杂度的问题,一旦问题规模提升了很多,那就必须重新考虑与之适应的新方案。在很多软件组织中,开发、测试和运维的工作都是以进程为单位的,比如把整个用户管理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进行打包、发布和运行;而进行了微服务拆分后,这个用户管理模块可能被分为用户管理信息,基本信息管理,积分管理,订单管理等多个模块,由于仍然是每个模块分别打包、发布和运行,开发、测试和运维人员的人均负责模块就指数上升,造成人均工作量增加,增加了软件的开发成本。

相关推荐
一杯科技拿铁8 分钟前
提升 LLM 推理效率的秘密武器:LM Cache 架构与实践
架构·llm
云边有个稻草人2 小时前
KingbaseES:一体化架构与多层防护,支撑业务的持续稳定运行与扩展
架构·国产数据库
喂完待续12 小时前
Apache Hudi:数据湖的实时革命
大数据·数据仓库·分布式·架构·apache·数据库架构
Harvey_D15 小时前
【部署K8S集群】 1、安装前环境准备配置
云原生·容器·kubernetes
高阳言编程17 小时前
4. 存储体系
架构
Galaxy在掘金17 小时前
从业8年,谈谈我认知的后端架构之路-1
java·架构
天波信息技术分享19 小时前
AI 云电竞游戏盒子:从“盒子”到“云-端-芯”一体化竞技平台的架构实践
人工智能·游戏·架构
k↑21 小时前
微服务之注册中心与ShardingSphere关于分库分表的那些事
数据库·微服务·架构·shardingsphere
Wezzer1 天前
k8s单master部署
云原生·容器·kubernetes
Tadas-Gao1 天前
Java设计模式全景解析:从演进历程到创新实践
java·开发语言·微服务·设计模式·云原生·架构·系统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