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实践论》
地基(底层逻辑)不牢,大厦坍塌只是时间问题,很显然,上一期的失败------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地基(底层逻辑)所照成的问题,现在的地基不适合当前的实践,所以有了这篇,优化更新
回顾已有的地基(底层逻辑)

图一:地基

图二:计算机如何读懂自然语言3.0版本

图三:对第五点的补充
图一、图二、图三构成本系列的核心:
1 :计算机的本质。
2 :计算机与人交流的媒介------代码(不是计算机的文字)。
3 :计算机与人的交流过程。
4:计算机运行代码的过程。
5 :代码的本质。
很显然,这五大核心并没有出现与实践的差距,在实践中是有迹可循的。

图四:本系列内容到本章节的全部
复盘寻根
本系列内容到目前的全部内容是根据对hello word的理解由拆解从而得出。
该内容从文件 > 函数 > 语句 > 图四中的个个分支,是完全依据先实践在认识的根本,但是在out篇中,作者忘记了这一根本,妄想用理论去描述一个完美的out,结果呢?一托屎。
导致文章失败的核心------原因在于实践与认知颠倒黑白了。
Q:没有认知怎么去实践?
A:在古代叫纸上谈兵,在近现代叫本本主义,在现代叫学生思维,其核心在于,认知来源于实践,他人的认知来源于他人的实践,当我们去读他人的认知时,我们会误以为自己懂了,能通过他人的认知指导自己的实践,结果在实践的时候,会很自然而然的碰壁,然后自我怀疑(包括你看我的文章)
A:真正的做法,先实践,获取自己的认知,根据自己的认知与他人的认知进行对比,再指导新实践(一切的前提在于他人认知没有配套实践案例,如果有,那么直接照着做,进行验证即可)