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3:集线器和交换器的区别及交换器的自学习算法
一、 实验目的
-
加深对集线器和交换器的区别的理解。
-
了解交换器的自学习算法。
二、 实验环境
• Cisco Packet Tracer 模拟器
三、 实验内容
1、熟悉集线器和交换器的区别
(1) 第一步:构建网络拓扑:构建四个以太网,上面两个以太网使用的网络互联设备为集线器,下面两个使用的网络互联设备为交换机,并分别设置好IP地址。如图1所示。
图 1 构建网络拓扑
(2) 第二步:为了防止ARP广播请求对本次实验的影响,需要在实时模式下,让各以太网的主机之间相互发送数据包,发送完数据包之后,删除刚才的场景。如图2****,****3所示。
图2 主机之间相互发送数据包
图3 删除场景
(3) 第三步:切换到仿真模式下,然后过滤协议,只选择ICMP协议,如图4所示。
图4 只保留ICMP协议
(4) 第四步:让个人电脑0给个人电脑2发送一个ICMP的报文,如图5所示。
图5 发送数据包
(5) 第五步:点击捕获前进之后,ICMP报文通过了集线器广播之后,上面的个人电脑1发现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和自己的网卡的MAC地址是不相同的,所以个人电脑1拒绝接收此报文,而个人电脑2发现地址一样,选择接收。如图6所示。
图6 集线器广播数据包
(6) 第六步:点击捕获前进,个人电脑2发现报文是发送给自己的,所以还需要发送回去一个响应,响应经过集线器之后被广播出去,同理,上面的个人电脑1是不会接收的,而个人电脑0就接收到了响应。如图7所示
图7 集线器广播响应
(7) 第七步:在网络互联设备使用的交换机上,让个人电脑6给个人电脑7发送一个报文,并点击捕获前进。发现交换机会明确的转发给目的计算机,而不是向集线器那样广播出去。如图8所示。
图8 交换机明确转发报文
(8) 第八步:发回响应,同样经过交换机之后,会明确转发出去给目的计算机,而不是广播出来。如图9所示。这表明交换机对数据帧有过滤功能,可以明确的转发数据帧,或者不转发这个数据帧,而集线器收到数据帧之后,都会将其广播出去。
图9 交换机明确转发响应
(9) 第九步:将上面两个使用集线器作为网络互联设备的集线器连接起来,同理让下面的两个交换机连接起来,构建成更大的网络,如图10所示
图10 集线器互联,交换机互联
(10) 第十步:让个人电脑0给个人电脑2发送一个ICMP数据包,并点击捕获前进,发现集线器将收到的数据包广播出去,但是只有网卡的MAC地址与数据包携带的MAC地址一样,才会接受,剩下的都不会接收。如图11,12所示
图11 集线器的广播
图12 MAC地址不一样,拒绝接受
(11) 第十一步:目的计算机收到数据包之后,发回去一个响应,同理集线器收到相应之后,广播出去,经过MAC地址的比对,最终成功发回目的计算机。如图13所示
图13 个人电脑0成功收到响应
(12) 第十二步:在下面使用交换机的网络上,重复刚才的操作。如图14所示。发现交换机并不会广播出去,而是明确的将数据包发给了目的计算机,并将响应明确的发送了回去。
图14 使用交换机发送数据包
(13) 第十三步:让个人电脑0给个人电脑2发送一个数据包,并让个人电脑5给个人电脑4发送一个数据包,点击捕获前进,发现集线器发生碰撞如图15所示,并且,之后,碰撞信号会传遍整个网络,如图16所示。
图15 集线器的碰撞
图16 全部检测到碰撞信号
(14) 第十四步:在下面的交换机上重复刚才的操作,发现并没有碰撞,而是明确的发送给了目的计算机,并成功的接收到了响应。如图17所示。
图17 交换机并没有产生碰撞
(15) 第十五步:给下面的个人电脑6添加一个复杂的PDU,并设置好目的IP地址:255.255.255.255,以及源IP地址(即设置的IP地址),序号填1,单次时间1秒。如图18所示。
图18 添加复杂的PDU
(16) 第十六步:点击捕获前进,发现交换机会将广播帧转发(输入接口除外)出去。如图19所示。
图19 交换机转发广播帧
(17) 第十七步:将上面的集线器之间的连线断开,并在它们中间设置一个交换机,此时通信范围变大了,但是并不会合成一个更大的冲突域,还是两个个小的冲突域,此时再让个人电脑0给个人电脑2发送一个数据包。先转发一次,让交换机自学习一下,然后再转发一次,发现交换机具有隔离冲突域的作用。如图20所示。
图20 交换机具有隔离冲突域的作用
2、交换机的自学习算法
(1) 第一步:构建网络拓扑:在逻辑工作空间上,拖动三个普通计算机和一个交换机,选择自动连接把设备连接起来,并设置好IP,并在计算机旁边写好IP注释。如图21所示。
图 21 构建网络拓扑并写好IP注释
(2) 第二步:写好IP注释以后,点击个人电脑,点击配置,点击FastEthernet0,查看当前计算机的MAC地址,复制MAC地址,写好MAC地址注释,如图22,23所示。
图 22 查看当前计算机的MAC地址
图 23 标注好MAC地址注释
(3) 第三步:切换到仿真模式,过滤协议,只保留ARP和ICMP协议。如图24所示。
图 24 切换仿真,并过滤协议
(4) 第四步:让下方的计算机给右上角的计算机发送一个简单的PDU,如图25所示。可以看到有两个数据包,一个是ICMP,另一个是ARP,之所以会有两个数据包,是因为下方的计算机首先并不知道目的计算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所以不能发送ICMP数据包,所以先发送一个ARP的数据包,去询问IP地址为192.168.0.2的主机的MAC地址是什么,知道MAC地址之后,才能在数据链路层封装的时候,填上目的计算机的MAC地址,之后才可以成功地发送ICMP数据包。
