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一. 友元](#一. 友元)
 - [二. 内部类](#二. 内部类)
 - [三. 匿名对象](#三. 匿名对象)
 - [四. 对象拷贝时的编译器优化](#四. 对象拷贝时的编译器优化)
 - 分析调用时的顺序
 
一. 友元
何时会用到友元呢?
当想让(类外面的某个函数/其它的类)访问 某个类里面的(私有或保护的)内容时,可以选择使用友元。
友元提供了一种突破(类访问限定符 封装)的方式,即在类外面也可以访问类里面的私有/保护成员。
友元的关键字:friend
友元的声明通常位于类的声明中,但其实现则位于类外部。
- 友元分为2种:友元函数和友元类

 
友元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且它的声明是在类的内部,但它并不是类的成员函数
还有一个注意点是,只有类的静态成员或者静态成员函数才能直接用类名去访问。

            
            
              cpp
              
              
            
          
          class A
{
public:
	A(int a1)
		:_a1(3)
	{
	}
	int _a1=1;
};
int main()
{
    //这个是错误的
	std::cout << A::_a1 << std::endl;
	
   //这个是正确的
	A aa1(9);
	std::cout << aa1._a1 << std::endl;
}
        
            
            
              cpp
              
              
            
          
          class A
{
public:
	A(int a2)
	{
	}
	static int _a1;
	int _a2 = 9;
};
static int _a1 = 8;//static成员在全局初始化
int main()
{
	//静态成员函数可以用类名去访问
	std::cout << A::_a1 << std::endl;
}
        '全局函数'作友元
(某个全局函数) 想要访问 (类A里的私有成员),直接访问的话,编译器会报错。
办法:我们可以告诉编译器,这个全局函数是类A的好朋友,它是可以访问类A的私有成员的,可以放心,不会出事儿。
措施:在类的内部声明,全局函数是友元
            
            
              cpp
              
              
            
          
          //类A
class A
{
	friend void quanjv(A& a);
public:
	A(int a1, int a2)
		:_a1(a1)
		, _a2(a2)
	{
	}
private:
	int _a1;
	int _a2;
};
//全局函数
void quanjv(A& a)
{
	std::cout << a._a1 << std::endl;
}
int main()
{
	A a1(1, 2);
	quanjv(a1);
	return 0;
}
        '成员函数'作友元
(B的成员函数)想要访问(A的私有成员)
在A中声明友元函数,告诉编译器,B的某个成员函数是A的友元函数,可以访问A的私有成员。
            
            
              cpp
              
              
            
          
          class A
{
	friend void B::fang();
public:
	A(int a1)
		:_a1(3)
	{
	}
private:
	int _a1=1;
};
class B
{
public:
	B(int b1)
		:_b1(3)
	{
	}
	void fang()
	{
		A a1(9);
		std::cout << a1._a1 << std::endl;
	}
private:
	int _b1 = 1;
};
int main()
{
	B b1(8);
	b1.fang();
	return 0;
}
        '类'作友元
在A类中声明友元函数,告诉编译器,B类是A类的好朋友,可以访问A类的私有成员
            
            
              cpp
              
              
            
          
          class A
{
	//告诉编译器,类B是类A的好朋友,B可以使用A的私有,保护成员
	friend class B;
public:
	A(int a1)
		:_a1(3)
	{
	}
private:
	int _a1 = 1;
};
class B
{
public:
	B(int b1)
		:_b1(3)
	{
	}
	void fang()
	{
		A a1(9);
		std::cout << a1._a1 << std::endl;
	}
private:
	int _b1 = 1;
};
int main()
{
	B b1(8);
	b1.fang();
	return 0;
}
        二. 内部类
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嵌套,即:一个类里面,嵌套了另一个类。(在里面的那个类,叫做内部类。)
            
            
              cpp
              
              
            
          
          class A
{
 public:
     class B
     {}
}
        那什么时候考虑使用内部类呢?
如果说,类B的出现就是为了供类A使用,那么可以将类B设置为A的内部类。如果将B放在private/protected位置,那么B类就是A类的专属内部类,其他地方都用不了。
内部类的特点:
- 内部类的本质是:封装。
 - 内部类是外部类的友元。
 - 当计算外部类的大小sizeof时,内部类不计算在其中。
 - 内部类是一个独立的类,它并不是外部类的成员。跟定义在全局的类相比,唯一不同的就是:内部类受外部类的类域限制and访问限定符限制。
 

由图片可知,在计算A的大小时,B并不计算在内,说明B并不是A的成员。它们是两个独立的类。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点:静态成员可以直接用类域访问
A::_k,普通成员必须是对象名.成员的形式访问a._h。
三. 匿名对象
在之前,我们定义一个对象的办法是:类型 对象名(参数);
            
            
              cpp
              
              
            
          
          class A
{
public:
	A(int a = 0)
		:_a(a)
	{
		cout << "A(int a)" << endl;
	}
private:
	int _a;
};
int main()
{
	A a1(9);  //A   a1   (9);
	         //类型 对象名(参数)
	return 0;
}
        现在有一种新的定义的方法:定义匿名对象 类型(参数); ,顾名思义即:匿名--->没有名字--->没有对象名
            
            
              cpp
              
              
            
          
          A(9);
        匿名对象的特点:
- 生命周期短,仅存在于当行,到下一行就会调用它的析构函数。
 - 调用一个类的成员函数时,会比较方便
 
            
            
              cpp
              
              
            
          
          class A
{
public:
	A(int a = 0)
		:_a(a)
	{
		cout << "A(int a)" << endl;
	}
	void fangwen(int q)
	{
		cout << q << endl;
	}
private:
	int _a;
};
int main()
{
	//之前调用成员函数的办法
	A a1(9);
	a1.fangwen(8);
	//采用匿名对象的方式
	A(9).fangwen(8);
	return 0;
}
        - 匿名对象也可以被引用。(需要注意的是:匿名对象和临时对象一样,具有常性,引用的时候需要+const。匿名对象的生命周期会被延长)
 
            
            
              cpp
              
              
            
          
          	const A& a1 = A();
        - 当函数的参数是自定义类型,需要给缺省参数时,可以采用匿名对象。(缺省值一般都是'常量'和'全局变量')
 

注意点:匿名对象不传参时,也要有括号,和之前的定义方法不同(之前的方法,不传参时不能加括号)
            
            
              cpp
              
              
            
          
          int main()
{
	//之前调用成员函数的办法
	//有参数
	A a1(9);  //正确
	//不传实参
	A a1;     //正确
	A a1();   //错误,这样就分不清到底是'函数声明'还是'定义对象'
	//采用匿名对象的方式
	A(9);
	A();   //不传参时,必须有括号
	return 0;
}
        四. 对象拷贝时的编译器优化
什么是编译器优化呢?
为了尽可能提高程序的效率,在不影响正确性的情况下会尽可能减少 一些传参和传参过程中可以省略的拷贝。
- 拷贝+构造拷贝----->拷贝。
A a1=1; 
语法上是比较复杂的:

实际只调用了"构造函数"

- 
隐式类型(函数中):构造+拷贝构造------->直接构造
func(1);

 - 
匿名对象
 
一个表达式中,连续构造+拷贝构造---->优化为一个构造

分析调用时的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