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Jupiter. 🚀 所属专栏:Linux从入门到进阶 欢迎大家点赞收藏评论😊
目录
- `传输层`
- [`UDP 协议`](#
UDP 协议
) -
-
- [`UDP 协议端格式`](#
UDP 协议端格式
) - [`UDP 的特点`](#
UDP 的特点
) - `面向数据报`
- [`UDP 的缓冲区`](#
UDP 的缓冲区
) - [`UDP 使用注意事项`](#
UDP 使用注意事项
)
- [`UDP 协议端格式`](#
-
传输层
- 负责数据能够从发送端传输接收端.
再谈端口号
- 端口号(Port)标识了一个主机上进行通信的不同的应用程序;
在 TCP/IP 协议中, 用"源 IP", "源端口号", "目的 IP", "目的端口号", "协议号"
这样一个五元组来标识一个通信(可以通过netstat -n
查看);
bind端口号
数据传输后实际上是OS要交给目的主机上的一个特定的进程,那么报文是怎么根据端口号交付给特定的进程呢?
- 在我们调用bind来绑定端口的时候,注意:不同的OS实现不同,OS会维护一个哈希表,哈希表的键值key就是端口号,如图,对应的端口号会映射一个进程的PCB,就和指定的进程关联起来了,所以找到对应的端口号,就能找到对应的进程那个,就能找到进程的PCB,给进程发送数据,也能从进程中拿到数据等等;
端口号范围划分
- 0 - 1023: 知名端口号, HTTP, FTP, SSH 等这些广为使用的应用层协议, 他们的端口号都是固定的.
- 1024 - 65535: 操作系统动态分配的端口号. 客户端程序的端口号, 就是由操作系统从这个范围分配的.
认识知名端口号
有些服务器是非常常用的, 为了使用方便, 人们约定一些常用的服务器, 都是用以下这些固定的端口号:
- ssh 服务器, 使用 22 端口
- ftp 服务器, 使用 21 端口
- telnet 服务器, 使用 23 端口
- http 服务器, 使用 80 端口
- https 服务器, 使用 443
执行下面的命令, 可以看到知名端口号
cat /etc/services
我们自己写一个程序使用端口号时, 要避开这些知名端口号.
两个问题
-
一个进程是否可以 bind 多个端口号? 可以。
-
一个端口号是否可以被多个进程 bind? 不可以。
- 在TCP/IP协议栈中,每个端口号在同一时间只能被一个进程(或更具体地说,一个套接字)绑定到特定的IP地址上。这是因为端口号的主要用途是区分同一IP地址上的不同服务或应用程序。如果多个进程尝试绑定到同一个端口号,操作系统通常会抛出一个错误,指出端口已被占用。
UDP 协议
UDP 协议端格式
- 16 位 UDP 长度, 表示整个数据报(UDP 首部+UDP 数据)的最大长度;
- 如果校验和出错, 就会直接丢弃;
该协议实际上就是一个结构体对象
,添加报文实际上就是将已经填充好得结构体对象拷贝到报文最开始,就完成了封装,Linux内核中
,结构体如图:
该协议怎么解决报头和有效载荷分离和交付得问题
- 分离:该UDP报文中有一个UDP长度,是报头加数据的长度,其中报头的大小时确定得,为8字节,所以数据的大小也确定了,就可以分离了。
- 交付:根据目的端口号向上交付即可。
UDP 的特点
特性不能当缺点来理解。UDP 传输的过程类似于寄信.
- 无连接: 知道对端的 IP 和端口号就直接进行传输, 不需要建立连接;
- 不可靠: 没有确认机制, 没有重传机制; 如果因为网络故障该段无法发到对方, UDP 协议层也不会给应用层返回任何错误信息;
- 面向数据报: 不能够灵活的控制读写数据的次数和数量;
面向数据报
- 应用层交给 UDP 多长的报文, UDP 原样发送, 既不会拆分, 也不会合并;
- 比如用 UDP 传输 100 个字节的数据:
- 如果发送端调用一次 sendto, 发送 100 个字节, 那么接收端也必须调用对应的一次 recvfrom, 接收 100 个字节; 而不能循环调用 10 次 recvfrom, 每次接收 10 个字节;
UDP 的缓冲区
- UDP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 发送缓冲区
. 调用 sendto 会直接交给内核
, 由内核将数据传给网络层协议进行后续的传输动作; - UDP 具有接收缓冲区. 但是这个接收缓冲区不能保证收到的 UDP 报的顺序和发送 UDP 报的顺序一致; 如果缓冲区满了, 再到达的 UDP 数据就会被丢弃;
- UDP 的 socket 既能读, 也能写, 这个概念叫做
全双工
UDP 使用注意事项
我们注意到, UDP 协议首部中有一个 16 位的最大长度. 也就是说一个 UDP 能传输的数据最大长度
是 2^16 = 64K(包含 UDP 首部)
,然而 64K 在当今的互联网环境下, 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
如果我们需要传输的数据超过 64K, 就需要在应用层手动的分包
, 多次发送, 并在接收端手动拼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