图 25 发送一个简单的PDU
(5) 第五步:查看交换机的真转发表(即MAC地址表)。如图26所示**。**由于个主机之间还没有相互传送数据,所以真转发表此时是空的。
图 26 查看交换机的真转发表
(6) 第六步:点击捕获前进,再次查看交换机的真转发表,发现交换机登记了传送过来的数据的相关信息(也就是交换机的自学习),如图27所示。
图 27 再次查看交换机的真转发表
(7) 第七步:交换机的转发,转发是根据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来操作的,查看交换机上的PDU信息,发现是一个广播帧。如图28所示。
图 28 查看交换机的PDU信息
(8) 第八步:点击捕获前进,交换机会将此广播帧进行转发除了输入端口的其余端口,如图29所示。然后根据IP地址以及MAC地址的对应关系来选择是否接收。
图 29 交换机转发广播帧
(9) 第九步:点击捕获前进,目的计算机收到数据包之后,将自身的IP地址以及MAC地址,封装成一个单波响应,再发送回交换机。如图30所示。此时再查看交换机上的PDU信息,发现真转发表上多出来了一条记录。记录了发送出去的端口号以及MAC地址。如图31所示。
图 30 交换机收到单波响应
图 31 查看交换机上的PDU信息
(10) 第十步:点击捕获前进,此时由于交换机的真转发表里面记录了下方的主机的MAC地址,所以就不会将收到的单波响应转发给所有的端口,而是按照真转发表里面的MAC地址,正确的转发给下方的主机,从而下方的主机受到了来自目的计算机的单波响应(即是ARP的响应报文),如图32所示。
图 32 主机收到目的主机的ARP响应报文
(11) 第十一步:点击捕获前进,经过上述的操作之后,ARP报文发送出去了,此时就可以发送真正的ICMP报文了,到达交换机之后,进行同样的登记,转发这两个操作,如图33所示。目的计算机收到报文之后,发回去一个响应,经过交换机,原主机收到目的计算机发回来的响应。如图34所示。
图 33交换机收到ICMP报文
图34原主机收到目的主机的响应
(12) 第十二步:拓建网络拓扑(五个主机,一个交换机,一个集线器),并配置好IP地址,以及写好IP注释以及MAC注释,以及使用自动连线连好设备,并重启各个设备。如图35所示。
图 35 拓建网络拓扑
(13) 第十三步:在实时模式下,让右上角的计算机发送一个简单的PDU给右下角的计算机,目的其一是为了让这两个计算机之间知道对方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以免ARP的广播请求影响对实验效果的观察;其二是为了让交换机登记两个计算机的MAC地址(也就是自学习了两次),第一次自学习是原主机发送的PDU通过集线器广播出去了,所以交换机就记录了第一台主机的MAC地址以及端口,第二次学习是目的计算机发回的响应同样通过集线器广播出去了,所以交换机就记录了第二台主机的MAC地址以及端口。如图36所示。查看交换机的真转发表。如图37所示。
图 36 主机之间发送简单的PDU
图 37 交换机的真转发表
(14) 第十四步:切换到仿真模式下,让右上角的计算机给右下角的计算机再发送一个简单的PDU,并点击捕获前进,通过集线器的广播,这个PDU会到达交换机,但是会被交换机给丢弃。如图38所示。这是因为交换机在查看了自己的真转发表之后,发现再转发出去没有必要了,因为数据已经到达目的计算机了,所以交换器选择丢掉此数据包。这就是交换机可以对帧进行过滤的特性。
图38 交换机丢掉不必要的数据包
(15) 第十五步:删除刚才的场景,点击交换机,再点击命令行界面,点击回车,输入enable,进入特权模式,输入show mac-a指令,查看交换机的MAC地址表,如图39所示。
图 39 查看交换机的MAC地址表
(16) 第十六步:使用命令clear mac-a清除MAC地址表里面的内容。如图40所示。
图 40 清除交换机的MAC地址表
(17) 第十七步:清除了交换机里面的MAC地址表之后,再次切换到仿真模式,再次让右上角的计算机给右下角的计算机发送一个简单的PDU,此时经过集线器的广播之后,到达交换机,但是交换机里面的MAC地址表是空的,所以它只能向外转发(输入端口除外),这就是交换机的洪泛。如图41所示。
图 41交换机的洪泛
四、 实验体会
1.这两个实验的步骤都遵循构建网络拓扑、配置网络环境、跟踪数据包和查看数据包这四个规则。
2. Cisco Packet Tracer 模拟器可以清晰地展示 PDU 在传送过程,设备是如何处理 PDU 的。通过仿真传送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有关的知识。
3.了解了集线器和交换机的区别,集线器是会将传过来的数据进行广播出去,但是交换机是会明确的转发出去,不是广播,有的时候,集线器会存在碰撞的情况,并且交换机也具有隔离冲突域的作用,交换机还具有过滤数据帧的作用。
4.了解了交换机的自学习算法,从主机传送过来的数据包,经过交换机之后,交换机会登记并转发,若此时交换机的MAC地址表是空的,那么交换机就会洪泛的转发出去,但是转发过后,就会在MAC地址表里面留下记录,下次转发的时候,就不是洪泛的转发了,而是根据MAC地址表里存储的信息来具体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